【小说】坚持至今,干得漂亮
读前须知:或许您开始读起来会感到奇怪,但事实上这其实是一篇小说。内容以温馨治愈的鸡汤风格为主,希望您能够喜欢。如果可以,请您能够读完。

我坐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看着门“砰”地一声关上。拍了拍皱缩的衣服,坐下,从大衣里面一个隐秘的夹层内拿出一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本子。我又站起身看了看面前的重症监护室:门依旧紧闭,但不时地有脚步声响起。再次坐下,打开那个小本子,我读了起来,在读一行行的文字,又像是在读一个人的一生。

上一次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走到哪一步是什么时候了?
是小学毕业回头和小伙伴们挥手告别?是初三最后一天抱着自己闺蜜(死党)哭得稀里哗啦还说着什么“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一类肉麻的话?还是高考最后一堂考试写完后收刀入鞘骄傲的瞬间?亦或是第一次远走高飞上大学时回头看瞥见的爸妈苍老的身影?
无论是何时何地,无论是什么原因,每当你回头看看自己人生走过的路内心总是会有别致的感动。这所谓的感动或许是对岁月蹉跎感概,或是对年华不再的惋惜,或是对早已成长的骄傲,又或是对年少轻狂的欣慰,多种多样。它们混合在一起,加上时间,加上朝霞,加上落日,再加上你自己,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动吧?
所以,现在的你,感动吗?
还是觉得累?觉得生活不易?
尽管如此,但不得不说:你坚持至今,干得漂亮。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压力,小孩子有小孩子烦恼,所谓无忧无虑,那只是童话里才有的东西。可一想到童话是最忧虑的成年人写出来的东西——头疼,失望,似乎最后一点无忧无虑的影子也随着事实的公诸于众而无影无踪。
所以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活的很累。
所以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
所以每次回味自己的生活时,烦恼的苦味总会自然而然在嘴里迸发。它不同苦瓜的苦,它是纯粹的无杂质的直击灵魂的苦,苦到令人悲伤,令人难过以至令人绝望。
可你不是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吗?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悲伤那么多的不幸过后,你不依然走到这一步了吗?眼瞧着未来还有那么的路,还有那么多的千奇百怪的味道没有尝过,止步于此是最好的选择吗?
就这样放弃吗?
曾经和好友谈话时,他说他很怕苦,如果药没有糖衣他根本咽不下去。我就笑他生活那么苦,你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我剥一颗糖,把药和糖一起吞下去。生活那么苦,我只需要一点甜。”他说。
他笑着看向我,就像看着一个摸不到糖果惊慌失措地孩子。
的确,生活那么苦,我们只需要一点甜。
不要放弃,在生活不易的时候剥一颗糖嚼一嚼吧!把甜味和苦味混合,咽下去,不就行了?太苦了我就再加糖,太苦了我就再加糖,果糖不够,糖精来凑。
直到生活变甜。
直到人生终点。
你一边吃苦一边期待着美好的甜,一直坚持,坚持至今,干得漂亮。
回味一下上次在家里吃的饭是什么味道的,或许想了那么一下,发现脑海中只有公司楼下堂食的味道或是学校食堂那千篇一律的味道。至于家里的饭是什么味道,估计哪怕忘得一干二净,哪怕失去味觉,只要那些熟悉的菜摆在桌上,熟悉的人坐在桌边,你都能瞬间想起过往吃饭的每一刻,嘴里会不自觉地泛起唾沫,然后自觉坐在桌边,等待熟悉的那一句“开始吃吧”。
我自己有时也会困惑:为什么食堂里的东西总是吃不饱?尽管肚皮已经撑到天上,尽管饭后又去小卖部买了些零嘴,尽管再喝一口水肚皮就会爆炸,也还是不满足,总感觉人是饿的。于是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直到某一刻,会突然空虚,感到身体的某个地方缺少了什么,但又说不出讲不明白。只能愣愣地待在教室里等着在食堂里的下一餐,吃饱,饥饿,空虚,吃饱,饥饿,空虚,循环往复,没有终止。
直到某个周末在家里,慈祥的母亲“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瘦”了好多,弄了一桌菜炖了一锅汤好好地给自己的孩子“补一补”。然后我们自觉地坐在餐桌边,面前是一盘盘冒着热气的饭菜,端起那熟悉碗吃上那么一点点……
就满足了。
不在家里吃一餐是永远不知道自己饥饿的是什么地方。从食堂走出来,饱胀的肉体下是一个空虚的灵魂,疲乏的心灵无法在这填充原料一般的进食中得到抚慰。所以在饭后,我们会格外疲惫,感到生活黯淡无光,这也就是灵魂空虚的后果。
生活不是时时顺心,它绝不会让我们每一餐都能吃到家里的饭,因此我们不得不端起食堂和公司楼下堂食的饭碗。我们每次吃饭,大概脑海里想起的不是什么“下饭内容”,估计都是在努力回味那一餐“家的味道”,期待那些饭菜记忆中的样子能够填饱空虚寂寞的灵魂。在一次次的回味中,我们期待,我们存在,我们相信,我们热爱。哪怕过了很久,久到让你忘记家的模样,但你空虚的灵魂却依然如此坚强,你依旧十分相信生活的美好,你坚持至今,干得漂亮。
那个你喜欢过的人现在怎么样了?Ta是个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男孩,还是个满头秀发散发着栀子花香的女孩?你是和Ta彻底分开还是仍有往来?Ta现在的样子和你记忆中的Ta差别有多大?如果上天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把那封信或是那段话送给即将离开的Ta吗?
如果是个有感情的人,相信回答一定都是:“会!”
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刻你回到过去,面对Ta记忆中最美好的模样,你,真的忍心砸碎心中对Ta美好的想象吗?
所以你就不会那么做。
所以你就让Ta保持你记忆中的模样。
若用一句日本的俳句来描绘青春的轮廓,应该会是这个样子:我们的青春呀!读来都是遗憾。遗憾这两个字,遗憾得这么完美。因为遗憾我们才会选择期待,因为遗憾我们我们才会选择等待,因为期待和等待,我们才对接下来的每一天充满了向往,让我们有勇气有信心继续经历未完的人生。
所以再一次询问:你会砸碎回忆去弥补所谓的缺憾吗?支离破碎的只是过往云烟,唯一屹立不倒的是时间,历尽千帆,它安然无恙。所以现在就放下手机想一想,那个你喜欢的人现在怎么样了?当Ta幸福的时候,你会为Ta欣喜;当Ta悲伤的时候,你会为Ta分忧;当Ta接近你的时候,你会自觉与Ta保持一段距离——一段从回忆到现实的距离。
爱情很大,生活更大,过了那么久了你还能选择爱与相信,坚持至今,干得漂亮!
咳咳,如果你看到这段文字的话,说明你真的坚持看完了这篇小文。内容可能辞藻浮夸不切实际,但大多都是大家生活中经常忽略又不可避免的事。写作的目的不在追名逐利,坚守初心和梦,是我最后的底线。
我和看到这里的大家一样,会发牢骚,会抱怨,会对不公与差距发出感慨,但一定会相信生活的光彩终会照亮昏暗的未来,世界将因为我们的坚持露出它和蔼可爱的一面,一切都不会辜负我们的守望,就像星晨从不辜负银河的守望。
所以在最后,我将小文开头的问题再一次询问:你上一次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走到哪一步是什么时候了?
如果你的回答是:“刚刚。”
那我恭喜你,你坚持至今,干得漂亮!

我收起小本子,就像收起了一个人的一生,他想说的所有的话,都已记下。重症监护室的门打开了,一张床被推了出来,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医生擦了擦满是汗水的脸,看了看我,旁边的护士低着头对我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成先生,您可以走了,遗体这边的事交给医院处理。”医生脱下口罩对我说。
“好的,谢谢你。”我回身走出医院,走出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但我不能一去不返,因为这里是我寻求生计的地方。
我是一家医院里的护工,专门照料一些家属忙碌或是病情需要的患者。三个月前,我接手了一个孩子,听他家属说是患了绝症,住进医院只是为了延缓“那一天”的到来。孩子的父亲说出“那一天”其实是有犹豫的,我知道他不想把话说得太死,他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都希望有什么“奇迹”发生,可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挽回的余地已经没有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眼见着这个看起来精神不错的孩子逐渐萎靡虚弱,眼见着名为“生命”的能量缓缓地从他的身体里流逝。他的妈妈每天都会来看他,坐在床边和他说话,他爸几乎不进病房,就坐在病房门口的长椅上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烟雾在走廊里飘散,过路戴着口罩的医生看见了会紧皱着眉头,但绝不会去阻止他。虽然医院规定在走廊里是不能抽烟的,但不会有医生会去因为规矩去打扰一个即将一无所有的父亲。
在他的父母不在时,就是我陪着他。这个孩子很喜欢看书,每次我在旁边坐得快睡着的时候他在看书,我一觉睡醒的时候他还在看书。除了看书他还有几个本子,时不时地就会打开本子在上面写些什么。偶尔几次我醒着的时候他正好打开本子写东西,我就问他“你在写什么呀?”
他瞧了瞧我,又低下头去写他的东西。过了一会他举起满是蝇头小字的本子得意的告诉我:“我在写诗!一首很伟大的诗!”(很遗憾,我从未知道他究竟有没有写完,又写了什么)
他只有这个时候像个孩子,治疗的时候他紧闭着双眼,通红的脸像那个刮骨疗毒的关公。他从不轻易哭,因为他一哭他妈也会跟着哭,哭着哭着所有的人都开始哭,哭到最后还要由他自己去安慰自己的母亲。这种事情只发生过一次,自从他妈当着他的面哭得稀里哗啦后,他就再也没有哭过,无论他母亲是否在场,他害怕万一被看到的话妈妈就会难过。
他是个很好的孩子,比我那个不孝子强上一百倍!只是可惜了,还这么年轻……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和他说过很多话,其中不乏对人生的看法的讨论。声明一点:我是个粗人,哲学什么的打娘胎里就不懂,纯粹是和小孩子闹着玩的。他倒很认真,煞有其事地和我说:“人来这个世界上是有意义的!”
我在背地里会笑他,笑他被这个世界抛弃他还这么相信“美好的东西”,就像我,之所以陪着他就是因为这该死的世界所逼——就是为了钱!没办法,家里有几张嘴等着喂,我那个不孝子还等着我给他交学费,老丈人倒没有让我非常头疼,他在隔壁医院躺的好好的——隔壁那是公立医院,能便宜许多。
他一天天地萎靡,却坚持每天都在他的小本子写下他想到的话:
“风阿,从哪来的,到哪去阿?记得回来。”
“窗外有只小鸟,长得很像爆米花。”
“城南的花开了,赏花的人不在了。”
“我有一个喷嚏没有打出来,那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星星一闪一闪,点亮夜晚,点亮月亮,点亮黎明,点亮太阳。”
“城南的花谢了,Ta还在等着那个赏花的人。”
……
他写了很多,原谅我没有全部留下来。
他写了很多,给每个人写,包括我。我告诉他我有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他默默地看着我,扯了扯床单“哦”了一声,然后把本子打开在那自顾自写,无论我在旁边呼噜打得有多响他都没有停笔。
那是他走的前一个晚上,在那几天我们明显感觉到他的状态好了不少,医生已经给他的父亲打电话说要准备后事了。我尽管是个粗人,但见得多了也晓得什么叫做“回光返照”——就是一个人快死了,他油尽灯枯时会倾其所有生命换取最后的清醒,但状态好得快人走得也快,第二天早上就走了。在前一夜的睡前,他把他很多个本子中的一个给了我叫我拿给我孩子去看一下,他说这里面有很多话可以鼓励他。他让我先回家看孩子,但作为陪护的我应该是要睡在他旁边的陪护床上,以防他夜晚有什么事的话可以不用下床就能做到。本来我可以当晚回家当晚回医院,但当时夜已深我就决定第二天再回家。
然后第二天早上就不行了。
我见着他被推出去抢救,坐在重症监护室门口的我坐在那里看着他写的东西,当看到最后一句“那我恭喜你,你坚持至今,干得漂亮”时,医生出来了。
“成先生,您可以走了,遗体这边的事交给医院处理。”他说。
外面阳光明媚,城市的机器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一个孩子的离开。人们都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愿意相信这个世界的人很少;人们都是麻木的,因为忍受不了自己脆弱的真相。路上我遇见了孩子的父母,父亲一如既往地冷静,手里拿着烟和我以前见到他时的样子一模一样。只是手在颤抖,但自己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堂堂正正地走路。母亲戴着个口罩匆匆地往前走,红胀的眼眶已经不必解释。他俩从我身边经过没有和我说话,我也没有和他们说话,我们都要去做自己的事情:我要去看看我的孩子,他们也要去看看他们的孩子。
我和这对夫妻在茫茫人海中失散了,许久以后我想去问问他们目前怎样了却已经找不到任何的机会。他们给我留下的除了记忆就是那个孩子给我的小小的本子,我留着它是为了记着些什么,也为了忘记些什么。我从没有把这个本子给我的孩子,他还小,理解不了这种站在黑暗当中劝勉别人向往光明的行为。我一直站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在难堪的生活与放弃之间挣扎徘徊。这个孩子教给了我很多,远胜那些成功学大师告诉我的东西,至少这个孩子教会了我怎么活,为什么活,活着然后该做什么。这些事情本该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应弄明白,但不幸的就是,我只是个粗人,从来没能有机会知道这些。
我依然想念着那个孩子,如果世界有另外一面,他应该生活得很好吧?他会继续长大,留下他充满希望的文字;或许他会从政,教会更多的人为什么生活;又或许他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养花,逗猫,开一家小小的咖啡馆,过着他曾一遍又一遍想象过的生活。也就只有想象,能让生者忘却失去的悲痛——所以我们不妨做一个梦,做一个足以欺骗我们自己的美好的梦:或许那个孩子只是去了更好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欺骗不了自己。
那个孩子被这个世界所辜负,却想一遍又一遍告诉其他人“你坚持至今,干得漂亮”;他被这个世界抛弃却不断地向人们传递“世界很美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意义的”的想法;这个世界如此伤他,他却这么爱。
他从来都是爱着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他爱这个世界,爱得不可开交。
他一直坚持,干得非常漂亮。
他都依然相信这个世界,我们为什么不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