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女作家张爱玲,世人都知她的独立与芳华,却不知她过得有多辛苦
她是民国时期最当红的天才女作家,但也有人说她是最不幸的女人,她就是张爱玲。世人都知道她的独立与芳华,却不知道张爱玲过得有多辛苦。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的名门贵族,曾外祖父是李鸿章,祖父张佩伦都是晚清重臣,但是他的父亲却沉迷于吃喝嫖赌。 4 岁那年,母亲离家出走,留下张爱玲与后妈一起生活。张爱玲年幼时经常遭受后妈的毒打,甚至父亲也揪住她的头发拳脚相加。张爱玲很小就得了严重的痢疾,但父亲既不请医生也不买药,张爱玲病了半年差点死去。她托人带信给母亲,说我想跟着你,但被母亲拒绝。在一个漆黑的夜晚, 17 岁的张爱玲冲出铁门,逃离了这个家庭,住在自己姑姑家的公寓里。
1938 年,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英国伦敦大学,但当时日军侵华的炮火阻断了行程,她只好转入香港大学念书。为了省钱,她在学校里面吃最便宜的饭菜。她不坐车,而是选择走路,走很远的路去补课。张爱玲在学校过得非常艰难,但她学习成绩出奇的好,有一位历史老师知道了她的家境遇之后,自掏腰包送给她 800 元的奖学金。张爱玲高兴坏了,跑去和母亲分享,母亲说,你先把钱放在我这里,结果第二天母亲就打牌输掉了这笔钱。张爱玲伤心到了冰点,她说,这 800 块钱,那是世界上最值钱的钱,可以支撑我一学期的生活费,结果竟然被母亲打牌输掉了,而且母亲甚至还质疑女儿和历史老师私通,才获得了特殊劳务费。
后来战争越发严重,物价飞涨,张爱玲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写信问母亲要生活费,但母亲说,钱我是没有的,你要么嫁人,要么自己想办法。这段时间,张爱玲过得非常艰难,她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作,挨家挨户给杂志社投稿,靠着微薄的稿费来养活自己。所以她后来在文章里说,用别人的钱,哪怕是父母的财产和遗产,也不如用自己赚来的钱,得的自由更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 1943 年,张爱玲写出了沉香谢倾城之列金所系,短短两年时间,突然红透了整个中国。这时,张爱玲喊出了那句至理名言,出名要趁早。为什么出名要趁早?她觉得越早获得经济独立,便越早能够获得人格独立。

张爱玲的读者数非常多,其中有一个改变了她的命运,他叫胡兰成,他主动上门拜访,说他爱上了张爱玲。张爱玲特别感激胡兰成能够懂她,但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胡兰成已经有妻子,她就拒绝胡兰成。然而胡兰成依然死缠烂打,他哄着张爱玲说只是抱着睡就好了,却半强迫的占有了她。在这之后,张爱玲死心塌地的爱上了他。
胡兰成的妻子发现张爱玲之后,主动离婚。后来 24 岁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了,没有婚礼。张爱玲说,遇见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很多人替张爱玲不值得,觉得很惋惜,张爱玲却在半生缘里回答说,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后来胡兰成做了汉奸,战败之后只能改名换姓去逃亡。
张爱玲翻山越岭去寻找他,却发现此时胡兰成正和一个寡妇搞在一起。张爱玲决定离开,但内心非常不舍,她连续 9 个月给胡兰成寄生活费,一直到 1947 年,张爱玲选择与胡兰成离婚,并且送给了胡兰成 30 万元的生活费,这是她当年自己全部的稿费积蓄。
张爱玲一生最恨不彻底,她说爱的不彻底,恨的不彻底,忘记的不彻底,就连盲目的都不够彻底。所以她选择彻底离开上海,离开这一切,独自一个人到异国他乡,去到美国,后来遇上了一个比她大 30 岁的不知名的作家赖雅,半年之后,两个人就结婚了。可是赖雅后来两次中风导致瘫痪,张爱玲不得不承担起看护的压力和生活的重担。
赖雅去世那一年,张爱玲 47 岁,此后她一直在美国过着孤身极其简单的生活。有社交恐惧症的她离群所居,就像童年时期一样,把自己关在一个简陋的小房子里,饱受病痛折磨。 1995 年的一个中秋节,张爱玲孤独离世,而且在死后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死前,她整理好各种重要的证件和信件,装进手提包,放在靠门的折叠椅上,就这样清清白白又冷冷清清的走了。有人一生被童年治愈,有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张爱玲的一生都在渴望着爱,渴望着被爱,然而所欲非良人,她是那么热烈,又是那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