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型MBTI是何物?
世保观点:
六十四型MBTI没有打算从线上赢得多少支持者的想法,哪怕是有万分之一、千分之一的网友认可,我个人觉得,都算是了不起的成就,毕竟绝大多数人已经失去了了解自己的能力。
有极个别的人认可,能掌握六十四型MBTI的知识和技能,从微观层面讲,就多了一份力量,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的性格,或许可改变反差极大的比例关系,说不定有百分之一的人认可。从中观层面讲,一个家庭或一个企业,以家庭为例,能通过六十四型MBTI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性格,可改变当下普遍的误人子弟的现象,以企业为例,企业在招人时主要是看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不能性格识人,导致企业从招人、管人、用人、留人、聚人走不顺,人才流动性很大,企业的损失不可估量。以宏观层面来讲,国内仍在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若不能协助学生识别真实性格,教育改革就会输在起点。
克利希拉穆提在《超越时空》一书中,谈到要了解生命个体的真实性格需要大理论,大理论不仅被学术界普遍否决,而且学者们认为现有的知识和将来某个阶段的知识在这方面均不会有突破,克利希拉穆提本人对是否存在大理论持开放态度,他认为若有人发现了大理论,只有装疯弄傻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何为大理论?就是可以对个人进行性格分析的理论,能说得出一二三的理论,能调动当事人的内观能力看到自己真相的理论。基于目前的性格学源于社会知识,是不可能帮助当事人了解性格。只有个人知识,才有可能让生命个体开窍——遇见真实的自己。兰尼波在1968年出版了《个人知识》一书,这本书是对个人知识的初探,被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马斯诺视为探究人性的圣经,有多少人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呢?在心理学这个领域,要么是搞虚无主义,要么是搞形式主义,我们什么时候搞过实用主义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时候了。
《情商》的作者是戈尔曼,他意识到情商就是性格;《智能的结构》的作者是加德纳,他意识到只了解智能不了解性格,教育改革不能获得成功;《思维的发展》的作者西格勒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何人不能识别自己的真实性格,是基于人在出生后一岁左右全面退化;马尔库塞和弗洛姆发现阻碍人了解自己的最大障碍是社会无意识; 弗里茨里曼在《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中下结论:害怕改变、拒绝改变已经成了人的类本能。
人之所以更容易被误导,是基于人已经变成了空壳、甚至卡夫卡在《城堡》一书中形容人变成了甲壳虫,可以想象六十四型MBTI的推广和传播是多么地艰难,对虫弹琴,的确不明智,也得奏响生命的乐章,毕竟有悟性的人还是存在的,哪怕有1%的希望,还是要做99%的努力,因为我相信改变百分之一,就是改变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