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娃送回农村老家,是暑假最正确的决定!
一到每年的7月,家长群里都会充斥着一股焦虑的氛围。家长们或忙于交流夏令营和研学情报,或私下开始拉帮结伙,组团报班,也有家长会请个长假,陪小朋友四处旅游、见见世面。
但是和其他孩子不同,我家女儿从前两年开始,每年暑假都被送回农村外公外婆家度过不一样的假期。
其实对于我们双职工父母来说,暑假一直是一个既期待又无奈的时段,我们会随孩子一起兴奋、一起规划假期安排,却也碍于实际工作很忙,无法时刻陪伴孩子的成长。
在我家,送女儿去农村过暑假,之前其实只是Plan B。我们最早设想的理想计划是把老人们从老家接过来,在市区的家里陪孩子。但让老人离开家乡,在陌生环境中给孩子当俩月“保姆”,我们实在于心不忍。
“不如送孩子回我老家村里吧?”我当时突发奇想,先生却不置可否。
我明白他的担忧:安全是最大的问题,农村河塘沟渠多,每年暑假,都有那么多孩子溺水的事件发生,令人害怕。小孩子结伴乱跑,路上车子多,交通安全也不容忽视,还有农村里的卫生状况也不是很好.......如果贸然就把她一个人放回老家,加上祖辈们的宠溺和变化巨大的生活环境,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过尽管内心十分矛盾,但我和先生没有自行决定,而是郑重其事地向女儿提出了这个问题,由她来最终决定。
出乎意料的是,女儿并没有厌烦我们的担忧与分析,而是说出了她的想法,又很认真地给我们讲,她打算如何安排自己的乡村假期。她用实际行动表露出的态度和决心,也让我和她爸爸信心倍增。
第一次去农村,女儿满眼都是新奇。田埂间的小路、随风荡漾的绿色麦浪、星罗棋布的村落,都让她问东问西。
到外婆家后,院子里的土灶、鸡棚、菜园,让女儿仿佛进入了绿野仙踪的世界。

而搞笑的是从小到大都在市区生活的先生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农村,父女俩从早到晚都蹲在地里,研究蔬菜作物,或者拿着网兜和镊子抓各种昆虫,玩得不亦乐乎。
而让我惊喜的是,村里开始建设数字化乡村,为了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在水库、鱼塘这些开放水域都安装了移动的“AI智能防溺水摄像头”,当有人靠近危险水域时,摄像头就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离开危险区域。在摄像头的帮助下,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靠近危险水域的人员。如果系统提示和远程喊话劝返后,这些人员还不离开,村委工作人员就会前往现场,防止意外发生。这让我对女儿在农村的生活放心了不少。
过渡期很快结束了,我和先生年假到期,不得不返城继续繁忙的工作。接下来的乡村生活,就得女儿独自面对和享受了。
每天,女儿都会和我们视频聊天,农村的作息非常规律。女儿每天6点起床吃早餐,上午和外婆外出遛弯买菜,然后回家写作业、弹电子琴,下午看动画片,等天气稍微凉快了以后和外公去外面玩耍。
今年夏天,女儿已经是第三次在农村过暑假了。每次回来,我们都能看到孩子的成长与积极变化。她会和我们讲述在农村的见闻,会介绍她的新朋友;也会埋怨外婆的严厉,或者炫耀外公对她的“放纵”,以及她是怎样和外公外婆斗智斗勇的。
每年开学后,女儿身边的同学们总是非常羡慕她又有机会去农村度过假期,可能小朋友都在羡慕她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吧!
而对于这个安排,我们身边的其他家长们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赞成这种体验社会的方式,也在准备给自己家娃安排一次“衣锦还乡”;也有家长说这样安排会导致孩子在学业上懈怠,打乱好容易养成的学习习惯。
这件事见仁见智,需要家长根据自家情况做决定。而我和先生作为家长,奉行的是让孩子行万里路,亲自体验这个大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