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丨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按时代早晚排序)
一、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
二、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山西兴县碧村遗址,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山西大学
四、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五、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六、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发掘单位: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七、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发掘单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八、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发掘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九、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十、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3二里头遗址4殷墟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基本定性
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个年度举行的评选活动所评选出的十大考古新发现。
2、补充说明
该活动始于1990年,在全中国范围内评选本年度的重大考古发现,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及新的认识。
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评选年度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调查等项目,可将相关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将自动获得参加初评资格。评选活动办公室将组织评委投票推荐产生20项进入终评,再由评委会经过评议和无记名投票产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度评选推介活动共收到32个参评考古项目,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选出10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总结评价
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我国早期人类起源、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的生动诠释,展现了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风采。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是考古学奉献的学术盛宴,有利于推动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对促成文明互鉴也有积极作用。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1、基本信息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温州古城朔门外,南依古城,北邻瓯江,东靠海坛山,与世界古航标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遗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
2、补充说明
遗址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呈东西走向带状布局,东至“十三层”西侧,西至望江东路东首,长逾400米,最宽处18米。发掘出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瓮城、码头群等遗迹,出土了沉船、瓷片、漆木器等遗物。各类遗存年代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以宋元为主。
出土遗物中,两艘沉船尤其重要。一艘为20米长南宋福船,船身断裂但结构仍较完整。这种福建造木帆船,适合远洋航行,另一艘正待发掘。遗物还包括大量宋元龙泉瓷碎片,这种瓷器当时普遍外销。这反映出以龙泉瓷为代表的中国产品,曾从温州入海、行销世界。
3、总结评价
该遗址规模庞大、体系完整,是国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之一,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和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它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证实了温州港是宋元以来,重要的海上贸易节点。遗址和温州古城、古屿、古航道、古航标等共同构成完整体系,成为展现海上丝绸之路上、国际交往中的中国风采的绝佳阐释,为当今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历史注脚。
二里头遗址
1、基本信息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
2、补充说明
因其最早被发现于河南省偃师市翟镇二里头村,故而得名。经碳14测定,该处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750年~前1500年左右,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
二里头遗址范围为东西约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遗存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下至东周、东汉时期。此遗址的兴盛时期的年代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文化时期,考古界将其主要阶段称为“二里头文化”。
通过60多年的持续发掘和研究,二里头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群等诸多“中国之最”。
3、总结评价
2005年,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入选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2023年“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二里头遗址
1、基本信息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公元前14世纪,商朝君主盘庚迁都于此,改“北蒙”名为“殷”,周武王伐纣灭殷后,从这里迁走大量殷民,殷逐渐沦为一片废墟。
2、补充说明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主要遗迹有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等。
3、总结评价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殷墟的遗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范例,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和陵园制度初期形态,对以后中国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殷墟提供了非同寻常的关于商代晚期文化传统的证据,对研究商代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961年,国务院将殷墟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科科小提示
仔细分析最新2023年百科真题,许多院校考察到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遗址,对于这部分的知识学习来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有了这个意识再去理解背书,才会更有效率。👉🏻百科知识精讲班的老师们会帮大家梳理各个知识点以及他们的关联。
百科知识精讲班开课在即
4月4日优惠即将结束
欢迎各位同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