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集团,资金链紧绷上市
在阅读上市公司招股书的时候,星空君习惯会多拿出点时间,研究一下这家公司上市的目的。
上市第一目的,都是圈钱,但圈钱后的用途不尽相同。
最近分析了一些2017年前后上市的公司,发现很多上市公司要么上市即巅峰,业绩持续下滑,要么三年来上市时融的钱还没怎么花,不得不变更用途,或者买理财,或者还贷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查了下当时的招股书,发现募资准备建设的项目,理由大多比较牵强。
比如有的公司,账面明明不缺钱,甚至账面现金都比募资金额要多,募资后用不到很正常;再比如有的公司在招股书上写的募资项目,经不起深究,几年后都没有投产。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圈钱大致有三个用途,一是真正用于生产经营,这类公司的特点是成长性良好,资金不算多,但周转比较健康;二是回报财务投资者,这类公司的特点是账面钱多的花不了,资产负债率极低,招股书上的股东都是财务投资公司,星空君曾经很鄙视这类公司,认为是联手割韭菜,但现在觉得这类公司其实业绩还算优质,并不全是坏事;三是吃散伙饭,这类公司上市后,一些创始人股份套现后离职走人。
从经验来看,如果上市时资金链比较紧张,那么虽然融到了钱,过几年大概率还会再紧张。因为公司的核心经营模式并没有太大改观,北元集团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一、匮乏的成长性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大数据
招股书显示,公司近年来业绩平平,尤其是成长性堪忧。2020年业绩堪忧,就算剔除疫情的影响,2019年甚至较2018年业绩下滑。
对于挑剔的A股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财务数据,显然不是一个成长性较好的标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和公司的产品有关。
公司从事化工品生产,核心产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聚氯乙烯(PVC),一类是烧碱。这都是工业品的最基础的原材料。
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各种型材、门窗、PVC管道以及塑料薄膜等产品,烧碱则是多个行业的基础,从造纸到纺织印染工业,从医药农药到食品工业… …
另外,公司还生产水泥,年销售额也超过5个亿。
研究了下公司的招股书,星空君把高中化学又复习了一遍:热电装置为化工和水泥装置提供电力、蒸汽及纯水;化工乙炔装置生产的乙炔和氯碱装置生产的氯化氢用以生产聚氯乙烯树脂;化工装置产生的电石泥废渣及有机污泥、热电锅炉排出的炉渣及粉煤灰作为原料生产水泥,同时电石渣干燥后用于热电脱硫使用;水泥窑余热产生的蒸汽用于化工生产;厂区蒸汽使用后的蒸汽冷凝水回用于热电锅炉;热电纯水生产过程产生的酸碱废水以及化工区内的酸碱废水回用于采卤,母液水等有机废水回用于乙炔发生及电站脱硫。
2019年,烧碱价格回落,导致公司净利润下滑。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二、周转不佳的现金流
2019年以来,发审委对IPO公司的财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以看到北元集团的财报的时候,不由得眉头一皱。
资金链这么紧张的IPO,这两年还真不多见。
1、长短期借款
公司上市后,资金状况发生了改变,三季报不便用来分析。我们以招股书里2019年的数据为基准进行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5.8亿,长期借款6.5亿。对于一家未上市的公司来说,能借到这么多钱,也不容易。
2、利息费用
利润表显示,公司2019年的利息费用达到了6457万元。需要留意的是,公司2016年到2018年利息费用分别是3.24亿、2.03亿和1.16亿。
从数据变化来看,公司的资金改善非常大,但这样的断崖式下降方式,让星空君很不安,总觉得背后有什么猫腻。
3、应收款项融资
2019年新增的应收款项融资项目,是一个鉴定上市公司缺钱与否的神器。
大部分上市公司将贴现、质押的银行票据放在这里核算。银行票据是一种可以无条件兑付的“准”现金,如果贴现或者质押,会损失一部分的利息,即便如此,仍要坚持贴现质押的,一般资金链都不太好。
4、钱去哪儿了
上市前公司借款额不算低,但公司盈利能力尚可,钱都去哪儿了呢?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确实不错,但赚了钱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偿债,2016年以来,公司偿债62亿;二是分红,2016年以来,公司分红24.87亿,非常可观。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在公司分红5.1亿的同时,借款6亿。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
三、固定资产投资
招股书显示,公司打算募资34亿。
问题来了,公司差这34亿吗?
一方面公司有能力贷款,另一方面公司这些年赚的钱并不算少,但都分红了。
现金流量表显示,2016年以来,公司近五年累计构建固定资产支出的现金只有3.8亿。和大手笔分红相比,这些投资顶多算毛毛雨。
自己的钱舍不得花,非要上市圈投资者的钱买设备。
这是什么精神?
四、总结
北元集团会不会出现上市即巅峰的状况?
现在还很难讲,但2020年业绩不佳是板上钉钉了。上市后圈钱大幅缓解公司的贷款情况,但是公司的经营能否彻底改善,还是个未知数。
或者说,如果扩产管用的话,公司会连续5年基本没扩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