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或许是因为能力不足?

2023-02-03 18:51 作者:豆笔Sabrina  | 我要投稿

今天看到一个有趣的争议:专家方面说年轻人【能力不够】,年轻人说专家【没有资格】发言,工资低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这两种观点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立】。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呢?


基于自己的这点思考,这个篇文章,我想用行为人观察者偏差反身性两方面的理论来讨论一下个人对这个争议的看法。



行为人「观察者偏差」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定性收据收集的误差当中,有一种误差叫做Actor-observer error,【行为者观察偏差】。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一个行为人在解释自己的负面行为的时候,通常会怪天怪地怪树怪草,就是【怪不到自己身上】;但是当一个人在解释他人的负面行为的时候,则会【直指他人内部的问题】,这个时候天地树草似乎又不是这么重要了。


举个例子,比方我们说汽车追尾,当【追尾人是自己】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说 “啊,你看前面狗*养的畜*,一看就是没开过车的,开得这么慢,活该撞*他。”


或者他们会说,“啊,今天天气真甜*的差,这么大的雾你没看见啊!这能怪得了我吗?”


但是当【追尾人是别人】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会说,“诶唷,真的是,这么粗心大意的人啊,这么简单的地方,车都不会开。”


或者是,“这人不会开车的,以后不能给他开了。”


发现了吗?这就是行为人观察者偏差。人们通常会把【自己的错误归咎给别人】,把【别人的错误也归咎给别人】,所以我们的食指总是往外指的


年轻人「能力不够」吗?

我是做留学论文的,不是做HR的,没有面试过很多国内的年轻人,相信这一点资深的HR会比我或者其他专家要更有发言权,因为他们不仅可以【横向比较】(同一时间不同的竞争者之间),还可以【纵向比较】(不同时间的竞争者之间)。


但是作为一个观察者,有一点现象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个现象就是网络上关于「毒鸡汤」、「pua」、「cpu」等词的流行。


根据上面说的行为人观察者偏差的理论,我大概可以判断出来,这些词是站在【年轻职场人】的角度说出来的,或者不是他们自己说的,是有的营销媒体为了【迎合】这一类人群的心理以获取流量而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能够引发共鸣的易于传播的词


除了手指向外之外,这样的词还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我发现这些词是自成闭环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假设有一个年轻人想【躺平】,然后他想把躺平的所有责任都推给外部环境而不是他自己的时候,那么他所需要的一套【价值观体系】,这些词都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去【传播】这种价值观,就有千千万万个躺平青年会主动共情。


举个例子,我们假设有这样一段对话,对话里面有一个躺平青年小躺,还有一个劝他不要躺平的青年小不:

【小不】:你为什么不好好做这个项目呢?这对你来说是个【机会】呀!


「小躺」:他们项目方都没联系我了,还做啥,我感觉这个项目都黄了。而且这个项目还需要我前期投入一段时间,白给他们干,谁去啊,pua也不是这么pua的,我才不给他们白干呢


【小不】:这个前期投入你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的,【学到的知识是你自己的】,花的时间和努力也是你自己的,谁也拿不走呀!


「小躺」:得了吧,你就知道在这里给我喂毒鸡汤,你自己去呗,这么好。


【小不】:……



毒鸡汤「和」PUA理论的【反身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痛恨被pua,不喜欢被喂毒鸡汤。


不得不承认,类似于「加班996是福报」这样的言论确实是pua也是不可取的毒鸡汤,但是现实中,有些回报确实是需要前期投入的。这个区别就在于,投入的时间,即使没有金钱,有没有别的【有价值的东西】返回给你。


比方大家最近都在谈论的球2的电影,说球2被半河绿偷了票房,我们不说这个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即使球2一分钱不赚,作为导演的郭帆就是被白嫖了劳动力给资本打白工那他是不是也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了制作顶级科幻电影的能力


即使一分钱不拿,这种能力是不是已经可以让他跻身【国内超一线科幻导演】的行列?毕竟国内独一家。有了这样的能力,他之后赚钱的机会会少吗?


所以,年轻的朋友,真的狠羡慕你还很年轻,拥有很多【期望时间机会】的同时,信奉pua和毒鸡汤说法的同时,请你一定也要去思考:毒鸡汤这种说法本身是不是在某种情况下就是一种毒鸡汤?pua这种说法本身会不会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一种pua



题外话:另外个人认为,专家朋友们在“指责”年轻人的同时,也要说一说以你们的高度,你觉得年轻人怎么样才能获得能力?他们能力不够是因为不努力,不上进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能力不够是现象还是本质?如果是现象,那本质又是什么?


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或许是因为能力不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