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做好这3件事,让老人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指的是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其中,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又被称为孟夏。此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生长旺盛。根据五行学说,夏季与心气相通,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应当顺应。
因此,从立夏开始,夏季的养生关键在于“养心”。
3味适合夏季养心的食物
莲子
夏天的高温容易使人烦躁,易伤心血。而中医理论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肺、肾经,有养心、益肺、补脾、益肾等功能。

百合
百合性微寒,能宁心安神,清心除烦,对心情抑郁、神思恍惚、失眠多梦等情况有益处。

大枣
大枣性温味甘,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对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等情况有帮助。

适当午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夏季睡午觉对健康很有必要。因为夏季昼长夜短,人体消耗会变大,容易感到精力不济。而中午小睡,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能快速恢复消耗掉的“精气神”,增强抵御暑湿之邪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Heart(心脏)》杂志在线版上的一项研究也证明,有午休习惯的人与没有午休习惯的人相比,其中风或心力衰竭的风险几乎减少一半,降低了48%。
要注意的是,午休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靠在椅子上睡比趴在桌子上睡更健康。因为趴着睡觉会影响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耳鸣、肢体麻木等症状,反而使人醒来后感到疲惫。

老人夏季养生必须注意的4点
对于老年人来说,夏季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一是“戒燥戒怒”,老人要尽可能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气温过高时,最好减少外出,避开中高强度的运动。
二是饮食上少吃高脂厚味的食物,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新鲜食品,尽量避免或减少吃隔夜食品,饮食也要定时定量,有规律,不能过饱与过饥,餐间可吃些新鲜干净的瓜果。
三是及时补充钾钠,夏季不能跟平时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每日有1500毫升左右的尿量即表示人体内水分足够。由于随着汗液一起流失的,除了水份还有钠盐,对老年人来说,想要维持电解质正常,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盐,另外应多吃些含钾的水果如橘子等,以保持钠、钾的平衡。
四是出入冷热温差较大的环境,夏季我们都会开低温空调纳凉,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在低温环境里待久了再出去,室外温度又非常高,这样一冷一热就会导致老人血管扩张,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有老人在家的时候,把温度设置成25℃左右就可以,太低的温度其实对年轻人的健康也不太好。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您转发给更多朋友,帮助家里的老人在夏季健康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