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二淅亲测,立足孩子的经典永不过时

为了方便一家人在电视上看纪(美)录(食)片,家里开通了B站的电视大会员。
我和孩子她爹都喜欢看纪录片,觉得小朋友多看点真实的大自然也很好,所以常常带着二淅看自然动物向的纪录片,一家人窝沙发里一起看,也算是和乐融融了。
结果上周孩子她爹脑袋抽风给二淅看了一些动物搞笑视频剪辑……上周某天回家,我震惊发现四岁的二淅正拿着遥控刷B站一两分钟的类抖音视频……
老母亲心态炸裂了。
决定找一些适合小朋友看的动画,结果一搜之下,发现B站居然买了这部童年记忆、儿时经典!!!立马带着二淅看起来——最开始还担心,那么多年前的东西会不会不合孩子的胃口,结果淅淅看得很认真,连淅淅奶奶也安坐着一起看完了。
一边回顾一边感慨,这部动画真的各种细节都能看出来,是用心为孩子做的东西,而且老少皆宜。
原来经典真的不会过时啊。
首先想说的是故事的设置,从孩子也能理解的亲子关系来构建故事,非常贴近孩子的心理——毕竟哪个小朋友没有体会过“找妈妈”呢?同时作为总被孩子“找”的家长,对于这样的故事也代入感满满——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能找到观看的立足点,算是切入点就非常成功了。
然后是对小动物的刻画——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引导小朋友一点点去发现一个小动物的特征,去学会观察。
虽然是水墨动画,取材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形象却把每一种出场的动物的形象特征都表现得非常到位,动作也非常灵动,让人感慨当年制作者的用心。
接着是引导,“长大就像妈妈了”,在我看来这既是对蝌蚪发育到青蛙的客观描述,也是对急切想要变得强大、快快长大的孩子的承诺和安抚——总有一天,你也能长成厉害的大人呀。
这样的话,每个听到的孩子,都会在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美好的种子吧。
至于“帮助”“合作”“友好”“不打扰他人”“不放弃”“坚持”“不能和爸爸妈妈分开”……明明是个简单的小故事,却带着太多潜移默化的“教育”,没有哪个父母不愿意让孩子接触这样的东西吧。
看完动画去搜了一下,发现《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制作于1960年——所以说90年出生的我,其实已经是第二代看它的人了,而现在,它被我的下一代所观看、喜爱着。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淅淅已经自己把这片子反复看了好几次,然后连幼儿园的贴图作业,也开心地做起了小蝌蚪和金鱼。
既有意义,又能得到孩子的喜欢,这大概就是优秀的作品最明显的点了。
曾经有朋友给我说,我们小时候看的水墨动画,是国产动画的一个巅峰。
我20多岁的时候不以为然,30岁带着4岁女儿看的时候,我忽然有些了然。眼看着国漫发展越来越好,却很难再找到这样立足于孩子的作品——动画当然不是只属于小孩子的东西,但是,也不要忘记了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