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打架纠纷案(微观解纷策略及案例解析第五章案例分析思考案例17)
调解技巧要点(如何处理纠纷最能反映调解人员的学识及素养,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效果减半。)
解决策略:“三知”,即知情、知点、知规则。知情是指明白案例反映的问题;知点是指明白纠纷涉及的知识点;知规则是指明白如何利用知识点所反映出来的规则分析、解决该问题。理解:熟读调解方法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纠纷。方法的作用,在于让人知晓,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很有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但不可照搬,因为其中涉及到人心,也就是当事人的判断。理解:最大恶意的揣测,最大善意的处理。
案例17 老年人打架纠纷案
案情简介:某日11时许,张三(女,73岁,住廉租房A栋3楼301室)在家未见3岁的孙子张小三,张三夫妇便到一楼边喊边寻找;5分钟后,居住在该栋楼的邻居告知张三,张小三可能在李四(女,64岁,住廉租房A栋2楼202室,与张三上、下楼邻居关系)家中与李四的5岁孙女在玩耍,张三立即到李四家中(大门未关)抱回了张小三,便在李四家门口破口大骂,正在厨房煲汤的李四,听到张三的骂声,从厨房出来在家门口与其解释,张三不予理会,仍骂声不停,李四较气愤,冲出家门口打张三,张三反击,张三之夫和邻居在一楼观看,未进行劝阻,直到李四的手指无意挫伤张三眼睛后,才上楼阻止并报警,同时将受伤的张三送往医院治疗。当地派出所民警出警后,经调查核实:一是张三的亲外甥女系李四的亲外甥的妻子,双方当事人属亲戚关系;二是观李四相貌似八十余岁老人,据邻居反映其可能身患重疾;三是张三有三女一子均在本地工作,李四仅一子在外务工。半月后,张三伤势基本恢复,当地派出所、社区调委会多次组织张三夫妻(张三强烈要求参与调解)、张三之女、李四(李四之夫置身事外)进行调解,张三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2860元,调解人员与李四沟通赔偿事宜,李四不同意赔偿和要求依法依规处理,并用双手锤自己的脑袋,撒泼打滚,几乎不能沟通,因意见分歧较大,调解失败。
问题:该案如何处理?
推理1:已知条件:张三(73岁)和李四(64岁)打架,双方当事人既是邻居又是亲戚。结论: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70周岁以上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二是估计张三和李四素有嫌隙,矛盾引而不发,不满情绪持续累积,最终二人爆发肢体冲突。
推理2:已知条件:张三之夫全程旁观;张三强烈要求参与调解,要求对方必须赔偿医疗费2860元。结论:一是张三被打心有不甘,心结未解;二是“好面子”,即重视名声,利益得到最低保障能达成和解;三是具备基本的道德观念,但不善于沟通;四是初步判断张三性格强势,比较倔强、迂,张三之夫惧内;五是张三之夫及子女认同其母提出的诉求,为人较通情达理,采用明法析理法与其予以沟通,能降低预期值。
推理3:已知条件:李四撒泼打滚,李四之夫不愿参与调解。结论:一是李四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作风,没有法制观念;二是性格强势、迂,估计家庭环境影响造成的;三是初步判断李四家庭不甚和睦,李四在乎其子和孙女;四是李四之子大概率不知此事。
推理4:已知条件:张三与李四属亲戚关系。结论:张三的亲外甥女和李四的亲外甥在前期大概率不愿参与此事(理由:由于前期介入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双方当事人对提出的任何方案均不会满意,且易得罪亲戚,左右为难。所以,调解方案的提出必须是与此事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若双方当事人认为调解方案不合理时,再由晚辈协助处理,加以引导,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理5:已知条件:多次调解失败。结论:一是张三和李四的亲外甥(女)大概率未参与调解;二是推断调解员运用明法析理法、换位思考法和针对违法记录等进行调解;三是初步判断调解人员不能与张三、李四有效沟通;四是因上诉成本较高,张三会投诉或上访。
知识点:《治安管理处罚法》。
明确问题:张三心结(“面子”问题)和李四夫妻法制观念淡薄。
目标:李四适当赔偿张三的医疗费。
事情预判:

综合分析:
分析1(张三的诉求分析):根据推理1、2和5,与张三沟通可能存在障碍,达不到预期效果,须转变思路,与张三的子女沟通,让其认识到自己的母亲违反的道德行为,从而降低预期值。
分析2(李四的诉求分析):根据推理1、3和5,运用明法析理法,让李四夫妻认识到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促使其认同调解员的观点,必要时利用人性的弱点迫其就范,从而降低预期值。
分析3:根据推理4,张三之夫及子女与李四夫妻商谈的赔偿金差距较小时,借助外甥(女)的力量与双方沟通,大概率调解成功。
分析4:调解失败后,张三大概率上访或投诉,后期双方当事人与调解组织或派出所发生矛盾后,双方亲属参与调解,自行和解。
风险分析:
风险因素:1.调解失败。2.调解不当。
影响:1.违法记录登记在案,但赔偿金额未落实,双方亲戚意见较大,上访或投诉。2.调解员或调解组织涉案。
原因:1.公安机关依法依规处置,民事部分建议双方当事人上诉法院。2.张三、李四发病或死亡。
风险等级:1.一般风险。2.一般风险。
应对措施:1.注意沟通方式(调解过程特别注重沟通技巧,否则适得其反,造成当事人与调解人员的冲突);若调解失败时,必须将矛盾转移给相关亲属,让双方当事人所有亲戚全部参与处理,让其评判(必须掌控全局,否则,易造成矛盾瞬间激化,建议慎用),从而达成和解。2.与双方当事人之夫或子女沟通。
结论:以普通人的认知进行判断,赔偿金2500-4000元为合理区间。由于该案的特殊性,为化解矛盾纠纷,须避法以情理为出发点进行判断,责任拟按三、七开与四、六开之间(1700—2000元)划分,虽不合理却合情,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可行之策。理由:若责任划分五、五开,张三的家人主观认为调解人员明显偏袒,心理产生怨气,易与其发生冲突,不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故四、六开(李四承担六层责任)是其不可突破的底线(沟通过程中特别注重沟通技巧,否则引火烧身,瞬间激化矛盾)。
调解方法与技巧:适当强硬手段法+明法析理法+多方协助法+换位思考法+利弊分析法+预判法+舆论压力法。
处理方式:第一步,回避张三,采用换位思考法、预判法、利弊分析法(分析调解失败后的发展趋势)与张三之夫和张三的子女单独沟通,从情理的角度探讨该案,让其评判,并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利用“为人子女天下大孝”进行心理疏导,顺势提出建议(赔偿金三、七开与四、六开之间),不足部分(2860元减去赔偿金)由张三的4个子女共同承担,以化解张三的心结。第二步,获取张三的子女的理解后,采用明法析理法、换位思考法单独与李四之夫进行沟通,必要时进行利弊分析(必须完全掌控谈判节奏,建议慎用),再顺势提出建议,从而说服对方。第三步,达到理想效果后,与李四之子沟通,不告知纠纷的真相,让其云里雾里,自行与家里沟通,给李四造成心理压力,迫其做出让步,促使自愿赔偿。第四步,若李四主动与调解员沟通,继续撒泼打滚,应采用适当强硬手段法和利用“为人父母天下大善”进行应对,再次给予心理压力,迫使其寻求亲戚的帮助。第五步,待双方的亲戚介入该起纠纷后,告知有关情况,依靠其进行调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彻底解决纠纷。
本质:名;核心:孝、善或爱、责任划分、违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