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关税还未取消,美拟再提高关税,并吁G7中国敢反抗就联手制裁
特朗普时期的对华301关税还没取消,美国却准备再度提高关税,拜登政府还喊话G7国家,如果中国敢于反抗就联手进行制裁。
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事实,那就是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到今天实际上还没有结束。因为美国政府发起的标志性301关税,至今仍然没有取消,拜登政府仍在维持这一代价高昂的对华挑衅措施。不仅如此美方还有错上加错的迹象。根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国会和政府正在讨论新的计划,进一步提升对华关税水平。同时,美国也以“防止中国‘经济胁迫’其他国家”为借口,号召G7国家集团对华采取联合行动,一旦发现中国采取“经济胁迫”,就对中国进行联合制裁。美方此举不仅是恶人先告状,也可谓是用心歹毒,这背后隐藏着一套针对中国的连招。

首先,进一步提升对华关税,堪称是美国在之前的对华贸易战失败之后不死心,妄图通过进一步加大筹码来逼迫中国认输。特朗普时期对中国推出的301关税,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对另外12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7.5%的关税,这些关税的目的无疑是想扭转中美逆差,迫使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但结果事与愿违,美国对中国的逆差进一步扩大,2022年中美贸易总额突破记录的同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高达3800多亿美元。
同时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朗普政府发布对华301关税之后,美国进口商的价格几乎同步上涨,这表明基本由美国进口商承担了这一关税的全部负担,而价格上涨的成本直接被传递给了美国消费者,推升了美国的通胀。可以说美国的对华贸易战已经阶段性的遭到惨败,但拜登政府仍不死心,希望通过加大力度的方式来扭转局面,但结果必定是造就更大的失败。

不过,美国推动的新计划也不仅是提升关税,改变中美贸易现状那么简单,其中更包含有针对中国的下一步连锁计划。美国这一回针对中国的口号中,公然宣称要反击中国的“经济胁迫”,但美国是怎么定义中国的“经济胁迫”呢?按照美方的说法,中国对立陶宛做出的反制就属于所谓“经济胁迫”。但众所周知,是立陶宛方面公然挑衅中国主权在前,中方切断和这类不友好国家的经济合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这种行为却被美国定义成“经济胁迫”。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美国方面将会更频繁地把“经济胁迫“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并以此为由拉拢西方国家,对中国一起采取报复措施。

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在进行相关的计划,欧盟内部也开始出现了类似的苗头。当地时间3月28日,欧洲理事会与欧洲议会就《反胁迫工具法案》达成临时协议,宣称将会阻止第三国通过投资或贸易行为,对欧盟成员国进行经济胁迫。虽然此法没有进一步指明针对对象,但多个欧盟官员都提及中国和立陶宛的贸易摩擦,此法案的对华针对性不言自明。如果在后续,美国、欧洲以及G7其他国家都能达成共识,推动所谓的对中国的联合反制措施,将会对中国国家利益造成严重的威胁。非常简单的例子是,美国可以直接指使一些欧洲小国对中国主权发起挑衅,随后借着中国反制的机会,污蔑中国进行“经济胁迫”,再拉着欧盟一起对中国进行联合经济制裁。不得不说,这一套连招可谓是既阴险又凶狠,美国算准了中国不可能在主权问题上让步,才想出这一阴狠的策略来打击中国。

目前来看,虽然美方的计划仍在筹备当中,但我们对此行动造成的风险绝不可低估。作为对美方此类行动的应对,中方可以提前对各国给出警告,提醒各方如果对中国主权进行挑衅,必然遭遇中方的严厉反制,提醒各方不要以为可以依托所谓的联合反制吓倒中国。同时,中方也应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可靠而公正的合作伙伴,而美国才是想以各种借口破坏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存在。为了全球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各国应该做的是保持与中国的沟通与合作,而非跟随美国对华挑衅。如何向世界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是中方破局美国阴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