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云南天文台在太阳双层暗条形成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2023-01-13 15:44 作者:厌战坷垃  | 我要投稿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张岩和闫晓理研究员等人在双层暗条形成过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太阳暗条是被磁场束缚的低温、高密度日冕等离子体团,暗条的温度比周围日冕温度低100倍,密度比周围日冕高100倍。在太阳边缘被观测到时表现为明亮的结构被称为日珥,在日面被观测到时表现为暗的结构被称为暗条。双层暗条作为一种特殊的暗条结构,指的是在同一磁场极性反转线上方垂直存在的两个相互分离的两个暗条。双层暗条被认为有两种可能的磁场结构,一种是双层磁绳结构,另一种是下层为剪切磁拱、上层为磁绳结构。并且双层暗条的形成过程也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双层暗条可以由一个暗条发生内部磁重联分裂成两条,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本来存在的暗条下方浮现出一个新的暗条从而形成双层暗条。

  利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上AIA(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的多波段极紫外图像数据和HMI的连续谱以及磁场数据,结合太阳全球振荡监测网 (The Global Oscillation Network Group)的Hα数据,研究人员对发生在2017年7月8日到14日的活动区NOAA 12665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磁场的剪切运动和暗条足点附近相反极性磁场的汇聚运动使相反极性的暗条足点发生磁重联形成更大的暗条。黑子旋转、暗条负极足点磁场的相反运动和暗条内部磁重联会导致暗条分裂形成双层暗条的结构。并且暗条内部磁重联可以加快暗条的分离速度。同时研究人员利用非线性无力场外推方法得到了双层暗条的磁场结构,与观测的结果非常一致。

  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云南省太阳物理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图1.非线性无力场外推得到的双层暗条的磁场结构


云南天文台在太阳双层暗条形成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