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煨、煎、煮、蒸,史前人类为了一口热食的脑洞
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年前,第一个捧起烧焦的肉吃的满嘴流油的猿人到现在肯定不可考。火赋予食物独特的美拉德反应,这除了让食物更美味之外,也是和猿到人伴生的过程。
各个文化种群中也都会多少会对火有独特的崇拜情节,比方咱们文化中引出了燧人氏,比较离谱的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这倒霉孩子盗取火种之后被宙斯吊在悬崖上,每天都会有一鹰去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是个肝帝,白天肝被吃掉之后晚上又能长出来一个,周而复始。不禁感叹这娃不去熬夜打游戏可惜了。

好了不扯远,这篇和大家聊一下关于史前人怎么用火烹饪的闲言碎语。
烧烤法
这个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一种,最早一只猿在林火过后流着泪,捧起烧焦兔子啃了一口之后,泪水就开始转成嘴角流下了。
当然,远古压根没文字记载,只能从一些当年看到少数民族的烧烤方式里窥探一下原始人烧烤。
“遇有事,则用牛犬鸡、系等畜,亦不知烹宰法,取牲用箭射死,不去毛,不剖腹,燎以山柴,就佩刀割食”——《黎岐纪闻》清朝
这是清代记录海南黎族烧烤的,文字很白话就不翻译了。不过很显然,不去毛也不去内脏,就这么直接烤着吃确实生猛。再反过来看东北鄂伦春人,他们就是把肉切成条,然后用木头穿着放到篝火边上烤食。
嗯,东北人烤肉天赋自古就是一种血脉传承。不过现在海南成为东北第四省之后烧烤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感谢老铁们,求老铁来拯救江浙沪的烧烤荒漠。
不过烧烤讲究方法,一个不注意就是烤糊烤焦烤干,口味口感不好不说,还会产生大量苯并芘致癌狗die。当然原始人普遍活不到癌,但口感他们肯定讲究,所以说当年虽然没有像样的厨具,但也衍生出了一些其他制法。
炮法
这个方法听着玄乎,其实按照三国杀东汉大儒郑玄对诗经的注解
炮者,以涂烧之为名也
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在肉外面裹一层东西丢在火堆里烤,这种做法是可以隔绝火焰和食料的直接接触,类似于煨,以保留食材本身的味道。

具象一点,比如说在鸡外外边裹一层泥巴丢火里烤也叫炮。这种做法通常用来处理鸟类,等泥巴凝固了,敲开,烧硬的土块带着鸟毛就直接脱落了,毛都不用拔。或者说用荷叶、芭蕉叶之类的裹鱼丢火里,这种做法现代在西双版纳乃至东南亚地区都很常见。
当然,两者结合一下就是叫花鸡。所以说,叫花鸡这种做法确实很应景,属于穷的连个锅都没有的人最佳的肉食天然料理法。到春秋那会儿,炮也被称之为炰。一个包+灬,很形象的描述了被啥玩意包着的食材丢火上烤。
烧石法
和炮法一样,烧石也属于间接烧烤,以免烤焦的原始烹饪方法,不过它又可以做个细分。
最直观的就是石板烧、岩板烧这类,和现代铁板烧属于同一个路数。火加热石板、石板有限的传导热,可以视作远古版的煎锅。如果说炮法和烧烤法都是针对肉类的话,岩烧法相对宽容许多。除了可以用来煎肉以外,一些淀粉类食物也可以在石板上,比方现在云南独龙族、怒族还保留着石板粑粑这种史前料理。

当然,我更爱这样吃...

另一种史前很常见的叫热石烹,方法是先把石头在火堆里烧热,然后拿两根木头把热石丢到盛水的容器里加热。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原始的煮,毕竟那会儿没啥像样的既能储水,也能架在火上加热的容器,所以在木头里掏个坑,加水,加热石、然后放肉、放鱼虾、放块茎植物、野菜什么的煮一锅可不比直接烤肉来的营养美味。

当然,容器也不限于木头里掏个坑之类。也可以拿个动物的内脏,比方羊肚里加水,再把羊肉、羊下水之类的丢进去,放入热石炖煮也是个方法。
不过热石烹这种方法在陶器出现以后就淡出了历史舞台,这货能直接架在火上加热,毕竟谁也不想天天吃石头上的草木灰...
另外还有一种也是加热石头,但不丢水里,而是把石头埋在地下,通过热蒸汽上升将置于上方的食物蒸熟。这种玩法在现代新西兰毛利人这还有,被称之为
Hāngī。


总的来说,史前人在吃方面的料理手法也挺花的。虽然没有厨具,但也能做出烤、煨、煎、煮、蒸之类的多种玩法。熟食法也让食物更安全,关键是更好消化,让人类不用像猩猩一样每天花5个小时咀嚼。我们的下颚开始缩短,肠胃消化能力也不需要那么强,那么更多的能量才能用于供给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