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大师教语文》——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五十二)
最近对文字又有了些新想法,于是赶紧重拾了这本书。 传统中文的美妙除了凝练外,还有种律动在里面,我不知道如何精确描述,便暂时称之为“层次感”。 比如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开头处,写的是船在海上航行的景象,他是从白天开始写到夜晚再写清晨的,而所附加的情绪则是从平淡到陶醉到红消醉醒,描述景象的比喻也一层比一层修饰得多,这就让人能更好地接受。 而我想要验证这种层次感是不是我的臆想,于是又读了一下《大师教语文》。 然后在吕叔湘评讲通讯稿一篇中,找到了类似的感觉。 当然,这种层次应当是存在的,因为写文章的人一定也是希望循序渐进的。但除了获悉到层次感的存在外,我还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感悟。 比如语序的重要性,比如如何修改一篇文章,比如为何不要过多使用长句,比如可以将一句话单独列为一段,这样会显得更有力…… 其实很多东西在上学时,老师就已经全部交于我了,可惜我没能握住。今天再读这本书后,才有种“这个原来我学过”的恍惚。 当然,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