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标题设计学习日志#1 Analyze one of your favorite title sequences.

2019-01-26 11:02 作者:祈祷之月  | 我要投稿

最近在看一套叫做主标题设计的教程。

目前只学到第二章,有些章节背后会有作业,这次做的就是第一章的作业:

Analyze one of your favorite title sequences

分析一个你喜欢的标题序列。

序列这个词的就暂且先这么用着吧,Premiere里面也有新建序列这种说法,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其中还是传达出了将素材按照时间轴排列整齐的这一含义。

课程里面用到了三种不同的构图分析方法。

前两种很容易就能看懂,将画面均分成四份或者九份,从而将内容分配在不同的区块里面。而框线与交点本身也可以用于定位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而第三种的8×8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搞懂到底是怎么画的……

我一开始以为是两个正方形放在左右然后进行构图,但画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18:9下绘制的框图


16:9下绘制的框图

按照视频教程里面的交点连线在16:9下所做出来的绿框太小了,这不符合常理,标题在画面中能够让人感受到舒适的位置不应该只有这么小。

于是我开始目测了一下8×8与3×3框图的区别,发觉8×8的中心区域比3×3生成的要大一些,也就是说中间的那个框的长宽至少大于整个画幅长款的三分之一。那么如果从8这个数字做考虑的话,最接近的比例应该是3/8。

基于这种想法重新绘制了一个版本长这样。

假设中心框图为整体画幅3/8情况下,绘制的18:9框图

其实这幅图已经相当接近我觉得正确的情况了,绿框的大小在整个画面里的比例看起来非常和谐。但因为不知道真实比例所以仍然不知道我画得是不是对的。

这个时候群里有一位大佬发现我在研究构图,就给我推了另一家的教程,在另一家的教程里面发现了一种新的构图方法可以画出类似的图,名字叫做动态对称构图法(Dynamic symmetry)。

顺便推一下他们家的教程:

其实我不学画画……但抖抖村讲的很多方法跟原理在所有创作的领域都是能够活用的,甚至有些不只是画画方面的经验,已经到达了人生经验的级别()。所以看一看总能收获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新的思路。

根据网上找到的资料,动态对称构图法有清晰的绘制规则,并且也广泛地运用在了各种构图设计上面。博采众长嘛,于是动态对称也被纳入到了我的框图绘制里面。


在谷歌找到的动态对称指示画法


根据动态对称画法制作的18:9框图


16:9版本

但其实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实际上动态对称也不一定能用于标题设计当中,甚至在在原理图中并没有指出需要在画面中央画出一个指示舒适范围的绿框,这个绿框的概念仍然是来源于原先教程的8×8框图。

所以在这里绿框的指示应该是不准确的,而且也很容易能感觉到,如果在18:9里按照绿框来填充内容,不一定能让人看着感觉舒服,毕竟人的视野范围是有限的,所以我也很怀疑动态对称应用到标题设计里面是否靠谱,因为这实质上也不是教程里有的内容,而作为初学者还是应该跟着教程里的内容学步比较好。

但毕竟都画出来了,还是先将就着用吧(其实是因为在教程里也有提到,8×8那个框图是很复杂而且并非那么地常用的一个框图,所以换成动态对称说不定能有一些跨界的化学反应)。

顺带一提,试着自己画黄金分割的时候却发觉画出来非常像育碧球。

回到正题,现在工具都已经绘制完了,那就是时候找一个我喜欢的标题来分析一下了。其实原来的教程推荐分析的应该是一个大标题之类的排版,或者是导演名演员名之类出场模式,但我想排版之间很多东西应该是共通的,而且我也有更喜欢的东西想学一下。

所以这一次是选择了少女歌剧第五集,嫉妒战的报幕排版模式来做分析。

接套入框图之后还是能发现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眼就能发觉的就是Revue Song与主标题都放置在了左右两端的焦点上面,定位非常准确。这样做出来的效果就是完全空出了中间部分,形成对画面的注释而不喧宾夺主。可以注意到这样分析的话其实3×3框图也同时在发挥作用。

先从左焦点开始分析。其实稍微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被放置在焦点上的居然是Revue Song的字样而不是那条竖线或者恋之魔球这个歌曲名。我还以为曲名才是应该被突出的焦点呢。

个人理解这样做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Revue Song的字体是花体,并且采用了小字号,显得小巧而精致,如果焦点指示的是人眼最容易捕捉到的信息,那么这个花体应该就能给人带来华丽的感觉,同时平衡右端的大字。

这条竖线略超出一些蓝线所形成的小三角区域,但总体而言内容仍然处在其中。而这条竖线其实真的很妙,加上这条竖线之后16:9的屏幕突然就形成了一种宽屏的感觉,而竖线长度恰等于绿框的高,这一点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从整体上打破了16:9给人的观感,处在极左侧的竖线像是用右边的空白在压缩左边的文字,但实际上仍然留有了余裕的空间来给歌曲名“恋之魔球”进行表现。而为了突出歌曲名的存在感,其字号设计也是整个版面的第二号字号,不会因为压缩而导致歌曲名被忽视。

这种设计真的挺启发我的,不是所有的焦点都一定要放在焦点上面,还要估计整个版面的和谐还有视觉移动的轨迹、介绍的内在逻辑,因为介绍歌曲名的顺序的确应该是“Revue Song——恋之魔球”,一旦人眼捕捉到了Revue Song这个元素,顺其自然地往左看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即可以保证观众不会漏看焦点,又可以让整个版面变得更加和谐。

接下来是右边的设计。

超大张力的“嫉妒的Revue”主标题,是整个版面里最巨大的存在。采用了相当浑厚有力的字体,汉字部分也采用了加厚的字体,这种设计莫名让我想起EVA,但是实际上密集程度又没达到那么高,只是联想了一下。这个字体一摆出来就相当

排版上略微突出一些但是仍然控制在大三角以内。

虽然有可能是标线的偏差,但实际上整体些许的右移是正确的决定,就像是左边压缩边缘空间的处理一样,整体稍右移也能创造出中间空白区域更大的感觉,同样是起突出中心内容的作用。

毕竟报幕还是需要和画面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效果。

最值得在意的应该还是旁边的花体Revue,为什么出现在了右上方而不是别的方位。我尝试将这个Revue移动到了右下,左上,左下,但效果都没有放在右上这么好。

虽然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但还是可以稍微分析一下。在一个讲构图的视频里面提到过,大多数的人的浏览习惯是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所以在进行动态对称构图的时候,第一条应该使用的线就应该是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线。因此摆放在右上方可能就是处于这种考虑。

但这样但从这一点进行考虑,摆放左下也是可以的。但正如我们先前所说,这整个画面是为了向左右进行压迫,以此来突出中间的画幅,表现出宽敞的感觉,因此摆放在右边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虽然利用3×3切割画面之后,可以发觉左中右三个画面都自成一派,在自己的网格里有自己的规律,但最终还是要考虑协同的效果。

整体上来看文字元素向左右偏移(框图所指示的左右焦点所处的位置在三分法画出的框图里也是偏向左右边缘的),将画面分割成三个部分来看的话,每个部分又自成体系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一方面是小巧的文字与细线,中间是舞台效果的高光聚焦,矛盾的二人一上一下呈现出仰视的视角,另一方面则是豪放的主标题以及更加华丽的Revue字样,但综合在一起的感觉仍然特别好。

那么这一次就先写到这里吧。

如果说有什么要补充的,大概就是:

  1. 倾情推荐少女歌剧,B站的独家版权,可以免费看。

  2. 那个很骚气的Revue字体我稍微搜了一下,叫做Plaza Regular。

  3. 做了个非常非常入门级的Vlog,请各位赏光看一下留个评论吧。

那这次就这样吧,各位拜拜拜拜、拜拜。

标题设计学习日志#1 Analyze one of your favorite title sequences.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