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粗析以碧蓝航线为代表的亚文化困境

2020-03-26 14:20 作者:明尼苏达Official  | 我要投稿

  在碧蓝航线千日纪念的时候,笔者就对于该游戏的未来展望做了一点极其粗浅的分析,当时已经有提到鄙人对于碧蓝航线就自身的亚文化根基部分的清醒认识的期望。今天(3.26)貌似恰是千日纪念投稿的截止日,但作为受众广泛活跃的碧蓝航线社区的贴吧里近段时间问题不断,并且已经呈现出了“失控”的趋向,实在令人困惑和无奈。

  笔者在此将就几个特定的问题取向进行讨论,再次粗浅分析碧蓝航线,甚至说以碧蓝航线为代表的亚文化类型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展望。


一、为什么是亚文化?

  这个问题可能很令人费解,毕竟我们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在现在的语境条件下与之打交道的那种寻常的对象,正是我们称为“亚文化”的那种东西,或者说其中一员。

  在明确了“亚文化”的定义后(这应当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我们并没有充分理由去根本地否定作为“亚文化”的亚文化本身的属性。而作为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一类文化,亚文化的生命力和根本来源正是在于与主流文化的距离与疏离,而并非针对和龃龉。

  为什么是亚文化?一方面是指这种文化为什么被归为、被普遍地认为是亚文化,另一方面是指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亚文化之为亚文化本身,而警惕其任何越界的可能。前者强调的是亚文化对于自身的规定也必须依仗主流文化的指挥,后者则是期望人们在认识到这样一种相互关系后能够基本地尊重世界运作的规则而重新审视自己针对这些相互关系进行的思考与努力。

  就笔者个人而言,亚文化不得不作为主流文化的附属存在,它的使命大抵接近于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所以针对人们急切想要改造这样从底层逻辑上就已经稳固的相互关系的想法,笔者自觉是不可接受的,并且是会无疾而终的。


二、审视的对象

  这里列举三波就碧蓝航线B站官方动态而引起的讨论:(1)与Vtuber的联动;(2)新角色的脐环;(3)与给人们带来心理不适的其他作品的有关联想。


(1)第一波讨论

  就第一波讨论而言,笔者认为,到讨论对于碧蓝航线的Vtuber联动的个人好恶问题为止,问题仍然属于内部范畴。但是,当玩家们开始将自身好恶与游戏流水、粉丝引流或者单向输血相联结的时候,其中的关系就变得有些微妙了。

  因为很明显地,运用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神奇能力,我们不难发现,碧蓝航线的开发、运营以及一切配套部门本质上都是随处可见的那种营利组织。这当然不会有疑问——亚文化本身都不得不依赖于主流文化,不得不扎根主流的土壤,不管是披皮还是怀心都是如此,那更何况其本身就是主流文化世界中的那些分子呢?

  所以到了这一地步,讨论的对象已经从对于联动活动的个人好恶转向了对于碧蓝航线策划方面就Vtuber联动所持有的基本立场,即转向讨论碧蓝航线与Vtuber的联动活动是出于主流文化世界中的营利需要或者其他发展需要,还是出于亚文化世界中的某种动机。

  这个时候把后者这样赤裸裸地挑出来,笔者才对于其本身的模糊暧昧和脆弱摇摆感到惊异,毕竟鄙人也有看到过认为或者愿意认为碧蓝航线的Vtuber联动活动是用来取悦玩家的说法。另外,在讨论中更常见的一种思考方向是碧蓝航线方面通过扩充亚文化(这里勉强可以认为是二次元相关的要素吧)的范围或丰富亚文化因子从而达到吸引玩家的目的。

  这里模糊的点在于目的的设定:一方面,我们站在主流文化世界角度可以认为,碧蓝航线方面不管是为了生存、发展还是达成友好关系,都有充分的理由进行这样的联动;另一方面,我们站在亚文化的角度,又会认为或愿意认为碧蓝航线方面为了取悦圈内玩家甚至为了丰富亚文化要素和因子来建构一个更好的亚文化世界而进行这次联动。

  正是由于玩家并非直接参与者,所以只能进行一定的猜测,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目的设定的模糊性,玩家或多或少会感觉到在其中会有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不同立场。以一种模糊的方式表达出来,玩家可能会认为能够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但现实却要求我们在细致地讨论这个问题时不得不采取一个绝对的立场。更重要的是,由于主流文化统领着亚文化,所以即使我们有心采取折中,也只能得到以主流文化为基础逻辑而亚文化为操作手段的目的设定,这反而与两个极端相比更像一个“恶人”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笔者并没有对于各种观点进行价值判断,只是针对其中存在的关系进行一番粗浅分析而已。而经过对于第一波讨论的浅析之后,我们大抵已经能够看到其中出现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相模糊的苗头了。


(2)第二波讨论

  就第二波讨论而言,笔者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作为亚文化世界的一分子(我们大概普遍这样认为的),碧蓝航线的要素已经被主流文化世界相干涉和模糊了。

  其实我们已经很明显地看到这样一种倾向,即“如果在现实中,就......”的思考模式。如果脐环出现在现实中,“我”会列举出哪些哪些理由认为这种做法有悖健康常理,甚至有违社会公序良俗。但是在这里,存在两种不同形态的反击,其中一种就是顺着其意思下去,以相对主义视角消解了原反对的合法性。当然这里的相对主义是经验意义上的,甚至我们不排除其中又政治正确的因素,但是至少在此时的语境中,反对者本身就不占理,即使在主流文化世界中亦是如此。

  另外一种,就是对于主流文化世界与亚文化相模糊的朴素反感,即“不喜退役”之类的反对。与先前的反驳相比更显得情绪化,然而却更接近于问题的内核(虽然来源于并不可靠的直觉)。

  而除了这种模糊带来的问题之外,我们还能窥见亚文化世界存在的另一个危机,即缺乏规范的问题。主流文化世界尚且有精密到极致的大自然作规则基础,而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附属又不能不取消两者之间的距离感。令人遗憾的是,在试图成为主流文化世界的一颗卫星的过程中,亚文化并没有规范自身的规则,甚至并没有一个稳固的规则基础,全靠一种心照不宣的心理基础维持摇摇欲坠的平衡。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破壁者”被圈内行家所围攻讨伐的例子,在圈子尚小,关系尚紧的时代还算可以,但在信息时代受众急速扩大,成分急剧复杂的情况下,原秩序的崩溃貌似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回到之前的话题,有意无意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世界相模糊的行为很难说没有要找到一个稳固的规范基础的意图的成分在里面,不过显然不管意图是好是坏,结果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如果完全倒向主流文化世界的话,亚文化本身赖以生存的距离感会被完全取消,那么剩下来的东西在主流文化的炙烤之下几乎无法存活。


(3)第三波讨论

  实际上,呈现出来矛盾最为集中的应当是第三波讨论,因为一方面涉及到的其他作品给予许多人以心理上的以及道德情感上的不适,另一方面如若此时再使用“如果在现实中,就......”的思维模式的话,在道德原则上会产生极大的排斥感,这实际上构成了集体意志。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讨论聚焦了两个内容,而首先讨论的是构不构成“有关联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典型的逻辑推导和经验归纳冲突的问题,但是一方面前者缺乏事实依据佐证,另一方面后者则颇有部分取代整体的嫌疑。于是在方法上我们实际上是难以做出真正中肯的判断的,针对事件采取的措施也不能算是反制或对策,而是一定程度上的预备。显然,考虑到最坏的后果,避嫌可能是最安全的预备措施。

  对于另一方面的内容,其核心问题则在于即使构成有关联想,但它重要吗(whether it matters or not)?直到此处,集体意志才能算是真正介入。虽然基于前述的主流文化世界与亚文化的界限模糊问题,我们仍然可以在该问题上持区别立场,但同时基于亚文化之附属于主流文化的本质属性,我们仍然可以合法地采取后者的评价标准去审视前者。

  而笔者认为,正是基于此处的集体意志,我们可以很坚定地给亚文化定下一个来自主流文化世界的规范,即不违背其公序良俗底线的规范(暂且这么说吧)。如果我们普遍地这么去相信并且这么去做了,那么我们确实在为亚文化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那么针对前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认为“It matters.”。

  之前会有人误以为在讨论中呈现的集体意志是针对其他问题产生的,从而感到惊诧和不解,但现在通过澄清,大抵可以解释清楚了。


三、困境与展望

  笔者个人认为,经过受众井喷之后,亚文化面临的发展危机愈发凸显,最主要就表现为向主流文化世界的靠拢和界限的模糊,而这又是由亚文化本身缺乏规范,本身构建的世界不完整造成的。

  此处所说的亚文化圈子当然不会仅仅是碧蓝航线社区而已,如果扩大了去看,其他相关游戏社区、漫画圈子、小说圈子、原画师圈子等等都存在自身的问题,统领起来都是这个亚文化大类的问题(如果我们愿意按照这样的经验去总结的话),这也正是“因一黑全”的观点、“伤及无辜”的不满等等负面要素产生的土壤。

  现在“开除圈子”的行为变得很常见了不止是因为采取这种做法的人多了,也是因为面对亚文化发展的困境这种想法扩散开来了,这种做法很明显了体现了圈内人对于秩序和和谐(Harmony)的急切期盼。

  总不能说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就不计后果地去尝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是在建构亚文化世界时的端正态度。经过几次讨论之后,希望诸圈内人能够一步步地构建属于自己世界的自己的秩序,真正清晰并展现自身的特色,令亚文化能够健康地发展。

  如果说有借亚文化滋养主流文化世界的,那么借主流文化世界来搭建亚文化世界再正常不过了。


2020.3.26  14:16

粗析以碧蓝航线为代表的亚文化困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