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读红楼梦|13 秦可卿判词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是何本意?

2023-03-27 07:37 作者:同读红楼梦  | 我要投稿


秦可卿是解读《红楼梦》的关键人物,她身上有许多神秘色彩。

先看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天和海幻作情的身体,情相逢的时候主要因为淫。这看似指的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其实是大有深意。

秦可卿的秦字,秦字上面是一个天字加个歪斜的十字,下面则是个禾字,把这个歪斜的十字,放在禾字上面,便能组成个朱字。

秦字去掉上面部首中的天,就变化成了朱字,林是由两个木组成,为二木。二可以变化朱字的上边部首,与木结合,按照此法也能组成个朱字。

林黛玉的父亲名叫‘林’如‘海’,意思是林和海是相同的。把秦可卿判词中的林与海调换, ‘情天情’海就变成‘情秦情林’。作者这么设置隐喻,也体现了反照风月的精神。从反面去看,秦字便成了天字,海字就成了林字。

情天情海幻情身;就是情秦情林幻情身。这是说秦可卿和林黛玉幻作情的身体,而情身指的就是崇祯朱由检。

根据意隐的解读方式,我们拆字解字,寻音引意,秦可卿的可卿,对应了崇祯的名字由检二字。由检谐音有减,重量有减,则可以变轻,因为有减,导致可轻。

而秦可卿的秦字,从天的反面来看就是个朱字。因此秦可卿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朱由检。

崇祯的字,德约,和林黛玉的名字,黛玉,发音相似。黛玉是指墨色的玉,也可指崇祯吊死的煤山。

朱由检按老朱家五行排辈的方法,属木字辈,在五行中属木,而黛玉门前生长了一大片竹子,这都在暗示黛玉的身份和‘木’有关。

曹雪芹把宝玉和黛玉的姻缘比作木石前盟,木石合成一个‘柘’字,今天的河南省柘城县就是朱姓的发源地。

黛玉疑心重经常咳嗽,爱耍小性子,这一点和崇祯很像,据史料记载崇祯有嗽疾又敏感多疑。此外书中的诗句,花签,灯谜,牙牌令,讖语,都佐证了黛玉身份尊贵非同一般。

情既相逢必主淫,则表示隐寓出现的时机,是在描写淫情的时候,这是隐喻的标识,也是情相逢的时候。警幻仙姑说的意淫,其实就是意隐的意思,这代表书中的隐寓方式,是意象,意境,意念化的隐寓方式。

秦可卿和林黛玉同为崇祯的情身,这告诉我们情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像书中开篇时说的那样,作者一身分饰多个角色,补天顽石、通灵宝玉、神瑛侍者、空空道人、贾宝玉、甄士隐他们都可以算作是曹雪芹的情身。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被绕的团团转,完全找不准方向。

秦可卿的判词虽然放在最后,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首,因为这首判词,为找寻书中的隐喻指明了方向。曹公在书中提到,此书大旨谈情,这个情不单是指家国情,民族情,还包括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从警幻的话中和作者的隐寓方式来看,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对个性解放的思考,让书中体现的思想和寓意也更为深刻。

“情既相逢必主淫”,并不是说秦可卿多么荒淫,这只是隐寓的标识,其中隐含了作者无法直白讲述的血泪深情,这也在告诉我们,遇到淫就要想到隐藏的情了,遇到幻就要开始警惕了。

这种隐喻方式既避免了混乱,也能更好解释书中所隐藏的故事。曹雪芹设置隐喻的时候都会留下标识和记号,而幻和淫则成为书中最明显的两个标识。书中存在许多隐寓例证,这些隐寓组成一个有机共生体,而不是毫无缘由的牵强附会。

宝玉和黛玉的相恋,也叫作木石前盟。这是绛珠仙子为了偿还灌溉之恩下凡欲用这一世的眼泪,偿还给神瑛侍者,二人好像并没有定下什么盟约,两人这种感情应该叫木石前缘,这样也和金玉良姻对应。

而盟这个字,是由一个明,和皿组成,意思是盛放与明有关的东西。木石前盟是曹雪芹与国家和民族的血海深盟,是无比坚贞的爱国之志,而通灵宝玉象征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热爱之心。

人们习惯把通灵宝玉看作一块传国玉玺,但如果把它比作一种忠君爱国的民族情怀,作为热爱汉文化的象征,许多疑点就迎刃而解了。曹雪芹毕竟不是顾命大臣,也不是王公贵族皇子皇孙,干嘛要带着传国玉玺呢?他要复谁的国呢?

曹雪芹隐喻的方式,是意象化的隐喻,而不是指具体事物。当然把通灵宝玉理解成传国玉玺并无不可,这也可以引申为一种爱国之心,只是把通灵宝玉具象化,隐喻的方向就会狭隘很多。这些概念只是一种意象,不要让一块石头限制了思路。

要找到其中隐含的意象,还需要从书中故事相似之处入手,将这些梦幻迷离的倒影,按照一定角度和方式重新排列,继而组成一个真实具体的影子,从而找到其中隐藏的真实故事。

在介绍秦可卿一家时: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

在介绍黛玉一家时: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据书中介绍,黛玉和秦可卿身世何其相似,均是父母早亡,都有个早逝的兄弟。而朱由校和朱由检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由检是朱常洛的淑女刘氏,一种低级妾媵所生。他的出生纯属偶然,因此朱由检自小不受父亲待见,在他五岁的时候母亲被朱常洛遣出,后来因不明原因死去。

父亲的残忍无情,母亲的含恨早逝,使他对出身低贱的底层人民怀有一颗同情之心,也因为幼年丧母,心中怀着对母亲的思念,使他格外的专情,他和周皇后婚后也是十分的恩爱。

朱常洛死后,传位于朱由校,与他父亲不同的是,朱由校甚是怜爱这位弟弟,封朱由检为信王,哥俩相亲相爱,受后世称赞。遗憾的是,朱由校三个儿子都是早夭,这也对应了‘林如海三岁之子早夭’。

朱由校因为没有子嗣,便将皇位传给了朱由检。那些恶趣味的明朝遗老习惯把他兄弟俩当夫妻看。朱由校为万历皇帝的长子长孙,那么朱由检,自然是长孙媳妇了。

第十四回銘旌上写着:

【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奉天多见于皇帝诏书,奉天承运皇帝,是朱元璋自创的称呼,洪建可以理解为洪武皇帝创建,兆年不易指万年不变,冢孙妇意思是长孙媳妇,紫禁道对应紫禁城,龙禁尉又让人联想到明朝的锦衣卫,他们是专门守卫皇家的部队,可见这段铭旌上的内容与明朝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崇祯皇帝五岁丧母,十岁丧父。黛玉在书中是六岁丧母,十岁丧父。第二回贾蓉十六岁,黛玉年方六岁,母亲刚刚去世。

第十三回贾蓉履历上写着: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江宁是南京的旧称,这说明京都贾家的故事和南京甄家的故事,成一正一反,一真一假的对应关系。而此时距第二回介绍贾蓉时刚过了四年,因而林如海去世时黛玉恰好十岁。令人感到奇怪的时,秦可卿和黛玉都有个早亡的兄弟,他们在书中并没有什么存在感,这显然是多余的设定,既然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作者留下这样的信息肯定是别有用意的。


同读红楼梦|13 秦可卿判词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是何本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