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意识形态批判】我对于某部热门小说的厌弃的根据

2022-12-14 02:03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__________________

❤❤❤

三体:匠气重,文学性不足

--折射的东西太简单:幻想性弱

地球VS三体=中国VS欧美

--科技战争时代,国内理工生精神上经受了巨大的震撼。

幻想性远远强过科技性

刘慈欣=王晋康+宏大叙事

博尔赫斯的小说是哲学性幻想小说。

(PS:博尔赫斯是拉丁美洲的混血儿,一半流着被殖民地的血液,一半流着殖民帝国)

西方一流的幻想小说应该是这种哲学性幻想小说。

刘慈欣的小说小儿科、小朋友感。

(PS:我国的科幻小说在起步阶段有很大争议,因强烈脱离现实科学技术,几乎可以列为奇幻小说。经过几位前辈努力后,科幻小说得到发展,但定位偏向于儿童文学。)

科幻是大众文化、非精英文化。

21世纪是大众文化全面反扑精英文化的世纪。

理工科精英特别是中国的,在西方不属于文化精英,属于工具人这个层级。

大众没有古典修养、没有思想性,因而在消费小众文化时会因为没文化感到痛苦纠结。

读者从三体接触到黑暗森林理论时表现出对社会学知识的无知。

(PS:B站上有位在上海高校教书的黄平老师开了一门课《当代文化研究》,第三讲以三体为主题,提出三体顺应并体现了竞争文化。)

人类社会的上流精英会将三体热视为一种大众文化运动。

科幻小说:上下不靠。

精英知识分子有两批:欧洲式与美国式。

欧洲式不消费科幻,而是文明烈度高的地方,比如拉丁美洲和中东、宗教冲突、个人命运等。

拉丁美洲有天主教传统-有拯救情结。

我国理工化严重、人文色彩不够,欧洲式对中国不太感兴趣。

美国式会消费科幻。

美国科幻电影:披着科幻的皮,实质上还是新教式的。

(PS:新教是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不认罗马教皇。)

对美国式来说,科学即是资本主义。

美国人用科学\资本主义来证明自己是更虔敬的人。

美国的科学幻想带有拯救式。

美国式精英会对围绕科学的幻想保持一定的距离--禁欲主义。

刘慈欣小说里的宗教性太简单,缺乏纵深性。

美国大众消费的小说文化比较挫,就是魔法科技大熔炉。

欧洲大众消费的文化具有一定深度--比如法德意等。

年轻人会消遣动漫电影游戏等。

三体的故事没有解决好科技的有限性问题。

总是用一个更强的科技文明来证明科技的有限性,因而三体的文本不具有反思性。

❤❤❤

成为一个文学家的人生不一定是值得过的。

平民思维过于看重荣誉,人生追求没有脱离低级趣味。

平民对文学能力、名利、权威、科学很是崇拜,而革命者不崇拜这些。

无限革命理论是错的。

以革命者托洛兹基为例子,他过去做战地记者时写的报道很有文学性。(文学能力不难习得、名利不难获得)

在作品中摞一堆平民没见过的词,比如xx炮等,平民因而进入无脑崇拜状态。

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

但革命者是持平等主义的。

切格瓦拉是被西方媒体炒热的一个特例,可在世界上有很多像他一样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却默默无名的革命者。(革命者不在乎)


三体的故事使用了量的堆叠---想象太low。

-科学的有限性

--科学到了一个瓶颈:因为被智子锁住了。

想象力围绕在器物的制作技术层面

联系刘慈欣的现实工作-电工

我国现代化,经历了一个设备小型化的过程,越是精密的仪器越小型。这个发展路径与三体故事里的水滴、二向箔等设定相呼应。

联系刘慈欣的现实工作-电工

我国现代化,经历了一个设备小型化的过程,越是精密的仪器越小型。这个发展路径与三体故事里的水滴、二向箔等设定相呼应。

那个时候的国营厂为了出工业成就,硬拆硬抄,却效果很不好,造成那一代理工科知识分子有强烈的失败主义

针对时代对刘的文本的影响,刘缺乏反思。

三体三部曲:过去现在未来

第二部里有派系斗争一直只有两个派系在斗。

三体故事文本里面没有什么阶级矛盾,反而将其写成民族矛盾。

这种设置很幼稚。

三体-土地承载力不够,科技发达但是看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且人口过剩;指望着把地球人干掉,霸占地球的土地。

三体人共用同一个脑子有对中国集体主义计划经济的映射。

地球虽然科技落后,但是文化多元……

且地球是享乐主义的、松散的联邦制-对美国的映射。

刘慈欣现实中希望中美合流,学习三体人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力发展科技。

刘慈欣-第一代入关的人。

三体表现了20世纪90年代理工科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幻想,那代人遭受的世界变化。

三体小说的大结局设置不符合科学逻辑。

叙事空间高于物理空间(定律领域)

人文高于物理。

—“虽然在物质上我们干不过二向箔,但是咱的文化永存。”

发展中国家的老百姓非常吃这套。

科幻以科学自居,但利用小说的文化形态来传播、铺设它的意识形态。

三体这套小说只能局限于很一般的世俗成功。

前几年商业化失败,今年又商业化?

三体内在逻辑是反商业化的,会有一个“大失败”。

一是 定律的失败

二是小说内部的矛盾,定律本可以成功。

因为程心被普选上台--背后有不能说的政治叙事。

只要不要介入到市民社会一厢情愿的浪漫中。

程心的问题关键不在圣母。

其中不是圣母与铁汉的对立,不是女男对立,不是身份政治的对立,而是政治对立。

技术主义试错论VS公意论。

这个主线是和商业化、新自由主义是格格不入的。

三体第三部很乏味。

新自由主义=票房至上。

今年的商业化:动画化--成本低,节奏快;

顾及到民族自豪感、应对危机(一定要把紧急状态坚持到底,不能让王莽一样的人破坏掉)三体的商业化并未是单纯的商业化,有它的意识形态作用。

希望大家对文化现象有思考、有立场性的判断。

三体的话题讨论度很高,涉及到技术主义者、秩序主义者,工业党等。

三体的商业化却指向动画一定位偏向小朋友;三体所属科幻,又充满幻想性、不靠谱。

三体的故事是失败主义为底色,大结局给出的解决法子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又指向吹拉弹唱儿女情长等。

吹拉弹唱是一个理工科知识分子的人文幻想极限。

刘慈欣没有足够的文学修养,但对大众来说很新鲜。

理工科学生、工程师人口处于一种纠结中,是为科学奉献一生还是有点私人挚爱,充满悲剧色

彩一且牺牲重大。

一边无法无视历史的精神性变化,一边投身于物质力量的重复堆叠,于是去展开幻想,政治围绕着科学运转。

程心代表着庶民,不懂得秩序的重要性、科学的严肃性,不懂得科技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意义的那些普通平民、骚气的文人等。

秩序-指向个人化,如罗辑充满禁欲主义,处于个人与社群隔离的状态,类似现实中的科学家,闷在实验室,啥也没研究出来。

三体无限强调秩序的重要性,没有执剑人,面壁人去维持,地球就得被干没了。黑暗森林理论是缝合了种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很恶毒。

美国并不奉行黑暗森林理论,只是作者把黑暗森林投射到美国身上。

美国背后的主宰性力量是全球性资本主义,这个全球资本主义和技术共同体是共生关系,不会为了某个民族就放弃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摆脱危机的技术手段,并不会在技术上锁死哪个第三世界小国。

大众对国际政治缺乏认知。

美国当前不实行灭绝性的种族主义(黑暗森林)。

三体背后表达了联合的不可能性。

20世纪处于核威慑时代--我国常规军事落后时期

三体背后的文学挪用、意识形态。

语言内的主体间性。

预设:文明越发达,越邪恶。

实际上是一种蒙昧主义崇拜。甚至偏向恐怖主义--对智性的恐怖主义。

“一旦表露出你的智慧,你就会被杀掉。

“你因而像我一样不信任聪明人。”

“我可以有道德,但我不能相信你和我一样有道德。

“虽然我为了保护自己灭绝了所有已知聪明人,但我仁慈又聪明。

道德对于智性的不信任。

不仅要掩藏自己的聪明,也无意中高压不允许别人表露出聪明。

这种蒙昧主义\恐怖主义自认为弱小、仁慈又聪明,而他者是聪明且残暴的。

人类为何不伤害幼崽?为何善待老弱病残?

生命的本能就是保护弱者。

复杂的高级的物理现象也不能简单地灭绝简单的低级的物理现象。

黑暗森林法则不仅有核威慑时代的残留,和欧美科技压制的阴影,还有对交流交互的恐惧自备,且折射了当年理工科应试教育和职工生涯的利益分配。

黑暗森林法则具有反社会、充满恶意的一面。

三体不具有经典性,反而是丑闻性。令人失望\恐惧--与19世纪胡塞尔对理性主义的恐惧类似。三体令人恐惧的点是它打着理性的旗号……

诧异于我国理工科竟然是如此理解生命、文明。

纳粹主义总是自卫的形式出现。

纳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

希望观众至少能敢于反对。

三体的主要议题:一是知识的有限性;二是共同体政治,秩序与公意;三是种族主义。三体与其说是科学幻想小说,不如说是定律幻想小说。

三体精神上完全没有共产主义、国际主义色彩。

三体拿奖与欧美右转同属一段时期。

幻想小说推荐主义主义系列3字头和4字头。








【意识形态批判】我对于某部热门小说的厌弃的根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