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医案的角度,无非就是两个方面

2023-07-25 22:11 作者:bili_74401426567  | 我要投稿

初步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更进一步,全部符合“古意”, 真的就是我们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翻译的版本方面,可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几部标题为《××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通过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掌握基础的医理,以及临床病症的具体诊断与辨证论治的过程。学的认真的人,这个阶段学习,可以建立起六经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就要进入临床医案的学习阶段了,医案是临床医生在门诊过程中,记录的详细病症的诊疗过程。


这个较前面两个阶段,又前进了一步。现代中医教学中,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医案的课程,以至于学习了理论不能跟临床病症衔接上,才导致了一上临床,不知所措的现象。


关于医案,有古人的,也有当代人的。我给大家推荐几本,大家比较公认的经典的医案,古代的比如有《经方实验录》、《临证指南医案》、《名医类案》等等。当代的名医的医案,比如刘渡舟、赵绍琴、蒲辅周、李可的医案等等,也是大家学习的范畴。


从医案的角度,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外感病的医案,一个是内伤杂病的医案。这个大家,可以自行的选择一些医案来读一读,比如妇科的医案,儿科的医案,内科杂病的医案等等,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家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基本上中医理论与诊疗体系,都掌握了,这个时候,就要下临床进行实践了。


(貳).需要有中醫的哲學思路。建議學中醫先學《易經》。《易經》是一本天人合一的哲學書【《易經》不是“迷信”是“科學”,現代計算機原理就是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根據《易經》“陰爻陽爻”不斷演化的原理形成“二進制”發明的。所謂“科學”,衹是一個名詞罷了。】。有了《易經》思路看一些中醫書籍、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個人體會最深的是看“李山玉”老師的《八卦象數療法》】。古人雲:“一個秀才半個醫”就是這個道理【《易經》是群經之首(用於醫學就是中醫、用於地理就是風水、用於命理就是算命、用於數理就是數學、用於煉丹就是化學……),古代科舉考試需要考的內容之一。】。


(叁).認真閱讀中醫經典理論。建議《黃帝內經》《黃帝外經》《黃帝81難經》《傷寒論》《溫病條辨》《神農本草經》《千金方》《本草綱目》【網上有免費的電子書版本】……都認真讀一下,打下扎實的中醫基礎理論。也可以讀一些現代中醫名家寫的中醫基礎理論書籍【譬如:《從零開始學中醫》《中醫入門》……】。


(肆).閱讀中醫名家書籍感悟醫道。個人比較喜歡“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和“彭子益”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李可修訂)。清代太醫院編寫的《醫宗金鑒》也可以考慮【這本書相對來說中規中矩,甚至有點古板,但比較謹慎。可能和“是在皇權威嚴之下編寫”的原因有關。】。“楊奕”老師寫的《從頭到腳不生病》和“李山玉”老師編寫的《八卦象數療法》屬於經絡類實踐書籍,也值得一看。毛澤東主席年代懷著“為人民服務”之心編寫的《赤腳醫生手冊》也非常適合中醫初學者。


(伍).比類取象,合理實踐。可以從醫療保健入手,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實踐學到的中醫知識。開始的時候儘量採用“艾灸”“刮痧”“食療”【有不少中藥是“藥食同源”的(譬如:山藥、綠豆、黑芝麻……),幾乎沒有風險。】等風險比較小的中醫治療模式【初學階段、中醫辨證醫理水平不到位的情況之下,不建議使用有毒有害的中藥(例如:附子、烏頭……)。】。待到醫療水平逐步提昇之後,才可以根據中醫醫理放手給病人治療【不明醫理必是庸醫!】。

生病供货商:它是有着这在天色下的子午流注、月相圆缺、五季生长化收藏、五运六气的。这在环境下的私人场所、公共场合、耕地林地、大海高山的。这在交际下的人与动植物、人与人造物、人与人、人与灵体的。在生命下的受精卵、胚胎、婴孩、成人的哦


得病的诱因:不太本分、不扔垃圾是人体的因自己不好,不听上级、不学无术是外因没有把人体带好,不太本分是液体差、不扔垃圾是肉体差,外因的不学无术是说的五谷的地气养份,是看到听到、吸到吃到、排泄生殖到了啥啊,这一连串的人体共振动作可以用人身体外观的人路经络辨证进行外部反推

天气呢是人体的上级,经络辨证是在人体为放映天路而拟定的开路前行,天气去拿人的温度做比较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的伤寒论解读,不是伤寒论的本来面目,因为它不是以人为本先顾着人体的诉求的,本来的方子是只要符合他损的就可以用的,天气的伤寒是多元中的伤寒就一人一方了,因为每个人身体里的天气是不同的,天气药呢是通过皮肤来影响人的,要喝汤就得把人体某些东西比喻成阴阳五行去治去喝,也还有去把药物进行归经的,同时呢阴阳五行的代指与分指造成天下的派别多,扶阳滋阴温病补土南北等


什么因得什么病就什么治,用别因也能拐弯治是因为别因也是诱因是能给病诱它的好因


看病的礼数:不太本分、不听上级是在被动下得的病,不扔垃圾、不学无术是主动去得的病,不太本分要就事论事、不听上级要结识、这个不扔垃圾呢它是要掌握局势、这个不学无术呢它是应该要去增长一些见识的哦

(陸).相信中醫,但不要惡意反對西醫。中醫和西醫醫理不同,各有所長【中醫講究“正氣內存,邪不可幹。”和“細菌病毒”和諧相處;西醫講究殺死一切有害人體的“細菌病毒”;這個其實和東西方文化思路不同也有關係;】。醫道同源,西醫的有些內容中醫也是可以借鑒的。醫道的本質是治病救人,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如此【中醫西醫本身都屬於醫道沒有問題。醫療問題的根源在於黑心資本為了賺取暴利、控制醫療資源,利用拿了黑心資本黑心錢的“中醫黑”反面宣傳。】。中醫有雲:“萬物皆可入藥”,“張錫純”就曾經利用西藥某些近似於中藥的特性來代替中藥使用【典型案例:用西藥“阿司匹林”代替中藥“柳枝”(西藥“阿司匹林”其實是從柳樹中提煉出來的)】。西醫老是喜歡用酒精消毒,但是別忘了最早發明釀酒技術和使用白酒消毒的是天朝的中醫(除此之外中醫還比較擅長用碳化類中藥消毒)。

现代有一些中医,不看病,到处讲学,其实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医。没有临床的话,只能说是中医学,有了临床才能称之为中医。


因为学习和具体看病是两码事,就好比,学习射击,理论你都掌握了,射击的时候,你能打的准的吗?不一定,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没有实践,敢说学会射击了吗?同样的道理,不看病,能说我会中医吗?


所以大家一定要临床实践,实践有两种,一种是跟诊学习,拜一个老师跟诊学习,另一种就是坐诊看病。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经典的注家虽常以千记,但其中非常著名的也不过几家、十几家,比如研究《内经》的杨上善、王冰、马莳、张介宾、张志聪等;注解《伤寒论》的成无己、尤在泾、柯韵伯等。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以上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不妨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来读。


从医案的角度,无非就是两个方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