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
春天,鲁僖公将要去棠这个地方观看捕鱼。 臧僖伯劝谏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用来演习大事,它的材料不能用来做成器具使用,那么国君就不要去管它。国君要带领民众走上正轨,所以演习大事来衡量是否合乎规则称为轨,选取材料来彰显物品的光彩称为物。不轨也不物,就称为乱政。屡次施行乱政,是国家衰败的原因。所以春夏秋冬的捕猎,都是在农闲时进行的演习。用三年的时间整治军队,以此来检验军队。军队归来的宴饮,是为了数点军队的实力。发布诏令,区分等级,分开队列,按照少长的顺序,这都是在演习军队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用作祭品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能用作礼器的,那么国君就不射猎,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拿它们来使用,这是皂隶的事,臣下的职责,不是国君应该参与的。” 鲁僖公说:“那我视察边境呢?” 于是前往,到那里观看捕鱼。僖伯称病没有跟随。 书上说:鲁僖公在棠捕鱼。 这是不合礼义的,而且说明棠在很远的地方。 一个君主,如果行为是随心所欲的,那么百姓就会把君主的行为当作教化,跟着学习。所以君主的一言一行才要符合礼义。在其位谋其政,教化百姓是君主的责任之一,并不是什么强人所难的事。 但是如果君主非要追求自由,好像也没人敢阻止,只是以后造成的后果君主能承担就好。 人无远虑,那就看不到远处的后果,看不到就当没有。君主的见识如果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虽然没有做出残暴的事,但是依然推动自己的国家走向灭亡。 但是,人人都守礼的时候应该守规矩,如果时代已经变了呢?还要不要守礼了?只有一个人守礼还有没有用呢? 我觉得就算时代风气已经变了,但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要求还是可以不变。只是在乱世之中,人想要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并不是坚守规矩就能做到的,而且也不可能守得住。在乱世中必须要向上求索,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该有什么作为。 从古至今,有作为的人都不是庸庸碌碌的人,所以在这一点上乱世和治世并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