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后的自梳女丨一片冰心在玉堂——佛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2021-10-16 16:26 作者:三献志愿者诸语  | 我要投稿

最后的自梳女丨一片冰心在玉堂

https://mp.weixin.qq.com/s/7FFGC683xtv_oa_VbNeO1g

佛山侨联  2021-7-9

一片冰心在玉堂


(粤语版本)


(普通话版本)


绿树环绕、幽静的院子流露出点点南洋之风,位于均安镇沙头社区的冰玉堂格外的静谧,而几十年前的冰玉堂却十分的热闹。作为均安自梳女的安身之处,曾经最多有70多名自梳女在此生活。如今的冰玉堂已升级为展览馆,成为了承载自梳女历史和精神,中外华侨历史文化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场所。

梳起,终身不嫁


“女性将头发像已婚妇女一样盘起,以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这是人们对“自梳女”的定义。

上世纪初,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不甘忍受封建婚姻的束缚,情愿终生不嫁。她们把头发梳成结婚的样子,成为“自梳女”,通过这种嫁给自己的方式,以反抗封建的婚俗陋习。当地人一般称她们为姑太或姑婆

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逐渐衰落,漂洋过海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地区打工成为了自梳女的新选择。

年过九寻的黄瑞云是沙头社区最后一位下过南洋的自梳女。年轻时,她在家养蚕补贴家用。在了解下南洋工作可以赚得更多收入后,便投靠了在新加坡定居的姑妈。

“在家里养蚕一个月赚2元,到新加坡做女佣,一个月可以赚20元,多很多。”黄瑞云每两年就回家乡一趟,将赚到的钱都给到了父母。

为了养家糊口,减轻父母的压力,为帮助姊妹兄弟,远赴异国他乡,为人做佣工等底层的工作,且一去就大半个世纪,这些自梳女在十几二十岁的青春年华便肩负起了养家的重任。

心系祖国,支援革命解放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即便身在海外,自梳女也心系祖国的命运。出生于沙头村的黄有权,21岁时便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受中国共产党委派回到故乡,带领乡亲抗苛政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率领顺德独立团配合南下解放军解放顺德,揭开了顺德解放事业的新篇章。而他的背后少不了自己姐姐的支持。

“黄有权的姐姐黄焕安是一名自梳女,她在新加坡打工赚钱,不仅资助黄有权完成所有的学业,还在他革命最为艰难的时期,前后寄回了一千多块港币。”文化学者李健明表示,正是因为黄焕安的鼎力支持、无私奉献,使得黄有权的部队度过难关,让顺德得以顺利解放,并取得革命的胜利。

除了黄焕安,侨居新加坡的自梳女们也为顺德解放出钱出力。步入老年,很多自梳女大多怀念故乡,希望落叶归根。然而旧习未改,家乡人认为终身不嫁就不吉利,即使回乡也拒绝她们回家居住。

于是侨居新加坡等地的一班自梳女筹集了8万多元港币回乡建设安老院。款项由归侨自梳女于1949年带回家乡。时逢顺德解放前夕,经商议后,他们决定缓建安老院,将款项全数借出,用于支援前线。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1950年,人民政府将款项归还,并批示沙头乡划出土地,协助自梳女建设安老院,并取名冰玉堂,意谓超然尘世,冰清玉洁。在外漂泊大半辈子的自梳女们,终于在故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


漂泊半辈,落叶归根

回到故乡,进入属于她们的“冰玉堂”,“自梳女”姑太们依然面临很多困难。没有拿到中国国籍之前,年迈的她们每年都需去境外重新办理中国的签注,才能合理合法地在顺德定居。

为了帮助这些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在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及各级侨联帮助下,把她们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向公安部递交。2012年,公安部特批顺德的14名自梳女恢复了国籍。

解决没有国籍带来的不便,漂泊了一辈子的姑婆们携着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回到家乡定居,姐妹们常到冰玉堂小聚,打麻将,初一十五聚聚餐。一生与操劳和寂寞为伴的自梳女令人欣慰地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以前姊妹都在的时候,经常就在这里打牌打麻将,做手工,很漂亮的。”想起和姊妹在冰玉堂的生活点滴,黄瑞云感慨道。

随着时世更替,自梳女不能在村里住的规矩逐渐消失了,她们渐渐回到了亲人身旁生活。这座由新加坡顺德均安沙头同乡会筹建的华侨姐妹安老院——冰玉堂也已无人居住。2000年,自梳女们就签署了“委托管理房产遗嘱书”,等所有自梳女百年归老,产权就交给沙头福利委员会。

2012年12月25日,顺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挂牌成立,并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免费开放。如今,冰玉堂二楼作为曾经姑太们睡觉的地方,以前睡觉的床板早已拆除,只有陈放的物品,留下她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

未来,冰玉堂将会继续以华侨文化驿站的身份,为海内外人士提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冰玉堂华侨文化纽带的桥梁作用。

编辑丨佛山市侨联/指尖新媒体微信编辑团队



最后的自梳女丨一片冰心在玉堂——佛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