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高三,高四你好
再见高三 高四你好(放了很久的文章,还是把他放出来吧)
清晰记得2022年的六月八日,考试结束的铃声准时响起,此时的我正在对比最后一个选择题答案,同时,这也为高中三年的生活画上了句号,本以为自己的高中生活已经结束,然而并非如此,当高考成绩出炉的那天晚上,我信心满满的上床睡觉,早睡早起,防止擁堵,但,那个成绩,简直无法想象,曾经认为自己即便上不了二本,也可以进入一个一流的专科,但,事实却是如此残酷。
我是如此的反感复读,觉得自己无法接受再来一年,但我也并不能接受2c or一个二流的专科,在那半个月,疯狂的看院校,看专业,但,当六月的梦想成空,曾经的凌云壮志也如过眼云烟,殷切的希望仅剩汗水,曾经的云卷云舒还剩几何?
但,人需要学会放过自己,一切的劝告只有亲身经历才有“切肤之痛”,但,人总需要找到治愈自己的方式,高考梦碎,还可以重新拾起。
高考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余年的努力,努力=成绩,无论你的高中已经过去一年两年亦或者是怀着悔恨而刚刚入校的新人,之前的一切都已经翻篇,曾经的努力决定现在,而现在的努力决定了将来,倘若此时不努力,未来必定更加后悔,所有的努力都会汇成更好的答案;种下一棵树的时间一个是在十年前,一个就是在当下,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
剩下的时光中,首先我希望你可以对症下药,曾经的我认为自己哪里都不行,不知从何处起步,小说,导数,立体几何,哲学,语法,自然地理……没有一个能行,这时候班上有好姐妹告诉我说“哎,王某,这有个七天提五十分的课程你要不试试?”“这有某业帮老师解题大法你试试?”
“这有不背单词英语照样150+的英语大法你试试?”这不就如同你在路上碰见个人告诉你,吃我一个丹药你就可以包治百病,智商提高,找到女朋友,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但这真的有用吗?我身边很多人去报考这些课程,效果微乎其微,还搭进去不少钱,但,实际的提分方式只有一个,对症下药。
这就相当于你去治病,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差在何处,去查缺补漏,最简单的方法在于拿出一套高考卷,去刷题,你看再多的辅导书,听再多的辅导课都没有这个来的有效,就如同,学做菜,你只有自己实践了,才知道自己的糖放多放少了,蚝油该不该加,辣椒该不该放,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谈兵会害死人。
首先,你要知道这个是什么题型,不怕诸位笑话,我到倒计时一百天时都不知道数学的题型分布和考点分布,(当然了,老师们在刷题中和试卷讲解中会进行解释),倘若无法识别怎么办?很简单,拿上答案看答案,去推演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大量刷题与总结最终会形成自己的题型库。
其次,总结术语,套路与模板,我知道现在网上的,教辅的,32的,教材帮的各种模板一大堆,但是,那个不是你的,你可以拿来主义背下来,但是,过来人告诉你,你需要的是自己刷题,自己总结答案,形成自己的套路库,模板库,只有自己走的路,总结的模板,才知道怎么用,多会儿用,怎么删减、合并、增加才是最合适的,毕竟量身打造的才是最适合你的,如同定制的衣服往往比统销的要贵很多,因为那个真的适合你,在这种基础上增加与参考,融合他人经验,终成一家之“言”。
最后一定要实践,从实践中找问题,这就如同查单词,自己翻字典虽然慢,但是反复翻才能够记忆清晰,课本是一切的源泉之所在,实践的第一步就是去刷课本的习题与参考,那些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题目,一定对你大有帮助。在实践中积累,在做题中找差距,尽量补全短板;去有目的地听课,无论是老师,课本还是参考书,本质上都是“工具”,自己寻找问题,“工具”解决问题,打开思维,明确需求,主动攻克,不耻下问,“榨干”老师,让老师“忙”起来方为王道。
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不要看走的有多快,而需要看走的有多远。
新的高考,你我一起努力,加油,山顶见。
——二零二二年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