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念碑谷》前设计总监之作,互动类游戏的创新趋势

2018-05-24 13:45 作者:BB姬Studio  | 我要投稿

520因在中文里谐音“我爱你”,所以在网络文化当道的如今,5月20日这一天在众多网友的簇拥下演变成了“网络情人节”。

苹果App Store也非常应景的在5月20日的首页推荐上放出了一款以爱情为主题的互动游戏——《Florence》。

这款是TapTap上9.6的高分游戏,在当天直接从付费榜97名的位置直线上升至第2名。

而对于它的开发商Mountains玩家们也许会觉得很陌生,但说到这家工作室的创办者应该有所印象,他便是《纪念碑谷》的前设计总监Ken Wong。

“如果你曾感受过爱上一个人的激动、恐惧与欢乐,如果你曾把某人紧紧抓住、永远不想放手,那么《Florence》就是为你设计的游戏。”

——Ken Wong


一个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

《Florence》的游戏大小有1GB,但下载后游戏时长只有30分钟左右,一共分为6幕20个章节。

游戏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讲述了Florence与男孩Krish从相遇、相识、相恋到选择分开后的过程。这款游戏靠独特的漫画风格以及细腻的交互式体验使人眼前一亮。

游戏的设计师Ken Wong在《纪念碑谷》的成功后,认为已经在Ustwo尽己所能了,便选择回到家乡墨尔本创立了Mountains。

最右是Ken Wong

Ken Wong和团队想要制作一款非暴力的游戏,并以叙述为焦点。让玩家专注于探索情感而不是实现目标,所以也从爱情电影作品中吸取了灵感。

在游戏里,玩家只需要跟着不断推进的情节,完成一个个互动的小游戏。但这些小游戏与剧情环环相扣,且玩法设计精巧的贴合剧情。

第二次偶遇时采用相机对焦的玩法

《Florence》中玩家更像是生活的旁观者,尽管玩家的操作不会改变游戏的结局,但允许玩家们有自行选择的范围,引起玩家们的共鸣从而产生对生活的反思。

整体来说,为了凸显重要剧情,有所取舍,使得游戏整体流程偏短,在最终感染性上有些偏弱。


罕见的现代视频游戏文化

“罕见的现代视频游戏文化”是PC Authority的Alayna Cole对这款游戏的评价。

也许是创作灵感来源于被称为综合性艺术的电影,《Florence》这款没什么玩法的游戏的成功主要依靠三个元素:画面、音乐和交互设计。


色彩与音乐结合,烘托剧情情感

《Florence》的游戏过程中不依赖于文字叙事,全程通过纯粹的手绘漫画风画面代替。延续了《纪念碑谷》的清新色彩以及简洁风格。

色彩在视觉艺术表达中具有表意的功能,《Florence》也体现了对三原色恰到好处的运用技巧。

主调灰色表示主角Florence每日重复的枯燥生活。以互补色黄色和蓝色分别作为男女主角的代表色。而三原色中的红色,在游戏中象征着炙热的爱情,却也代表了激烈的争吵。

《Florence》脱离文字,将每一个场景的情感用色彩传达给玩家,做到了真正的以简为精。

电影中不乏对色彩美学的运用,值得一提的是,《Florence》作为一款平面漫画风的游戏,也尽可能的运用了镜头语言,表达了男女之间感情的疏远。

关系破裂时的二人不再有同框画面

在游戏结束后的字幕里显示着游戏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单簧管和长笛五种乐器。

《Florence》用音乐代替对话。大提琴代表Krish,钢琴代表Florence。以音乐为诠释纽带,贯穿游戏,烘托气氛。

游戏的故事主题并没有惊艳之处,仅仅是平凡的生活情节。对色彩的运用以及音乐的恰到好处,也让《Florence》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点睛之笔的交互式设计

维基百科将《Florence》划分为“交互式叙事方式”(Interactive Storytelling),更常见的说法是冒险类游戏中的视觉小说和交互式小说。

游戏行业发展至今,绝不缺少在游戏画面以及音乐方面造诣较深的作品。但在色彩和音乐表达上堪称艺术的基础上,加入有效性的互动小游戏且获得成功的作品还是比较少见的。

《Florence》中玩家所有的操作内容都不能对剧情走向产生任何的影响,相较《纪念碑谷》错觉迷宫的解密要素又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而是让玩法操作具有意义,成为剧情的一部分,提升玩家代入感。更重要的是,尽管不会影响结局,但是游戏给予玩家充分的选择权利,需要玩家去主动思考取舍。

举个例子,男主搬进女主的家中时,玩家需要选择在有限的空间里替换掉原先摆放的物品,为男主腾出位置。

这不仅仅代表了物品,还包括了对方在生活中的位置以及爱情中的让步。诸如此类的细节,如果有过感情经历的玩家一定会有所共鸣。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是画面色彩与音乐的结合,将平凡的故事用艺术手法的展现进行了升华。

而细腻的交互设计,则是《Florence》能在手游市场中独树一帜的原因所在。也是这款游戏最大的成功之处,符合了Ken Wong对游戏初心的定义。

在有趣的交互设计中,《Florence》如果也可以像电影一样,加入很多需要玩家自己发现的更多符合剧情的故事细节则更能增加玩家的沉浸感。从整体剧情来讲,偏短的流程也有提升空间。


纯剧情向游戏的趋势

相比游戏玩法,更加侧重于剧情和人物描写的纯剧情向游戏在市场一直算小众流派。但从《恋与制作人》到《Florence》,再到马上发售的《底特律:成为人类》。

以剧情为主导的小众类互动游戏在市场上有崛起之势。《奇异人生》半年收入超3000万,与IP牵手的《行尸走肉》第一季发售量超过2100万。

《Is It Love?》在法国App Store排名前五,进入美国IOS排行榜前20,随后工作室也被育碧收购。

纯剧情向游戏的评定要素就是能否讲好一个故事。特别是在游戏产品竞争愈加激烈的当下,以内容取胜越来越重要。

不过细分下来有所区别,基本分为互动电影游戏、视觉小说游戏和纯文字游戏。

互动电影游戏算是分类中最成熟的一种,将游戏画面拔高到电影的要求。最出名的《奇异人生》开发成本达到了3A大作水平,《底特律:成为人类》成本高达3000万欧元。

开发成本过高,而这类游戏的售价不算低。如果放在国内市场,不仅要防止盗版,更要考虑国内游戏付费意识还处在初步的问题。

往下一个级别,日本有始祖级的GalGame存在,而国内最常见的就是橙光游戏。而类似于《Florence》这样视觉小说类,是现在不少独立游戏开发者的趋势。

但这类游戏对游戏插画和立绘的要求非常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入局,也有了像《Florence》这样的创新。

开发成本最低的就是纯文字类游戏,比如之前的《流言侦探》,类似于小说阅读的游戏体验以第一人称将玩家代入游戏。

低成本看似意味着低门槛,确实从物质角度来讲,很适合中小厂商或工作室在被头部产品占据的市场中另避蹊径。

但纯剧情向游戏最核心的就是开发作者讲故事的能力,这也是评定此类游戏的的唯一标准。

日本视觉小说需要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构思剧情框架,而后还要进行更完善的剧本创作。优质的橙光游戏甚至都可以创作一年的时间,互动电影游戏的开发周期肯定是更长的。

这样长时间的开发周期且创作出来的故事直接决定成败,拔高了看似低的入局门槛。

纯剧情向的游戏叙事风格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Florence》的成功也是让叙事多了一种可能性。

这类游戏的成功也希望可以让开发者看到不一样的机会,故事可以不用那么出彩,将玩法与叙事紧密结合,利用游戏性的特点去表现故事。以细节处的微创新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纪念碑谷》前设计总监之作,互动类游戏的创新趋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