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评价贾宝玉?哪怕世上已无贾宝玉

2019-12-31 15:44 作者:云笺说红楼  | 我要投稿


首先,贾宝玉这个人思想上可以说有作者本人的影子,我认为贾宝玉这个人,是出于俗念之外的人,比方说薛家是皇商,有人可能觉得配不上贾家,可是如果薛宝钗跟林黛玉那样跟他是知己,他是不会计较薛的身份的还是会喜欢宝钗的,可是如果林黛玉跟他不是知己,如他自己亲口所说,他也早就和林妹妹生分了,而不是因为他地位财产和林妹妹最契合,就不离开跟他不合拍的林妹妹。因为贾宝玉不是那种因为你是皇商的女儿我才不喜欢你,而是因为你是这样的为人我才不喜欢你。   

贾宝玉跟戏子交朋友,蒋玉菡可以和他这个贵公子交换汗巾子,也没有觉得戏子有多低贱,不配跟他交往,最后忠顺王府的人找贾宝玉要人,就是说明宝玉平时跟这些人有来往,所以我不认为将来袭人嫁给戏子,作者就是对袭人的轻蔑、贬低和惩罚,因为作者就不是那种把戏子不当人的人,人本无贵贱,蒋玉菡跟宝玉能谈得来,成为朋友,便是他珍视的人,否则如贾雨村那样的高官,有名有地位,贾宝玉为什么一脸鄙视不愿意见?反而骂那些人是禄蠹?为什么呢?因为贾雨村之流要么干尽坏事,伤天害理,要么谄媚势利,宝玉的灵魂向往的是纯真的东西,而那些戏子可能相对来说善良正直的多了,贾宝玉反感的是官场仕途上最肮脏的那些东西,贾宝玉的价值观是另外一种价值观,所以他与他当世之人格格不入,所以才在宝钗劝他要读书上进的时候,那么烦宝钗。

  贾宝玉甘于为丫鬟所驱使,晴雯那样刺他,最后也没见他拿起主子的威严把晴雯怎么样,时常在他所处的环境下同情和维护比他身份低下的人,他虽然做不到现代人的平等意识,可是他已经比贾府那些其他把女人当做是玩物的男人要好的多的多了,他是能够感受到她们的痛苦的,也会体贴关心她们,也会为她们的难过而难过,同时贾宝玉又是一个人,一个男人,你叫他做到多好多完美才能成为纯洁无暇的圣人,我觉得他做不到,但是他已经做的,已经是同时代的男人中相当好的了。

  贾宝玉跟妙玉的交往,是一种视女性为平等的状况下的,思想上的交流,这貌似看起来没什么,但是这是一种对有灵魂有思想的女性的尊重,在那个时代将女性物化为男人的财产和附属物的统治思想上是多么不容易.就连我们今天,多少直男癌还在物化女性呢!

  我是觉得,曹公这本书,就是让人看到贾宝玉的灵魂的,如果去研究他的家世,掰开来揉碎了,比较谁地位比较高,谁财产比较丰厚,谁是那个时代的某种身份,谁会嫁不出去,那真的会使作者伤心,因为那些比较看见的外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本身的品质的价值,只是功名利禄,财产地位的比较,研究那些真的跑偏了,他真正在乎的是精神上的美好与纯真。这也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

贾宝玉也不是圣人,他平时也看女儿的颜值,但不能以他看颜值就否定他的其他的精神上的特质,怎样理解呢?比方说薛蟠看颜值吧,打死人也要得到香菱,可是最后是怎么待香菱的?而宝玉就算是看颜值,可他是怎么待香菱的,他不是亲口对香菱说,他担心夏金桂进门以后,香菱的日子会不好过,还被香菱误解他的意思了吗?香菱还不是宝玉的什么人,尚且他会关怀她的命运和她的处境,宝玉看平儿受了委屈,不也偷偷为她撒了泪吗?何况宝玉身边的那些女孩子们呢?同样看颜值的薛蟠是怎么做的呢?颜值不过是肉体,是件东西,是拿来用的,而不是一个会痛苦会受伤害的活生生的人。而宝玉即使关心美貌的女子,也会同时关心她的命运和她是否幸福,

  我认为这后面所含的一样东西,叫做“悲悯”,是一种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天下女子不公命运的同情与哀悼,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不单单是看颜值,还要看他对人的心肠。有些人看颜值,恨不能天下美色供一己之欲,厌倦以后,就当做是残花敝柳般摧残,那是为了自己的肉欲,是为“我”;宝玉的看颜值显然是一种:“这么美的东西,却没有得到好好珍惜,反而催折”的那种伤春痛惋之感,是为“她”。即使看颜值,也是不一样的看颜值。宝玉的看颜值没那么low,也没那么丑陋。其次,在那个社会大环境下,反而宝玉这样的是凤毛麟角,倒是薛蟠那样的比比皆是,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一个男权社会,女子的命运是不受她自己主宰的,很多女子因此命运凄惨,而身处两性的权利阶层能反而过来同情被压迫的那一方,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再说讨厌禄蠹,这个我要清楚的明晰一下,宝玉厌憎的是什么?书里面借宝钗的口说出的话: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可偏偏读了书,反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他也反而把书糟蹋了。

  这里面明确的指出,辅国治民这种上进是好的,他口中的禄蠹,是读了书反倒更坏的那种人,可见他生活中,禄蠹多,读书明理的人极为少见,这也是符合社会现实的吧?毕竟真正才德兼备的人是很少的,浸润于禄蠹之中,压抑窒息,宝玉的恶感就是从此而来,我们看看禄蠹都做了些什么? 贾雨村先是胡乱判了香菱的案子,可怜的冯渊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间接造就了香菱的悲惨命运,然后又为虎做怅,帮着贾赦抢了石呆子的扇子。再比如,王熙凤参与的那几件毒计,都是花钱买通官员干的,这就是当时官场黑暗的现实。贾宝玉对禄蠹的恶感,对女儿的痛惋其实都是作者的恶感,作者的痛惋。

  自然作者没有好好图生计,导致最后生活窘迫,茅椽蓬牘 瓦灶绳床,他必定是有深深的无奈的,因为他没有为自己的生存做好的规划,甚至有些“不求上进”,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但是如果让他再来选择一遍,我觉得他可能还是会一样的选择,这是从他灵魂的本质来说的。一开始,作者年轻时候,家中富贵,就像宝玉那样觉得无论如何短不了自己的,但是年长后,家道中落,这时候他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这时候愧悔的应该是自己年少不知世路之艰难,而愧的不是对自己的灵魂品质感到质疑。

  你让曹雪芹去考科举,他可能过不了初试,看见八股文就头疼,你叫他写小说,搞《废艺斋集稿》里的那些所谓“玩物丧志”的玩意儿,他样样精通,堪称大师中的大师,灵魂是如此,你叫他后悔,是会有点点,但是后悔完了,依然故旧,这个就是《红楼梦》中的宝玉,挨了那么一大顿板子,打完了没有半点父亲希望的“悔悟”,还是照旧一样。

  我怎样理解这个事情呢?我觉得这个作者是这样说的,他说世上除大忠大仁和大奸大恶之外,还有第三种人,那种人秉天地正邪之赋为生,在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奸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云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既是作者对于宝玉的描述,又是作者自己的自况,这类人虽然贫苦,但是他的灵魂又是富有的不能再富有了,当一个人灵魂富有,我觉得说,他嘴上说愧悔,并非真的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悔,否则他该去世路上混个前程,而不是静下心来用生命写下这么一本书,那时候写小说可没有版税,反而被人瞧不起。换句话说,你拿世俗的价值观来评判作者,是评判不了的。你拿世俗的价值观来评判作者书中的主角贾宝玉,一样是评判不了的。

后记:

我常常说,世上已无贾宝玉,可能在看过了太多的沧桑之后,作为女性,唯有《红楼梦》里这个虚构人物还能唤起一点点美好和心安的感觉,哪怕是过了几百年后的今天,封建社会和制度早已消逝在历史中,许多现代女性仍然在遭遇不幸,如今我们不追求这世上人人都是贾宝玉,唯愿少一点薛蟠那样的人也好,与读到此文的诸君共勉。


如何评价贾宝玉?哪怕世上已无贾宝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