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用数字化、智慧化工具打造市域治理最优拼图
作者:郝俊慧 来源:IT时报
“小事不出楼道,难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形成于上个世纪的“枫桥经验”,如今正在普陀焕发新的生命力。
近日,“市域平安 善治普陀”——市域社会治理特色品牌论坛在普陀区委党校举办。与会嘉宾分别围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心防体系建设”、“街面群防群治体系建设”,“商务楼宇治理”等四大主题展开探讨。
针对一些治理顽症,普陀区各街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小区和商务楼宇治理,成效显著。
智能安防,助推110警情下降九成
圣天地的变化,是整个普陀区近两年以来推进楼宇治理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圣天地一个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楼宇群,区域周边没有围墙,又临近地铁、大型商超,人员出入结构混杂。1600名业主中投资业主多、自住业主少,因房屋层层转包导致产生诸多治安乱象,“脏乱差”一度成为该片区域难以扯下的标签。
针对当时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圣天地通过召开业主大会,自筹资金,对区域内安防系统、出入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等进行了全面改造,优化了监控系统布置,升级监控系统配置,增加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人员信息采集系统、人脸比对系统,并实现与公安系统智能联网,并建设80平方米的统一管理区域调度中心,对区域安全工作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增加垃圾分类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智能安防改造后,小区治理成效非常明显。圣天地多年居高不下的110警情降低了90%。
如今,昔日的“脏乱差”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干净、和谐、友爱的“平安楼宇”、“美丽家园”。
大数据助力“平安楼宇”
长寿路街道地处市中心繁华区域,比邻静安和长宁,交通便利,是普陀较早开发的一片区域,区域内商务楼宇林立,楼宇经济是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楼宇相对分散,品质不一,有产权比较集中、品质较高、管理精细的楼宇,也有一些楼宇,建设早,楼龄较长,产权比较复杂,受更新维护资金筹措困难的影响,长时间没有更新,设施设备老化,楼宇品质不高,内部管理也跟不上,安全隐患比较多。
今年,普陀区政法委联合区大数据中心开发推出了“人房企”楼宇信息数据平台,长寿路街道根据实际情况搭建了楼宇数据管理架构,设立网格片区巡查员和各楼宇物业信息核采员,不仅在日常进楼宇巡查时,做好信息采集的督促和核实,同时也做好“人房企”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更新。
通过对楼宇最新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楼宇基本底数和数据信息“不实、不清、更新慢”的情况较以往有了明显转变,大大降低了楼宇安全管理隐患。
打造“枫桥经验”城市版
“小事不出楼道,难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是形成于上个世纪的“枫桥经验”,如今普陀区正将这个经验复制推广至市区。 今年1月,普陀区在宜川路街道试点,打造宜馨法苑,通过设置“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方式,推动区级多部门调解资源主动下沉一线,联合接待,特别是引入法院等专业力量提升调解书法律效力,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做到矛盾不上交。7月试点运行以来,宜馨法苑已成功化解44件复杂疑难纠纷。
在“宜馨法苑”试点基础上,普陀区在全区10个街镇推行建立“靠谱解纷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向矛盾引导端和疏导端发力,向基层一线下沉,部门协同联动、一体贯通,推进矛盾纠纷一门式受理和一站式解决。
据了解,宜馨法苑以“优化窗口受理”为抓手,通过“一指通办”、“互联网+调解”等科技支撑,形成“零距离”“一站式”的接待受理模式。让老百姓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事情全办清”,较好解决了老百姓不会访、无序访和走弯路的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