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短命王朝的秦朝和隋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文/鱼尾
导语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短命王朝,一个是秦始皇嬴政开创的大一统秦王朝,一个是隋文帝杨坚建立的隋王朝。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6年灭亡,立国15年。隋朝从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立国37年。两国在建国历程、治国理政、甚至亡国原因上都有颇多相似之处。
秦隋两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开创持久大一统格局
秦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大一统帝国。他们的建国历程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扫平群雄进而统一天下。
秦国自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由余图强,称霸西戎以来,一直就是春秋时代仅次于晋楚两个霸主的次一等强国。到战国初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改革,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限制卿大夫权力、加强国君权力。种种举措,让秦国得以在最快时间内组织动员全国物资对外战争,秦国迅速在天下强国中脱颖而出。之后,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奋六世之余烈,直到秦始皇,秦国已经具备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同年,秦平定江南地,灭越国残部;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国残部建立的代国;同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终于一统天下。秦始皇称帝,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年的分裂时代,正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说完秦朝,再说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权自立,建立隋朝。在北周灭北齐的基础上,隋文帝杨坚经过休养生息和安定突厥的战争,于589年南下灭陈,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结束了汉末以来魏晋南北朝长达369年的大分裂大动荡时代。

由此可见,秦隋两朝都是在尸山血海中走来的王朝帝国。秦的统一,在于开创;隋的统一,在于巩固。他们,都对中华自古以来的统一国家传统有莫大贡献。
秦隋两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版图基本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停下对外扩张的脚步。
西汉贾谊《过秦论》有言:“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朝立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统领三十万长城军团开拓河套,直抵云中(今包头),又派屠睢统领五十万南方军团南下,尽取百越之地(浙南、福建、两广)。此时秦朝疆域空前广阔。
司马迁《史记》称其为:“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及辽东。”
所谓“北向户”,就是向北而开的窗户,意为“极南之地”。可见秦朝疆域比之于过去的商周,堪称亘古未有的辽阔。

而隋朝,在拓展中华民族生存版图上也颇有贡献。609年,在隋炀帝杨广的亲自统领下,隋军西上高原两千余里,攻灭青海高原上的吐谷浑汗国。此战之后,隋朝尽得吐谷浑故地,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此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隋朝在此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与中原内地实行统一的郡县化管理。这次军事行动,标志着中原王朝第一次把统治触手伸到了青海高原。青海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加强了与中原内地的联系。
秦取河套、平岭南,隋攻吐谷浑取青海。秦隋两个帝国,为中华边疆版图的拓展做出了各自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秦隋两朝激进的改革得罪旧统治集团
秦隋两朝立国后,都破除旧制,进行了疾风暴雨般的改革。然而,激进改革的同时,却没有做好对旧统治集团的安抚,导致旧统治集团的反噬,最终吞噬了帝国。
秦朝建立后,首创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称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时,秦始皇与丞相李斯一起,废分封、行郡县,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进行了种种巩固统一的举措。
过去地方封国各自为政的状态不见了,代之以中央皇权直接下沉到基层;过去各国不同的货币不见了,代之以秦半两钱,统一的金融秩序和市场建立起来;过去各国不同的度量衡体系不见了,代之以秦的全国一套标准的度量衡体系,全国性的经济活动有了紧密的一体化联系。
但这样的举措,遭到了过去的六国旧贵族势力反对。秦始皇东巡途中,在博浪沙遭遇的大铁锤袭击,就是韩国旧贵族对其被剥夺权力的反击。最终,秦朝葬送在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魏国旧贵族魏豹等人手中。

隋朝也一样。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隋朝对政治制度做了许多创新,最明显的,就是首创科举制。科举制第一次以公平的国家统一考试来录取人才,让很多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得以步入帝国权力中枢,参议朝政。但隋朝的统治支柱是以当年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隋朝这样改革选官制度,必然得罪了这些传统大贵族。再加上隋炀帝继位后有意大量启用东部和南部(北齐和南陈故地)的读书人担任要职,更加加剧了旧关陇贵族集团的不满。
隋末大乱,多支关陇贵族集团的力量起兵反抗隋炀帝统治。他们共同推举隋朝唐国公李渊作为他们新的代表。
改革要进行,但改革更应该讲究循序渐进以及安抚旧势力。否则,改革将极易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秦隋两朝都喜欢大兴土木、不恤民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基建狂魔”的称号,这与秦隋两朝统治者喜欢搞大工程是分不开的。
秦始皇先后进行了修阿房宫、修骊山陵、修全国直道、修长城、修灵渠等多个大型工程。以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力,短短十余年间,这些工程同时砸下来,谅哪个国家的国民也受不了。
在这方面,隋朝也不遑多让。隋炀帝修东都洛阳、开挖京杭大运河,简直比肩秦始皇的几项超级工程。秦隋两朝统治者不恤民力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如此,但秦隋两朝的这些大工程,很多都是为促进国家统一和地区联系而进行的。秦朝直道,堪称古代高速公路。通过直道,秦朝信使一日可从咸阳抵达河套边境。遍布全国的直道,将国家主要区域紧密联系起来。修长城,增加了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前哨堡垒,进可攻退可守。修灵渠,连接了湘江和西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进了国家对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整合。修东都洛阳,加强了隋朝中央对征服未久的东部地区控制。修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国家东、中、西、南各个区域的联系,紧密沟通了隋朝长安、洛阳、涿州、建康几个区域中心城市。
虽然这些大工程有不恤民力的一面,但它们对加强国家统一和地区联系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秦隋两朝为后世王朝盛世奠基
中国史学界一直有“汉承秦制”“唐承隋制”的说法。意思就是秦隋两朝为后继的汉唐两朝进行了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政治建设。

秦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承袭之。秦创立郡县制,汉在经过初期的郡国并行制过渡后,到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正式建立实质上的郡县制。隋创设科举制,唐承袭之并进一步完善。秦的直道系统和隋的京杭大运河工程直接被汉唐两朝继承,用来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
可见,秦隋两朝诸多开创性建设确实为后来的汉唐盛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结语
作为两个重要的短命王朝,秦隋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完成统一、进行诸多影响深远的制度性建设和工程建设、不恤民力、穷兵黩武……秦隋两朝就如两颗璀璨的流星,在历史的夜空中划过短短一瞬间。他们的光芒是璀璨的。他们的功绩也是后人争议不完的话题。

本文为 鱼尾煮酒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和原作者。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三连哦!我是鱼尾,历史永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