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小的手榴弹背后隐藏的工业基础

2020-06-23 09:54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67式木柄手榴弹,在1966-1976年间发起的备战备荒运动中,生产了40亿发之多。而这一点,也让我们中国成为了唯一一个二战之后仍在生产摩擦点火的木柄手榴弹的国家。那么,除了中国革命战争时代老兵观念中的“木柄手榴弹扔的比无柄远”的固有认识外,还有哪些因素让中国做出了这个选择呢?

那么,我们就从手榴弹的结构,谈谈手榴弹背后的工业之谜吧。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主流手榴弹(不含俄罗斯RGD-33,RGN一类奇葩)就随着英德两大国的米尔斯手榴弹和木柄手榴弹定型了。

米尔斯手榴弹
M24手榴弹

除了两个手榴弹明显的外观差异外,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打火方式”。从下面的图就能看出来:

中国67式手榴弹沿用了M24的摩擦打火
苏联F-1,RGD-5采用了米尔斯手榴弹的“弹簧打火”模式

这两个结构图就很明显了。木柄手榴弹的长柄实际上是空心的,里面装着一根拉火绳,一个摩擦片和一根导火索,当拉动拉火绳时,摩擦片就像火柴皮一样摩擦点燃导火索,然后通过4秒钟的导火索引爆手榴弹。这个设计非常简单,而且非常廉价,缺点是打火效率一般,有时候受潮,或者制造不良时拉火绳可能失效。更重要的时,拔出拉火绳时为了提醒射手即将爆炸,一般都会使用有烟火药制造导火索,这样投手榴弹时会出现一股如同点爆竹的烟雾,导致对方也能够看到你在使用手榴弹,可以提前规避或者找到你丢来的手榴弹将其丢弃。

而米尔斯型手榴弹及其变种则是用一个弹簧来取到打火作用。

F-1采用的UGRZM

苏联从二战至今采用稳定而安全的UGRZM引信,采用一根强力弹簧,上面牵引着手柄,下面拉着撞针。拔出保险销后,投手握紧握把,此时不会引燃导火索;投手投出手榴弹后,手柄被弹簧拉下,到顶部后飞出,撞针则一路高速撞击火帽,点燃导火索开始计时。由于结构简单,这种手榴弹引信成为世界主流。1959年,RGD-5引进中国,成为攻-59型手榴弹。

RGD-5手榴弹,采用1支UGRZM通用引爆器,弹壳以2块冲压薄钢板制成
后期RGD-5内置1圈预制破片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简易的手榴弹,在中国60年代后又突然失宠,一直到82-2式手榴弹才得到重新重视,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就得回归60年代工业基础了。

看过这一篇文章的能够知道,我们60年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炸药供应都比较短缺,所以很多土制手榴弹甚至填充的是黑火药。同时,不要小瞧UGRZM这一支起爆器内部的秘密。其中最关键的技术莫过于弹簧。

你们会说:弹簧不是日常常见的东西吗?我的玩具里就有弹簧。但是,真正要大量生产质量均匀的弹簧,难度可是非常的大。弹簧是一种真正的“资本密集型”工业。

1990年代一篇论文《试论用国产设备组建弹簧生产线》片段

根据1990年代我国弹簧行业的一篇文章,中国在50年代弹簧生产几乎完全是手工作业的,一直到1990年代才引进国外的自动弹簧生产线。在这样的工业条件约束,又加上“备战备荒”的压力,必须依赖机床才能大量生产的弹簧类引爆器自然不可能成为我们主要的发展目标,必须发展为战时依托农村“村头老铁匠”即可生产的木柄手榴弹。因此,1966年起,中国开始转向“农村生产手榴弹之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七人背/抬”手榴弹生产线。

黑龙江民兵发明的“七人背”生产线手册
铸造弹壳的砂模

七人背的核心思想就是立足于农村能够找到的一切材料。铁质农具,铁锅等一切含铁可以熔化的金属都可以熔化铸造壳体,农村能找到的木炭,木材可以作为木柄和手榴弹黑火药的材料……抛开宣传不提,这种完全立足于农村生产的手榴弹威力是非常微弱的。就算是正式兵工厂生产的67式手榴弹,威力也非常低下:

67式木柄手榴弹采用铸铁弹体,全弹质量600g,弹径48mm,全弹长204mm,主装药为38gTNT,可产生70~110个破片,有效杀伤半径7m。

时至今日,我们装备的82-2全塑无柄手榴弹威力有多大呢?


82-2全塑无柄手榴弹

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完成设计定型的,外贸产品称为86式手榴弹,现进行批量生产。此弹是一种攻防两用手榴弹,由引信和弹体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结构与82-2式手榴弹的基本相同。但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工艺,击发时无烟、无焰,延期药燃烧时的火焰和烟也不会从顶部冒出,从而保证了该弹在投掷过程中不会产生声、光、烟,有利于投掷手的隐蔽。主装药是40g高能炸药。该弹增加了保险销拉环固定装置,可确保手榴弹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安全。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全弹质量260g,弹径52mm,全弹长90mm,杀伤半径6m。弹体破片衬套是用1600颗钢珠和塑料注塑成型的,每颗钢珠的直径约3.0mm,在破片衬套外裹注一层塑料,作为手榴弹的壳体。为了防滑、便于握持,在弹体外注塑有纵横肋条,横向肋条5条,径向肋条8条。

由此可见,虽然装药本身没有增加多少,但通过增加钢珠,破片从100个猛增到了1600个,杀伤能力得到了数倍的提升,细小的钢珠会深深嵌入敌人身体和骨架,造成难以治愈的伤口。

可能还要有人说:那为啥我们60年代不直接给67式增加钢珠呢?其实,钢珠生产也一样离不开大工业设备。



所以说,小小的一枚手榴弹,其中蕴含了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化工合成和塑料工业多个学科的内容。缺乏成体系的大工业设备,就只能做出威力不足的土制手榴弹,不能在战场上均等和敌人博弈。只有加强国内基础工业和现代工业建设,提升工业化水平,才能为我们的战士提供更加优质的武器,打赢未来的战争。

小小的手榴弹背后隐藏的工业基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