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七)戏剧的丰富、分化及成熟

2023-05-19 13:02 作者:轻语-Echo  | 我要投稿

一、广场戏剧:

1、无产阶级戏剧。1929组织上海艺术剧社,提出这口号。1930年成立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演剧大众化”。——作品大都以工人、农民为主人公,着重表现他们的革命斗争,及时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事件。

2、红色戏剧。在根据地演出,着重对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与现场鼓动,是政府与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部分。

3、国防戏剧。九一八事变后提倡,强调反帝抗日,发挥戏剧的宣传鼓动功能,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话剧。

4、农民戏剧实验。熊佛西主持,强调寓教于乐,视“观众”为戏剧的生命。【331-2】

具体作家作品:浪漫主义风格的田汉《回春之曲》、白薇《打出幽灵塔》;机械现实主义风格的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新的狂放、自由、戏谑的农民戏剧熊佛西。

二、职业戏剧:

1、职业化:这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关键是剧本的创作。夏衍曾经指出话剧职业化的必备条件:“话剧一方面已经被承认为艺术的一种,他方面也已经被娱乐商人认为是一种可以营利的演出。”

由“小剧场”到“大剧场”,30年代中期,大剧场的成功,使职业化、营业性的剧场戏剧得以确立。曹禺出现得以形成。

2、代表性作家:

A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代表作品《赛金花》、《秋瑾传》、《包身工》、《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

《上海屋檐下》

a/三一律:1937年4月,黄梅时节,发生在上海弄堂里的故事。

b/戏剧人物:(林志成、杨彩玉、匡复、葆珍)、(赵振宇、妻子、阿牛、阿香)、(施小宝、小天津)、(黄家楣、桂芬、黄父)、(李陵碑)

c/戏剧结构:类似于契诃夫剧作的 “双重结构”样式。主线与辅线,明线是:五户小市民的日常琐碎生活及其遭遇和情感波澜。暗线是:用象征手法构成的深藏于社会深处的巨大冲突,即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与斗争。暗线决定着明线。“为了生活”而如此,但最终明白“不,人不能这样生活”。

d/ 戏剧冲突:没有传统戏剧紧张剧烈的戏剧冲突,而是散文式的戏剧构架。

e/戏剧意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阶级

f/戏剧风格:真实质朴、洗练明净,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含蓄、隽永的诗情,内在的潜流。

细节:1、阿牛算术,关于存钱、高薪水与现实的对比。2、葆珍的儿歌《勇敢的小娃娃》3、黄父留下的红纸包。

思考:最终出走的为什么是匡复而非林志成?(革命者形象的重塑)

《芳草天涯》1944年春到秋,发生在广西桂林及柳州的故事。知识分子在战时生活、婚姻与精神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也透视出整个大环境的视像。知识分子面对国难的精神之稳,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前途的关键所在。

人物:孟文秀、孟太太、孟小云、许乃辰、尚志恢、石咏芬

《法西斯细菌》: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价值抉择。科学至上/发财—红十字医院/做事

三一律:1931.9东京;1937.8上海;1941.9香港;1941.12香港;1942.2桂林。

戏剧人物:俞实夫、静子、寿美子/俞寿珍;赵安涛、钱琴仙、钱裕;秦正宜、徐阿发

细节:俞家的女佣张妈,与寿珍玩的孩子。

创新:日本女子静子(温柔贤惠、知书达理)“更使我痛苦的是,我亲眼看见了我的同胞,日本人,公然地抢劫、奸淫、屠杀,做一切非人的事情……”“我也要分担一部分罪恶,一部分责任。我是一个日本人啊,日本人做的好事情我有一份光荣,日本人做的坏事情我有一份耻辱。”

B李健吾:(1906年8月17日-1982年11月24日),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山西运城人。1921年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翌年与同学蹇先艾等组织文学团体曦社,创办文学刊物《国风日报》副刊《爝火》,开始发表小说、剧本。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同年由王统照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31年赴法国留学,33年回国,1935年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进步戏剧运动。

李健吾一生写过大量戏剧评论,如《雷雨》、《论“上海屋檐下”》、《清明前后》、《读“茶馆”》等。分别收入《咀华集》和《咀华二集》。

不追求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而醉心于对人性的剖析,注重与戏剧艺术的探索。《以身作则》(3幕喜剧)《这不过是春天》三幕剧

三一律:北伐时代某年春,某日下午、次日下午、又次日上午。地点北平。

戏剧人物:警察厅长、厅长夫人、女子小学校长(夫人的堂姐,未婚)、厅长秘书王彝丞、密探白振山、革命党冯允平(假称谭是夫人的表哥,其实是前情人)、男仆

《母亲的梦》独幕剧:母亲贫妇、三儿子洋车夫黄三、女儿英子、邻妇(参军的二儿子、邻妇的弟弟)

C袁牧之:“为戏而戏”《一个女人和一条狗》,宋之的《武则天》,陈白尘《金田村》


(十七)戏剧的丰富、分化及成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