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心的名字
特约嘉宾
平顶山金角银角,是第一个挑明就要坐等唐僧的妖怪团体。他们不仅有师徒四人的画像,还知道白龙马的存在。金角是这么说的,“一行四众,叫做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连马五口”。
前文奎木狼被玉帝罚去给太上老君烧火,而金角银角正是兜率宫负责照看丹炉的童子。于是,非常有可能是奎木狼透露给金角的信息。
奎木狼这个蓝脸的星宿,谈个恋爱都不敢在天庭,一定要下届去。再者,他在太上老君那里烧火,也是个戴罪之身。最后,他透露给金角唐僧的消息有什么好处?金角银角拿到唐僧,最多请了他们的干娘九尾妖狐,可没说给他奎木狼留一块。反过来说,他蛊惑太上老君的人去弄唐僧,老君和孙悟空,这都是实力远超他的大佬,随便谁都能弄他个半死。
书中对于金角为什么有唐僧师徒信息这一点,说的很明白。等到孙悟空拿了金角银角,太上老君出场时,他是这么说的:“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试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说的很明白,这就是观音菩萨特意的安排。
孙悟空得知真相后,一顿抱怨菩萨不地道。可平顶山故事一开始,是功曹传话给他们,警告他们前面有个厉害的妖怪。
菩萨等于事先给两边都透露了消息,于是一场好戏就这么开始了。
先是银角变化骗悟空,后来悟空变化骗银角。还不是一次,而是反复,双方互相横跳,斗智斗勇,情节非常精彩。
不仅如此,师徒四人之间也是戏份很足。先是悟空撺掇八戒去巡山,揭穿他的谎言,捉弄他;后来悟空变作小妖混进洞里,被八戒一眼看穿他的猴屁股。
前几个回目,从白骨尸魔到黄袍怪,演绎的是师徒四人各怀心思,这个取经队伍内部矛盾重重,几乎已经走到了散伙的边缘。到平顶山这里,师徒四人特别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互相逐渐熟悉,虽然依旧互相逗弄,但关系明显已经和谐了很多。
菩萨邀请老君童子作为特邀嘉宾,要试一试师徒四人,其实主要还是试炼的悟空这颗心。
老子与道
平顶山这里,算得上自大闹天宫之后,太上老君第一次出手。太上老君在西游里面一直是一个半隐藏的超级大佬,实力不输如来佛祖。
最开始出场时,他与燃灯古佛讲道,燃灯是如来的前辈恩师级别的古佛。后来也是他用圈打了孙悟空,二郎神这才拿下妖猴。西天路上有三个妖怪,是诸天神魔都降不住的级别,那便是青牛精、大鹏鸟和黄眉怪;而他们背后的靠山分别是,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和弥勒佛。弥勒佛又称未来佛,是佛经灭度后,重振佛经的未来之佛。
太上老君位比三清,协从玉帝。清朝时,西藏两个喇嘛争斗,乾隆皇帝派人送去金瓶一只,让他们用抽签的方式选定各大活佛的继承人:转世灵童,这便是金瓶掣签。
回到太上老君本身,大家都知道这是老子,也是道教的先祖。那么老子究竟是谁,到底是先有道,还是先有老子。当然是先有道,道亘古长存。换个问法,到底现有道的发现,还是先有老子。这么问的话,就应该是先有老子,毕竟他书写道德经,替整个人类社会提出了“道”这个思想。
但,事实可能也并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先有道家,才有的老子。也就是说,道家学说发展开来后,才逐渐推出了老子。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可在史记之前却并没有多少关于老子的记载,而孔子可是有详细家谱记录的。关于老子的零星记载有很多,推断出好几个不同的历史人物,其历史跨度达近两百年之长,这也有了老子活了二百岁的说法。
除了道德经,老子也并没有其他著述,他跟孔子有过一段对话,出关的时候将道德经留给了守关的关令尹喜。除此之外,也并没有他传人的记录,不似孔子般门生众多。
从道家到道教,随着宗教的不断发展,老子也越来越厉害。最开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形象,后来骑牛出关,西方化胡,他的年岁也突破了二百岁,上达三清,成为宇宙诞生之初的一团清气。
离开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回到道德经本身,看一看老子他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很可惜的是,目前能看到的道德经,公认是被修改过的,而且改动还不小。道德经就不像是一个人写的,其中句子有散有骈,有的像骚辞歌赋,有的像箴言铭句。就内容而言,有的是格言,有的是治术,有人生观,有世界观,还有社会政治学。
去除这些方术之类的语言,总结道思想的根本的话,那便是:不可命名,不可形容,是天地万物的至精,不可道之道为常,天地之始为无,万物之母为有。常,无,有,是道的三个特点。
道,求的是事物的本质,论的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这就是太上老君的法宝:孙悟空,叫你的名字,你敢答应吗?
心的名字
这是西游记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桥段之一,只要被叫名字应声后,紫金葫芦便会将人吸入其中,而且还能将其化为浓水。
孙悟空说自己叫者行孙也没用,还是应声就被装了进去,葫芦装的是元神,是本质,不管什么名字。这是破除事物名相的法宝,可也就止步于此,因此孙悟空不曾真的被化为浓水,金角银角就算被化了,也还能被老君复原。
要用心,但心不可执着于名相。
到此,饶了一大圈,又回到了佛教。
《六祖坛经》云:师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言明,众生皆有佛性,迷则为众生,悟则为佛陀。
经又云: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
说是没用的,也就是追着现象跑,跑一辈子也是空的,只有功夫用在心上,真正见到了真如本性,才是悟道的根本。
可这个“心”,大家说来说去,讨论的天花乱坠的“心”,也是个名相,也是个现象啊。
学校里面,老师常常教导学生:要用心学。这个“用心”是什么?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说法。可用心不用心,自己的心知道。
这一回目,猪八戒一上来就被抓,唐僧和沙僧也几乎随后就被擒拿,一直等到最后才被放。全看的是孙悟空,这颗心的作用。金角银角拿着画像,五个宝贝,搬山填海的本事却就是拿不住孙悟空。
识得心的名字无用,尚需识破心的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