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也能提升音乐审美?高启强教你如何听懂古典乐!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不管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还是琴童和家长,或许在古典音乐的入门过程中都多多少少遇到过一些“暴击”。比如:
听不懂没歌词的音乐,就听点流行歌算了!
没学过音乐,又不懂乐理,听什么古典乐!
自己都不会乐器,有什么资格评价钢琴家演奏的音乐?
……
这些言论乍一听真的很唬人,很多人在听到这些言论时也不禁被“洗脑”。
事实上,正是这些毫无根据的“危言耸听”,在普通人和古典音乐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阻碍了每个生命个体自由地享受音乐世界的美妙。
那么,作为没有系统学过音乐的普通人,到底该如何面对并拆解这些听音乐过程中面临的“暴击”?
上周五晚上,Yusi在一场长达两小时的直播中,逐个击破了这些关于听音乐的“危言耸听”,并结合热播剧《狂飙》中高启强饰演者张颂文的表演技巧和最近王羽佳在音乐会上“一战封神”的表现,手把手传授了大家一些小白也能听懂古典音乐的有效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直播间的那些精彩瞬间吧!

听音乐并没有门槛:人人都能秒懂“莫扎特”
不会乐器、不懂乐理就听不懂古典音乐?
Yusi首先演奏了两首莫扎特不同情绪的曲子破除了大家的这一疑虑。第一首是很多琴童入门时都练过的《C大调奏鸣曲K545》,音乐一出来,直播间很多人便已听出了曲目名,并且直观感受到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绪是积极的、开心的、明朗的。而这,也是大多数人对莫扎特作品最普遍的印象。

第二首是来自莫扎特的一首小调作品《d小调幻想曲》。这首作品创作于1782年,是莫扎特晚期的作品,也是一首不那么“莫扎特”的曲子——没有以往很多作品的天真烂漫,而是蕴藏着淡淡的忧郁与哀伤。

不出所料,直播间不少小伙伴尽管不知道这是哪首曲子,单单凭感觉,也能听出这首曲子在情绪上与第一首的截然不同。

两次小小的听感测试,非常直观地证明了,普通人完全有能力听出古典音乐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即便没有学过音乐、没练过琴,也能“秒懂”莫扎特(当然,这里所说的懂,是指能听出音乐中整体的情感表达方向,如果想要听出其中更细腻、更深入的情感,还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听感训练累积)。
因为音乐原本就是一项基于人类生活经验与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只要拥有这种人类的共同情感,我们就天然拥有感受音乐这种艺术的能力和权利。
正如成为美食家并不是必须会烹饪,影评人并不是必须会拍电影,为一部电视剧打分并不是必须会演戏,听懂古典乐且能够鉴赏评价古典乐,靠的是音乐审美能力,而并非必须系统地学过乐理或会弹奏某种乐器。
张颂文聊演技:表演与音乐演奏的统一逻辑
那么,不学乐器和乐理,普通人又该如何掌握听懂古典音乐的方法以及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Yusi在直播中为大家展示了两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首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经验与常识来进行音乐欣赏。比如,鉴赏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我们可以使用场景还原法。
基于大众的常识,在葬礼这样的场合,情绪自然是庄严肃穆的,所以在这首曲子开头的两分钟,往往带给人的是一种冷静克制的庄重感。
钢琴家波格莱里奇的演奏版本,在他干脆利落的节奏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送葬的队伍抬着棺材,一步一步走向远方。

两分钟之后,这首曲子的庄重感戛然而止,出现了一段柔和而美妙的旋律。
这样的一段旋律出现在《葬礼进行曲》中,乍一看非常不合时宜,但细想起来又非常合理。
如果表达葬礼只有“悲伤”这一种情绪,未免太单调了些。正是这样一段轻盈而柔和的旋律,为音乐增添了无尽的畅想。或许,会让人想起逝者生前的美好画面;或许,是人们对逝者去往天堂的美好祝愿…
而波格莱里奇的演奏,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消逝的灵魂,升到上空,俯视着自己的躯体,不舍告别,却终究越飘越远。
不管是以上哪种表达,其实都是合理的。但我们也听到很多其他钢琴家的演奏版本,将这部分的旋律演奏出幸福、甜美的感觉,仿佛陷入一段甜腻的恋爱,这显然是不符合常识,更不符合这首乐曲原意的。
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做过肖赛参赛选手和波格莱里奇演奏版本的对比,大家点开重温一下。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审美迁移的方法,来判断不同演奏版本的水平。
比如,将平时看影视剧时欣赏演员表演水平的能力迁移到音乐中来。Yusi在直播中,借用热播剧《狂飙》中男主剧高启强饰演者张颂文的一个表演指导片段,为大家揭示欣赏音乐的一个小技巧。
友情提示:一定要先看视频再继续阅读!▼▼▼

上面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颂文在教演技时表示:最自然的表演其实是演真实的生理反应,而不一定是准确的心理反应。很多时候,太准确地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反而会显得刻意夸张,无法带来自然的美感。
在音乐演奏中也是同样。
很多演奏家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演奏时就会非常用力且起范儿,这样的音乐听起来反而显得刻意和做作,根本无法自然地流入听众内心。

还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张颂文在视频中提到,但凡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开始有嘴部动作,就意味着他在思考后面该怎么演了。
在钢琴演奏中也是这样,大家一旦发现演奏者的嘴开始使劲儿,很大可能也是在拼命酝酿原本并没有的感情,所以我们也会发现,他后面的演奏表达也变得做作和夸张。

Yusi音乐点评:王羽佳真的可以“封神”吗?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审美迁移的方式,来欣赏一下王羽佳演奏的拉赫作品到底怎么样。
关注古典音乐圈的朋友们都知道,王羽佳在今年开年就干了一件大事——她在四个半小时内连续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五部钢琴和管弦乐作品。

演出结束后,音乐会的指挥当场向她下跪,《纽约时报》评论王羽佳挑战了音乐世界的珠穆朗玛峰。
那么,“一战封神”的王羽佳演奏的拉赫到底是什么水平?
Yusi在直播间带大家聆听了王羽佳和拉赫本人演奏《g小调前奏曲》的区别,大家今天也可以通过下面的视频再来感受一下。
王羽佳版本▼

拉赫本人演奏版本▼

简单对比之后,大家很明显能听出来王羽佳的演奏,很有激情、很有力量,但同时,也存在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因为想要表达得太过准确而显得有些刻意。
王羽佳太想表达乐曲中的激情了,因而使出全身力量将想表达的狂热赤裸裸地砸给我们听。
事实上,很多时候,音乐情感的丰富与否并不在于演奏时肢体力量的强弱,而是情绪流动下节奏的自然流淌。
就像听拉赫本人的版本,我们可以听到更加清晰的颗粒度以及更有弹性的情感表达,这正是源于他演奏时更具有摇摆性的节奏感。
当然,Yusi这次的点评,并非是在否认王羽佳,而是想通过这样的对比,来直观地告诉大家什么是更好的音乐表达。
而我们也需要不断地结合并迁移不同领域的审美能力,来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
以上只是Yusi为大家总结的入门和学习古典音乐的两种方法,想要掌握更全面、更系统的方法论,欢迎大家购买Yusi和团队历经三年时间,精心打造的音乐鉴赏课程——《20节课带你听懂古典乐——Yusi音乐审美养成课堂》。

这套课程会带领大家系统学习30首经典曲目以及20位大师的音乐风格,综合提升音乐听感开发、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审美迁移能力和想象力;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听懂古典音乐,爱上古典音乐。
课程购买方式:登录抖音APP,搜索账号【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并进入主页橱窗;或登录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客户端,搜索账号【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进入主页,点击【专栏】进行购买。
以及错过了上周直播的小伙帮也不要遗憾,本周,Yusi还会继续在直播间和大家见面!
这一次,Yusi将以《怎样弹琴才会有感情?》为主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演奏经验来解决大家演奏时的情感表达问题,欢迎各位琴童家长和音乐爱好者围观!
本周五(2月17日)晚20:00,Yusi抖音直播间,大家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