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进万家
今天是癸卯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写篇中医的文章,传播一点中医文化。中医的未来会是什么?我想谁都无法预料,尽管互联网短视频上到处都是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的的传播和推广,但是未来中医的发展趋势,我个人认为,中医或者会像京剧和太极拳这些国粹一样,会逐渐的的消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世界是权力和资本的天下,军事科技与权力结合,就可以称霸世界,西医西药与资本结合,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横扫天下。中医药无法与权力和资本有效的结合,注定中医药未来逐渐消亡的命运无法改变。
2022年年底,随着国家对疫情防控的放开,很多感染新冠的人们用中药进行治疗,取得的很好的效果,中医人都知道,新冠感染的病症,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里,就是太阳病的范畴,基本上麻黄汤、大青龙汤等方剂就可以治疗好新冠感染,费用也非常低廉,一付药不会超过20元钱,基本上一二百元钱就可以治疗痊愈。而且武汉的医院在新冠爆发的第一年里,对很多重症病人的中药治疗效果非常好,基本都痊愈了,已经有足够的医学证据证明中医药对新冠病人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尽管如此,中医药依旧没有在国家的政策层面上,成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主流治疗方案,中医最终还是被边缘化,最后逐渐消亡。我是一个中医爱好者,有十多年的自学中医的经历,在疫情放开的时候,我当时很担心如果十几亿人的人口大国大量的人群感染的话,中药材会不会断货,我提前到中药材批发市场备足了好几十种常用的药材,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些常用的比如石膏,麻黄用完了,又补了一些药材货品,虽然有些药材涨价很离谱,比如连翘和金银花,涨了十多倍,但是都可以买到,这就说明全国人民吃中草药汤剂的人其实并不多。
中国的两大中药材批发市场,一个是河北保定附近的安国药材批发市场,另外一个就是安徽亳州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很多中医爱好者都是在淘宝上在这两个市场的卖家上购买中药材,中药材相比西药来说,可以说廉价的有些卑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里113个药方,中药品种只有89个品种,全部中药材自己备齐,按每一种250克,二千元人民币都不要,这点钱还买不到一盒美国辉瑞的P药。可是如果家里备足了一百来个品种的中草药,对于家人的一些常规病痛,自己开方抓药,实在是太方便了。
人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好中医太少了,而且现在的中医院的治疗方法也基本都是西医化了,关于中西医的争吵,我没什么兴趣,我不排斥西医,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现在西方科学的物理化学,西医是科学的,而且西医是全世界的主流医学,西医在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上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医药学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以易经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医学体系,而以易经阴阳五行的哲学体系是形而上的哲学体系,这和西医以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下为哲学体系的科学医学是尿不到一壶的,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两个不同哲学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体系是无法进行对比的,不管是中医黑还是中医痴,这种中西医的争论是毫无意思的。
我们没有必要在中西医之争上去花时间和精力,每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自学中医,当然外国人不可以自学中医,我听过一个中医大咖曾今说过,他用英语讲《黄帝内经》,我觉得这个就没有必要了,我学了一段时间的中医英语,我发现用中医英语去给外国人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是彻底行不通,真的是鸡同鸭讲,所有的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医,只有学习中文到一定的程度后,才可能学习中医,中医理论很多是取像比类思维,是形而上理论,翻译成英文是不能准确表达真实含义的。作为中国人学习中医,是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传统基因,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入门,只不过中医药知识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学习完所有的中医典籍,学习中医和学习武术非常相似,武术有门派,中医也有门派,武功有高低,中医水平也有高低,都可以相互切磋比较的。就像网络上的武术红人,五连鞭的掌门人马保国,他的确是武林中人,”耗子尾汁”成为笑话,与人比武被打的鼻青脸肿,这或许是他的一种生存方式,博旭流量才是关键。但是我没有丝毫嘲笑马保国的意思,我反而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在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文化方面,这样的人多一些不是不好。
中国的中医医生也就七十万左右,对于十几亿人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更何况这些中医医生会用中医理论看病的人也不是太多,中医大家更是寥寥无几。全国有二十九所中医药大学,每年毕业生有差不多20万,可惜因为中医药行业的就业市场非常不理想,坚持从事中医药的学生也就不太多了,毕业了基本就失业了。再说中国的中医药大学现行的中医教学是非常有问题的,很多中医大师都对当下的中医教育很有意见。河北老中医郭生白就提出了,中医,中药是不能分专业的,一个合格的中医人,是理法方药都要精通的。另外学习中医的爱好者们,很多都是看台湾倪海厦老师的教学视频,都是中医经典,包括倪海厦老师推荐的八本中医书籍,都是要研读古代中医药经典,可是现在的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变成的选读,另外编撰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一系列教科书,更多培养技术层面得只是,而古中医理论的教学却渐行渐远。还有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老师授课,不论是副教授还是教授,基本都不是中医大夫,没有临床经验,网络上有很多中医药大学教授的教学视频,可以说是听起来味同嚼蜡,照本宣科,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我看过的中医教学视频,只有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潘毅老师讲授的《中医基础理论》,是讲的最好的,潘毅老师是在中医医院里很多年坐诊的医生,他的临床经验也非常丰富。这些中医教学视频B站上面最多,B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上面有很多宝藏学习视频,虽然B站是中国年轻人最爱的网站,中老年人如果想学习中医,也可以上去收藏一堆视频来学习观看。
中医的未来世界,一定是走进千家万户的,随着互联网世界的快速发展,想要学习的知识可以唾手可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学不好,还可以找很多借口,没有书,没有好老师。现在的学习资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全网都是。想要学习伤寒的,倪海厦,刘渡舟,胡希恕,郝万山等的视频到处都是,想要学习黄帝内经的,曲黎敏,徐文兵的视频也有很多。中医入了点门的,想要开方抓药,记不住方剂配伍和剂量的,网路上搜索一下,就有答案。现在学习中医,比古代的人学习中医方便多了。有人说学中医要拜师,互联网世界里那些海量的中医大师不就是要去学习膜拜的呀!不要拘泥于找一个活人去跪拜,去跟师学习,现在骗子到处都是,人与人相处越来越难,何苦拘泥于相,互联网世界里那么多的大师,足够每一个人终其一生去学习的。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写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会一点中医,的确让家人非常受益,有些感冒伤风,便秘的疾病,一两剂中药,就可以解出家人的病痛,气虚血虚的,还可以用中药滋补,驱邪扶正。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学习中以后,春夏秋冬,四季顺应季节合理养生,自己心悸心慌,湿热下注等等疾病,也可以对照书本自己开方治疗,效果也非常不错。我不建议年轻人把中医当做职业,因为现实社会就是把中医当做职业,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在条件都不好,谋生或许都会很难,更别说养家糊口了。我的建议是把中医作为爱好,一生学习,受益匪浅,家人受益,自己受益,可以补充西医西药的诸多不足之处。花点小钱,家里备上自己常用的几十味中药,需要的时候自己再家里配药煎药,快捷又方便,大街上的中药铺子越来越少了,而且经常很多中药材都没有,还是自己家里备齐了好。不要担心自己配药吃了中毒,西药的肝肾毒性那么大,我们不也是大把大把往自己肚子里服用嘛。有毒的中药吃了死人,历史上记载的就是《水浒传》里武大郎喝的中药了,而且那是被潘金莲强行灌下去的。哈哈哈哈,扯远了,朋友都学点中医吧,让中医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于千万个美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