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周报 | 万达加速布局新能源车领域

焦点研究院·房企ESG前沿资讯一览
监测时间: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月6日
研究员:张子豪
一、宏观资讯:
1、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结束,全年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累计1.79亿吨,成交额累计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
2、12月31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1)》:深圳高居榜首,北京、广州、上海排在二、三、四。深圳在9项指标上高居榜首,包括城市绿化覆盖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机动车、百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绿色出行比例等。
3、12月31日,《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1)》发布,是国内第一本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并进行持续跟踪研究的蓝皮书。《报告》提出,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问题,应按“减煤、稳油、增气、加新”的路径持续推进能源转型等。
4、1月1日,苏州查处全国首例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违法案件。苏州生态环境局在对张家港某公司开展节日生态环境安全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未按时足额清缴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涉嫌违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之规定。该案的查办将警示和威慑更多企业务必重视碳排放配额履约,进一步落实好碳排放相关措施。
5、1月4日,普华永道发布了2021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表现及前景展望。据其统计,2021年A股IPO势头强劲,共有493只新股上市,融资金额达5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5%和17%,均创下历史新高。在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IPO公司中有47家将ESG理念嵌入于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中并主动发起信息披露,占本年IPO数量的10%,数量和占比均比2020年明显增加。
6、1月4日,国家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计划》提出,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开展智能光伏与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绿色农业等领域相结合的交叉技术研究。
二、企业动态:
1、1月5日,阳光城集团公司公告,董事局、监事会于2022年1月5日收到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朱荣斌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朱荣斌先生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局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局执行董事长兼总裁职务,同时不再担任董事局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其他任何职务。因个人资金需求,公司董事兼执行董事长朱荣斌先生于2022年1月5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91.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09%。另悉,徐国宏已接任;徐国宏系浙江大学本硕,毕业后入职万科,有17年丰富的房地产管理经验,入职阳光城5年来,主持阳光城福建大区大本营工作。
2、1月5日,有消息指,世茂集团将进行新一轮架构调整,对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区域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如裁撤区域及以下层级投资功能投资中心;区域设置方面,撤销原浙江区域公司,升级华中地区公司,并将沪苏区域公司的部分项目重新划分管辖权。
3、1月4日,据万达内部回复,李宏鹏已上任万达汽车总裁。李宏鹏先生近30年职业生涯中,先后服务了北京奔驰、福特中国、现代中国三家车企,曾担任销售与市场副总裁、首席商务官等职,在业内有汽车营销“老将”之称。
4、1月5日,珠海万达商业管理新增投资企业珠海万达智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比例为100%。据悉,珠海万达智碳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12月29日,法定代表人为肖广瑞,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一般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
三、绿色金融:
1、1月3日,旭辉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额外增发1.5亿美元绿色债券,并与2021年5月发行3.5亿美元4.45%绿色债券合并为一笔,该笔债券将于2026年到期。标普全球评级称该笔增发将延长旭辉集团的债券期限状况并改善其流动性,并将此次发行视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再融资状况可能改善的信号,任何类似的融资重启都将对那些流动性管理能力良好且承诺积极还债的部分发行人构成利好。
2、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表示: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该行将发展“五大支柱”:1. 推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 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规范性和透明性;3.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聚集;4.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促进产品创新和市场稳健发展;5. 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区域与国际合作,扩大深圳绿色金融影响力。
3、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表示:2021年以来,全市绿色金融发展高开高走,绿色贷款规模持续增长,三季度末余额达4042.19亿元,较年初增长17.19%,较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1.83个百分点。其中,生态保护、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均超百分之百。全国绿色金融创新的多个首单相继落地天津,绿债品种比较完备,包括绿色短期融资券、绿色中期票据、绿色公司债、绿色金融债等。
4、1月4日,中央结算公司副总经理刘凡认为,科学、标准化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制度是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为了更好推动绿色债券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推动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数字化,同时提高发行人披露积极性。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立场和观点。本文著作权归搜狐焦点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文时,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