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还是得多读书

2023-02-18 20:21 作者:希尔伯特的忧伤  | 我要投稿

还是得多读书

        继文字讨好症、括号文学、发疯文学等一系列网络语言现象之后,语言通胀显现再次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这一词描述了在日常文字交流中的某种现象,即需要用叠字或标点符号的连用来强化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地现象,是一种与时俱进。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正如木心在《文字回忆录》所写,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是高雅的失传。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守住文化,保护文字。

        对于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可否认的是,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一定的乐趣。网络上一些广泛流传的诙谐幽默的表达也着实让我们忍不住拍手叫好,形式虽简单,但内容和情感却丝毫没有得到弱化。然而,这些并不是真正的“文学”、“文化”,只不过披上了一层皮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经久流传的文学作品,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仔细推敲。好的作品,即使是百年后的读者看了也会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与作者正在深处同一个时代,正在进行一场心灵之间的对话。网络文学,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横空出世,但不久就泯然于世间。世人再也不会去考古这些词句在当时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透过语言通胀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文学文化所面临的危机。樊登曾说,自己直播时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多看书?事实上,孩子最不缺的就是书,反观下来,倒是成年人,一年到头真正读完的书寥寥无几。或者说,他们也会看书,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短视频平台上,曹雪芹耗时十年写成的《红楼梦》寥寥几分钟就能讲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六代人一百年的经历也被浓缩成药丸子灌了下去,丧失了乐趣。因此,真正的读书,应当是喜喜品味,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些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身的表达能力,“词不达意”的尴尬窘迫局面也就不再出现。

        “文字本来应该是人类意识的仆人,但现在正在反仆为主。”文字是社会的文字,文字的保护离不开众人的努力。纵然网络潮流,浩浩荡荡,我们仍应坚守住底线,致力于传承经典永流传的文化。


还是得多读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