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软弱?又该如何走出来?
“李辉老师,我一直不敢面对自己的口吃,我很害怕别人讨论我说话的样子,我想改变,但是,想到自己一无是处,我没有信心。
每当我想好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时候,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软弱,我就退却了。我每次看到别人说话流利的样子,我就非常羡慕,我也想那样说话?
我感觉我的阻力太大了,来自于自己的,也有来自于外界人的各种笑话,我想改变自己,可是面对自己的软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今天的咨询中,一个咨询者问的问题。
每个想要改变而又迷茫的人,要么,还没考虑好;要么,就是不得其法。
很明显,我们这位咨询者是处于前者。
他还没有考虑好自己要不要改变,还没有到一定要改变的决心。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们这位咨询者是知道自己的说话问题,他想改变,但是改变的阻力太大。也就是说,他现在还不是太痛,他还有余力去想自己的阻力。
或者说,他现在还有退路还有选择。
要知道,真正的成长,是没有选择的,你只有往前冲。
真正要改变的人是必须要受够痛苦,受够口吃的!
因为,所有的退路和选择,我们都已经尝试过了,它们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帮助,而且还在一直得寸进尺地压抑着我们,直至我们彻底受够!
而彻底受够口吃,让我们彻底死心,让我们心中充满口吃之痛的痛,这才是我们要对自己狠的开始,这才是成长的根本。
所以,要想面对自己的软弱,一定是从自己心里发出面对的,不是外界谁说的话或者受到谁的影响。而是真正你从心底里开始生出改变的心。
即:受够了自己的软弱!
痛苦、口吃,就像一把刀,狠狠地一刀一刀捅着我们;而我们的成长,就是拔出这把刀,治愈伤口。
#1
有些疼痛,我们可以忍
我们都有一个能力,就是忍耐的能力。
在我们忍耐范围内的痛或者不舒服,我们都可以忍耐。但是,一旦,超过了或者多次超过了我们的忍耐,我们就会奋起反击。
想想这样一个场景:
我们身上背着一个大包在徒步,连续走了两个小时,这个时候,我们的饮用水用完了,干粮也用完了,周边没有可以借宿的地方,我们又累,又渴,又饿。
如果意志不坚定者,是不是会有部分人就会立刻卸下包袱,返回。
那么,对于意志非常坚定者,他们可以一直坚持,坚持。直至他们不能坚持的时候,他们也会累的走不动了。
我在说什么?
我在说,我们之所以不放弃,是因为我们还有力量,或者我们对它抱着还有一些幻想和希望。
当我们彻底死心的时候,也是我们离开它的时候。
我们矫正口吃也是一样,当你真正地对口吃给你带来的痛,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时,你说什么都会去远离它?
如何远离?而我们说话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而,我们每当说话就会出现口吃,我们远离说话?这个不现实。
我们只有主动地改掉口吃,才能流畅地说话。
所以,口吃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特别是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大部分口吃者都是前期先忍受,一忍再忍,直到彻底忍受不了的时候,才会想起要改变。
当然,你忍受不了口吃,不代表着你就能找到改掉口吃的方法。
我们忍受不了口吃后,接下来,我们就会去寻找改变的方法,而又是我们痛苦的开始。
因为,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一下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变方法。大部分的我们都是要失败几次,甚至数十次后,真正属于我们的改变时机才会到来。
要么是能改变你的老师会出现在你眼前,要么是老天给你灵感自己改变。
成长之路,就是这样子。不好走,如果好走,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的失败者了。
但是,当你认识到,失败,无数的失败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后,你就会心安一些,继续前行。
#2
环境影响了我们的性格
曾经有人问我:“李辉,我感觉,我们这一代人的抗压能力远远不如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的抗压能力,这是什么原因?”
是的,我记得,我读书记事起:我妈妈就告诉我,人生就是先苦后甜。
知道么,我妈妈可是小学都没有毕业,她就能跟我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
当然,这句话,放在现在,很多人都会说:这是打鸡血。
但是,我要说的是,在我们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那一辈,他们吃苦的能力绝对是比现在的我们强的。
现在我们稍微抱怨一下生活苦,他们就会说:“怕什么,幸福都是干出来的。”
我几乎每年春节回家期间,都要去诊所打几天点滴。我每次打点滴的时候就喜欢跟医生的父亲聊天,拉家常。
老人很健谈,我们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听老爷子讲述他年轻做医生的经历呀,也有他看到谁家小孩子和大人来看病呀等等。
我说:大爷,您年轻时候真是不容易。
老爷子说: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着。这就是人活着要做的事情。
我一顿明悟。
我特别喜欢跟老人们聊天,也喜欢跟小孩子们聊天。
因为,前者,能够给我很多明悟,后者可以给我很多思考。
有时候,我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人,而不同的人看待问题不一样呢?
后来,我知道了答案:是生存的环境决定的。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里,人们最期待的就是吃好,穿好,住好。
所以,这个年代的人们,都知道勤奋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吃苦、付出、干活是他们最基本的认知。
而且,他们家家户户还相互比,谁家能干,谁家不能干。
而现在的我们在他们面前抱怨生活难啊,有自身问题呀,比如口吃。那么,父母眼中就是自己得干活啊,你不干活,你会一直很难。你不吃苦,你会更苦。
我是农民的孩子,我喜欢农村,我更喜欢与老家人聊天,从他们那里,我学会很多。
而现在的我们生活水平,不愁吃穿了,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我们也在渐渐失去我们长辈们该有的吃苦的精神,所以,有时候,他们说现在的孩子就是太矫情,我很认同。
#3
事情在教我们做事情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话:成人的世界里,人教人,是教不会的;教会一个人的往往是痛苦。
是的,成人的世界里,人是教不会的,人只能被筛选;教会我们的是事情本身。
我经常说:要么,我们从小就培养自己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么,是现实的痛苦来一次次地教我们去学习和解决问题。
而现实的我们大部分是属于后者。
不管哪样的生命,成长,我们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说,只有拿到结果了,那才叫成长,其实,很多没拿到结果的人也是在成长。
因为,成长不止是成功。
我希望,大家都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一些东西,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成长。
遇到困难了,迷茫和无助,这是成长该有的样子,不要担心,慢慢感受和经历,待你受够了,受够了,属于你的时机就会来到。
成长,需要你经历很多很多。

如果,你有口吃;如果,口吃给你带来了影响;如果,你想要改掉口吃且已做好了付出的准备,可以随时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