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副业赚钱,深圳地铁是认真的

深圳地铁与港铁的共同点,可不只有斑斓的外表和服务的细节,还在于搞钱的内核。
自1996年以来,港铁公司就是全球少数能盈利的城市地铁公司之一。与之相邻的深圳地铁,过去5年都是内地最赚钱的地铁公司。
根据“南方+”的数据梳理,2020年深圳地铁净利润为111.02亿元,相当于内地20座城市地铁净利润总和的1.7倍。

尽管两家地铁公司在“卷”服务,但地铁的运营实际上是不赚钱的,有时别亏太多已算表现上佳。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轨道交通运营商都在赔钱。据人民网报道,纽约地铁目前每搭载一名地铁乘客,至少损1.1美元。
2021年,深圳地铁平均单公里运营成本为16.62元,而平均每人次票价仅为2.34元。如果单纯靠票务收入的话,深圳地铁运营恐怕也会入不敷出。
更要命的是,建地铁是一笔大投入。

国内一般城市里,平均1公里地铁造价为5亿—1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中国高铁,每公里的造价是1.6亿元左右,城市次干道造价则约为6000万元,也就是说,造1公里地铁的成本,是高铁造价的3—6倍、次干道的8—17倍。
受地质条件、地价补偿等因素影响,深圳地铁三期平均每公里造价约为9.4亿元,其中20号线一期工程的单公里造价甚至超过了14亿元。
过去十多年来,深圳地铁能持续烧钱,甚至有余力去“卷”服务。这都离不开坚实有力的经济支撑。
2013年前,深圳地铁运营每年都要政府补贴。仅2010—2012年的三年里,财政对深圳地铁的补贴金额共计20亿元左右。
蔡燕飞对新周刊记者说:“从发展历程来看,地铁公司是‘被迫’去追求经济效益,考虑更多的是社会责任。中国一线城市的线网规模很快超过500公里。如果还让政府来补贴兜底,这几乎不可能实现。”
为了搞钱,深圳地铁跟港铁学做副业——“地铁+物业”开发。
“天颂”是港铁在内地的首个物业发展项目,位于深圳地铁4号线车辆段上盖。港铁在2011年以20亿元的价格,投得地铁龙华站地块做“天颂”住宅项目开发。2015年开盘预售,当年销售总收入接近70亿元。

参照港铁的搞钱路径,深圳地铁也积极参与地铁上盖物业开发。2013年,由深圳地铁开发的车辆段上盖物业首次开售。位于蛇口西车辆段上盖物业,仅一个半月内签售额超4亿元。
这次尝试开启了深铁快且稳的副业佳绩。2014年引入房地产企业万科联合开发后,深圳地铁晋级年度销售百亿房企。2017年至2021年,它还连续五年位列“深圳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前三甲。
2020年,深圳地铁营收高达208亿元,其中有接近150亿元来自房地产收入,占比超过70%。受疫情的影响,深圳地铁2021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大幅缩水,但自主开发的物业销售额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68亿元。

深圳地铁不仅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卸下沉重的财政包袱,而且能够反哺地铁建设和运营,有余力去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城市迅速发展,深圳地价也水涨船高。地铁公司能成功投得的地块范围从线路沿线,逐渐缩减到车辆段上盖。
为了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深圳增加公共服务的投入,其中一个举措是在车辆段上盖建设公园。这一规划的调整,要求将开发目光从地上移到地下。
为了更好地支持城市发展,深圳地铁近年积极探索“站城一体化”开发,其中大部分项目为集住宅、公寓、写字楼、酒店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借助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深圳地铁正在推动城市出行、生活、购物、休闲无缝对接,挖掘地下空间资源的创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