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小型舰艇介绍——日振型海防舰
虽然御藏型海防舰较之前的占守型、择捉型已经大幅简化结构、减少了建造工时以快速投入战场,然而帝国的海上生命线却在大本营发布的一个又一个捷报声中日渐萎缩,IJN对于护航舰艇的需求不减反增,因此推出了更加简化版的日振型海防舰。

原本在御藏型上仍存在的较为复杂的舰体结构到日振型上全部被取消,各个部件都大幅度简易化设计,舰体的曲面纷纷改为平面,烟囱都由椭圆变成了六角型,最终的成果就是总体建造工期缩短到了4-6个月,武备方面则基本与御藏型保持相同。

日振型的分级相当复杂,该型首舰源自昭和16年7月丸急计划中甲型海防舰的第310号舰型(择捉型),1942年2月14日,由于决定了乙型海防舰的基本计划,又将其改为第322号舰型(御藏型),1943年7月5日,为了让改乙型海防舰的设计完成,第310号舰型和第320号舰型中尚未启工的舰只,即包括日振在内的八艘舰船被规划到基本计划编号E20b下进行建造,这才成了最终的日振型,而到了1944年该舰开工后又定级为了占守型海防舰17号舰,下水后变成御藏型第8号舰,服役后又与鹈来型分在一起,总之就是乱。

日振型实际建造了9艘,日振(Hiburi)、昭南(Shonan)、大東(Daito)、久米(Kume)、生名(Ikuna)、四阪(Shisaka)、崎戸(Sakito)、目斗(Mokuto)、波太(Habuto),9舰全部由日立造船株式会社的樱岛造船厂(Hitachi, Sakurajima)建造。首舰日振于1944年1月开工,4月10日下水,同年6月完工;建造速度最快的久米号于1944年5月开工,8月15日下水,同年9月完工。
基本性能
舰员:150人
标准排水量:940吨
满载排水量:1020吨
舰艇尺寸:78.8m×9.10m×3.06m
动力:2部舰政本部式柴油机,输出功率4200马力,双轴推进
续航力:5000海里/16节
航速:19.5节
武备
一座单装+一座双联120毫米/45倍径十年式舰炮
五座三联装+一座单装25毫米/60倍径九六式机关炮(后期加装4座单装)
深水炸弹投射机和装填台各两座(备弹120枚)
两部机械扫雷具
一部九三式水中探信仪、一部九三式水听器
一部81毫米/12倍径九七式反潜迫击炮
一部22号对海电探
一部13式对空电探

首舰日振号服役后被编入第一海上护卫队,1944年8月5日从佐世保出发执行モタ22船团护卫任务,途中经过基隆并在12日到达了左营冲,16日编入第三扫荡小队(另有佐渡、松轮、择捉三舰),由佐渡舰长指挥行动,17日起和ヒ71船团同行,该船团由护航空母大鹰担任旗舰,指挥旗下13艘舰船,主要搭载着增援吕宋岛的第26师团主力,以及转运的炮兵部队及各种物资,合计部队35000人,其他乘客2600人,除货船全部满载外,连油轮上都载运了人员,但ヒ71船团在18日即遭到美军潜艇的毁灭性打击,连旗舰大鹰号航母在内5艘舰船被击沉,一天之内8000多鬼子喂了鱼。之后第三扫荡小队(缺择捉)留在现场搜寻美军潜艇,直到22日才在东经120.00北纬14.25的巴丹半岛、马里韦莱斯向西5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美军潜艇的踪迹,前去攻击的海防舰队由位于吕宋岛的松轮号、日振号平行前进,再由处于后方的佐渡号形成三角阵型,然而三艘海防舰的反潜成果更加令人窒息,两艘美国潜艇老远就发现了这三位,先是日振被美军潜艇Harder(SS-257)两轮鱼雷命中,船体断成了两截航行不能,前半部分首先下沉只剩下后半部分还浮在水面上,之后美军鱼雷再次取得命中将日振剩下的半截舰体送进海底,松轮和佐渡也紧随其后相继被另一艘美国潜艇击沉,只剩下择捉的第三扫荡小队被解散。

二号舰大东服役后被编入第一海上护卫队,从事新加坡到日本本土间的船团护卫任务1945年1月12日,该舰在法属印度沿岸遭遇空袭被小破,随后回到门司港进行修理,5月起在朝鲜镇海方面行动,7月末起在北海道方面从事船团护卫任务,在小樽迎来终战,1945年11月16日,该舰作为扫雷舰在对马海峡作业时触雷沉没;
三号舰昭南服役后被编入第一海上护卫队,1945年2月25日日,该舰在从新加坡返回日本途中被美军潜艇Hoe(SS-258)击沉;
四号舰久米服役后加入第一海上护卫队,1945年1月28日,在门司至高雄的途中路被美军潜艇Spadefish(SS-411)击沉;
五号舰生名服役后被编入第一护卫舰队二十一海防队,执行门司-马尼拉间的船团护卫任务,1945年1月4日,在台湾海峡遭遇美军空袭受损,之后从事门司-高雄间的船团护卫任务,同年4月10日,该舰在长崎港外被美军潜艇鱼雷重创,一直修理至6月15日,之后被调往朝鲜南部海域行动直至日本投降,战后该舰成为海上保安厅的定点气象观测船;
六号舰四阪服役后被编入吴防备战队执行训练任务,1945年1月27日转入横须贺防备战队从事横须贺-八丈岛间的船团护卫任务,5月以后没有再参与行动直至日本投降,战后该舰被解除武装,在执行完运送复员任务后被赔给了中国;
七号舰崎户服役后被编入吴防备战队1945年二月28日起开始执行南朝鲜方面的船团护卫任务,6月27日于朝鲜以西海域触雷受伤,在釜山修理时日本投降;
八号舰目斗服役后被编入吴防备战队,在土佐海域从事对潜扫荡的训练整备,1945年4月4日,该舰在距离关门海峡部崎灯塔一百六十度方向的四海里处触雷沉没;
九号舰波太服役后被编入吴防备战队,1945年5月6日被编入第五十一战队,在能登半岛中部东岸的七尾湾从事训练任务,6月6日,因触雷损伤在舞鹤进行修理,7月20日起在南朝鲜方面以及日本海西部从事船团护卫任务,日本投降后该舰被解除武装执行复员任务,1947年7月被赔偿给了英国,之后被拖到新加坡凿沉。


再说一下最长寿的日振型-四阪号,该舰被赔偿给中国后更名为惠安舰,由于舰况较好被重新武装。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开始后,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惠安”、“吉安”号护航驱逐舰,“江犀”、“太原”、“楚同”、“永绥”、“安东”炮舰,“美盛”、“联光”登陆舰及第一机动艇队、第五巡防艇队炮艇10艘、登陆艇5艘、快艇1艘,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然而28日惠安号即被国民党空军轰炸机炸沉于燕子矶,直到1953年12月24日,航务工程总局第二工程队才将其捞起送上海整修,1955年重新武装成为人民海军护卫舰仍名“惠安”。

1982年时该舰换装了3门100毫米舰炮和4门37毫米炮成为了一艘训练舰,1990年才正式退役拆解。


上期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