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木兰辞的瞎扯
好吧!尽管很累,各各平台把老戴头查了一遍,总算满足了,他抖音头条B站都发视频了,现在零点了,他属夜猫子的指定证没睡,我也想睡,太困了,但是答应了把《木兰诗》同大家解释得喜庆些,我怎么敢睡呢?
啊哈!啊哈!啊哈!听好了,我开腔了,在小时候呢!我们老家唱大戏就有:“刘大哥,您莫要羞愧难当,听山人把情由,戏说端详啊~~”哇!搞错了,该是豫剧的搞成越调了!
哈、哈、哈!重来!在小时候,我们老家唱大戏就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儿男,男子打仗,再边关,女子哪纺织,在家园,恁要不相信哪!从俺身上看,咱们的衣和袜,还有这鞋和衫,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啊~啊~啊~啊~啊~啊……”
还行吧!我一字不差的给背下来了,证明我是中原人了吧!我们这里大人小孩都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时的故事,在前四个小时,我看了几个网友吐槽《花木兰》新片的上影,说真的,恶心了一毕,比我们儿时在集镇上唱大戏的差远了。我们那些唱大戏的老艺术家们什么特效也不用,都能把木兰这位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表现的让人又悲又喜,但今天那些拍电影的却只会恶心人,想骂粗口吧,一想到老戴头,就不敢骂了,老戴头是不会和下三滥作朋友的,为了同老戴头做朋友,我尽量不骂人,尽量表现出上三滥的样子吧!
哈、哈、哈!讲了半天题外话,该一本正经了。
据戴建业老师视频中讲:史料记载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最早的记录是出于一位南朝叫陈智匠的和尚编辑的一本叫《古今乐录》乐府诗集中,只可惜我没有见过这本书,想必戴师应该见过吧!他讲是南朝的人记录的东西,自然是北朝的事了,这点在诗文中都有所表现了,比如我们就先讲木兰诗为什么又叫木兰辞吧!大家都明白,辞体起源于战国,兴盛于汉,衰于隋唐,但是汉以来是有专职的史家记载的东西,像木兰辞这么好的作品如果出于汉代以后,定会有细心之人标明出处的,所以我认同建业老师讲的出于北朝时期的说法,而我们上学时老师们也的确讲明了是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其实建业老师讲的最准确,是出自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对柔然的一场长达十二年的那场战争的记载。我们先了解那十二年北魏经历了什么吧!
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 拓跋焘进攻夏国的部署,是分兵二路。一路攻长安,一路趋统万。这年(即始光三年)九月,遣司空奚斤等人率4.5万人袭浦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指向长安。十月,拓跋焘自率主力攻统万。十一月,奚斤一路尚未至浦坂,夏守将赫连乙升即弃城西逃长安。奚斤轻取浦坂后,进抵长安,夏长安守将赫连昌弟赫连助兴即与乙升等弃长安西奔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十二月,奚斤占领长安。但拓跋焘进攻统万,以其城坚固,未克,遂掠牛马10余万,徒其民万余家而还。
始光四年(427年)正月,赫连昌进行反击,遣其弟赫连定进攻长安,与魏守将奚斤对峙。拓践焘闻之,“乃遣就阴山伐木,大造攻具”,再次讨夏。他一方面增兵长安,加强防守,另一面,部署兵力大规模进攻统万。四月,命司徒长孙翰等率3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等率步兵3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等率步兵3万负责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领精兵3000为前锋,担任搜索之务。五月,拓跋焘亲自离都西进。六月初,拓跋焘率轻骑2万兼程抵统万城下,马上分军埋伏。时夏主赫连昌坚守不战,企盼长安赫连定来援,以便实施内外夹攻的计划。拓跋焘为诱之出战,伪作退却以示弱,又遣军士诈降慌报说,魏军粮尽,兵力单薄。赫连昌信以为真,开城以步骑3万列阵,与魏军对抗。及战,拓跋焘亲临战场,不顾马倒身伤,镇定指挥。时值风起东南,飞沙扑迎魏军,有人建议收兵避风,大臣崔浩斥而阻止,指出决胜在于一日之中,建议分兵夹击。拓跋焘接受崔浩计策,分兵两侧,夹击夏军。结果,夏兵大溃,赫连昌带数百骑逃走上邽(今甘肃天水市),拓跋焘率军入统万,掠获牲畜珍宝无数。 俘夏王、公、卿、将、校及后妃、宫人等以万数,又获马30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 进攻长安的赫连定闻统万为魏军所破,也忙退军到上邽。
神麚元年(428年)二月,魏军追击到上邽,夏主赫连昌中伏被擒。赫连定收夏军余众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于此称帝,旋竟击退魏军,反攻奇取长安。此时北魏北边的蠕蠕不断南下,侵扰严重,拓跋焘只好暂停攻灭夏国的战争,转而北击蠕蠕。
北击蠕蠕
蠕蠕,是一支游牧部族,游猎于大漠南北,经常南下犯边掠杀,威胁北魏边境的安全,干扰北魏统一北方的计划。神麚二年(429年),拓跋焘决定大规模反击蠕蠕。这年四月,亲自率军北伐。魏军深入大漠,大败蠕蠕,又破归服于蠕蠕的另一游牧部族高车(又称敕勒),获牲畜人口数以百万计。此后蠕蠕残余势力虽仍不时犯边,但为害程度减轻。
神麚二年(429年),魏帝抓住柔然夏则散众放牧之机,率军长途奔袭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掩其不备,大破柔然,威服高车,为稳定北方创造有利条件。从此,柔然势力大减,主动攻魏较少。
在基本上解决了北方边患之后,拓跋焘又回头收拾夏国残余力量。这时夏主赫连定联络南方的刘宋,计划共同对魏进攻,并进而瓜分魏土。神麚三年(430年),拓跋焘一方面分军抗击打破南方刘宋的北上进军,同时恢复对赫连定的进攻,不久即收复长安,略取平凉,占有关中。神麚四年(431年),夏主赫连定灭西秦,掠其民十余万,随即欲北击北凉,于半渡黄河时,被吐谷浑王遣军捉拿,下一年(魏延和元年)被送至魏京师平城,拓跋焘杀之,夏亡。
歼灭北燕
接着拓跋焘掉转兵锋,东指北燕。
北燕系汉人冯跋所建,在今东北辽宁一带。冯跋原籍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祖父时迁居上党(今山西长子县西),父仕西燕为将军。西燕亡,冯跋东徒和龙(又称龙城,今辽宁朝阳市),仕后燕。后燕主慕容熙暴虐无道,苛取于民,冯跋与高云杀之,并推高云为主。寻高云被臣下刺杀,冯跋遂自立,称燕天王,建都和龙,史称其国为北燕。冯跋废除苛政,“下书省徭薄赋” ,社会经济渐有发展。冯跋死后,弟冯弘夺位,杀冯跋诸子百余人,国势日衰。
延和元年(432年)六月,魏帝拓跋焘亲征北燕,同时遣使与刘宋通和,以防其北上。七月,魏帝率军经濡水(今湙*河),至辽西,进围和龙。冯弘严兵固守,但燕属州郡纷纷降魏。魏军又分兵攻占四周燕土,孤立和龙。九月,因久攻和龙未下,拓践焘引军西还。
延和二年(433年)六月,拓跋焘遣水晶王健、尚书,左仆射安原督诸军续攻和龙。延和三年,魏以冯弘拒绝以子入质,再攻和龙,芟其禾稼,徒其民,以此进一步困之。太延元年(435年)正月,北燕遣使求救于南方的刘宋王朝,刘宋赐冯弘燕王封号,但无力援救。六月,拓跋焘遣乐平王不等五将率骑4万,又攻和龙。燕主冯弘深感孤立无援,遣使于高丽,欲往避之。太廷二年(436年)二月,拓跋焘拒绝燕的求和,又遣将与辽西诸路魏军会攻和龙,同时遣使通谕高丽等各方,进一步孤立北燕,但高丽仍派兵迎冯弘。五月,冯弘弃和龙奔高丽(居二年后被杀),北燕亡。这时北方的割据政权就剩下北凉了。
消灭北凉
北凉据于河西(今甘肃一带),系匈奴族卢水胡沮渠蒙逊所建。蒙逊祖上是卢水(今甘肃黑河)部落西帅,父仕前秦苻坚,死后,蒙逊继统其部曲,雄踞一方。旋蒙逊起兵反后凉吕光,拥立京兆人段业,后又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先都于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后迁都于姑臧(今甘肃武威)。蒙逊之时,灭西凉,尽有酒泉(今甘肃酒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等地,西域30余国向他称臣,强盛一时。蒙逊死后,子牧犍继位,不几年,北魏即兵临其境了。
魏太延五年(439年)五月,拓跋焘治兵于平城西郊。六月,率兵西讨北凉,以永昌王健等督诸军与常山王素二道并进,为前锋,乐平王不等另督军为后继。魏军进展顺利,北凉军望尘退却。八月,拓跋焘率魏军进抵姑臧城下,牧犍兄子祖皕城降魏,魏军即展开围城之战。九月,沮渠牧犍率左右文武5000人面缚降于北魏军前,魏军占领姑臧,又分兵追击北凉残余势力于张掖、酒泉等地,北凉亡。
结果
至此,北魏统一了北方,西晋末年以来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 被认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好了,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开始诗中有可汗大点兵了,而后来又有天子坐明堂了,因为魏太武帝拓跋焘是鲜卑族,在当时没有统治整个北方地区之时尊称为可汗,而统治之后可以与南朝天子的平起平坐了,甚至比南朝的那些所谓的天子们实力更强,自然也可以尊称为天子了,所以就有了天子坐明堂之说。扯了这么多正经的,该来些不正经的了,我就同大家扯扯木兰辞吧!
《木兰辞》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的老爹喝得有些醉了,听见木兰在织布机旁唧唧歪歪的不干活光叹气!心想,这个死丫头想是长大了吧,翅膀硬了,指定是相中那家的傻小子了,要不咋会这么发愁呢?反正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是怨仇,我来问问她吧,替她把把关,要是仁义之家的公子,赶快把她打发出门也就是了,现在兵荒马乱的,女儿找个好婆家,有个有担当的丈夫比什么都好。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然后呢!他爹就问了,木兰啊!你这么大了,有没有想像一下你的如意郎君是个什么样子呢?是不是想着他会骑着高头太马,踏着五彩祥云,从天而降,把你接走呢!
木兰撒娇的说,唉!爹啊!不是这些啊!咋净想些有用没用的呢!我这么强壮又这么漂亮还怕找不到男人吗?只要我一上街,小伙子们从街头排到街尾都嘴里流着哈喇子伸长脖子就等着希望能看上我一眼呢!我怎么会为我男人发愁呢!我是看了昨夜可汗发出的边关告急的十二道军贴,每一贴都有爹爹的名字,按照规定我们家得出一人行伍,可是爹爹年纪又大了,兄弟年纪又小,我要是能够替爹爹代劳出征该多好啊!
你算了吧!就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去也是送死,还是让我这老头子去吧!
姑娘家?姑娘家怎么了?爹爹!您敢打赌不?现在的我论拳脚我一只手您都打不赢我!
咦!啧、啧、啧、啧!都说头发长见短,这牛皮吹的可真涨脸,比划比划?
比划比划也行,但您输了可得让我去?
中,让你去,真以为老子喝醉了?
只见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电光,一条黑影,嗵的一声、哎哟一声,木兰已经把她爹甩在坑上。
老爹大口的喘着粗气说,唉,老了,老了,真的老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然后这个野丫头跑遍了集市的东南西北,卖了些装备,心想,这可汗太特么扣门了,穷鬼一个,还得让我们老百姓自备装备,唉!
第二天天不晓就告别了父母随着大部队北进了,那马儿也是的,跑那么快干嘛呢,从山西大同那地方,天不黑就跑到了黄河边上了,跑到河边就喝水,还好水里没鳄鱼,天黑了,木兰哭了,这可是她第一次离开父母,虽说以前在家像个野小子,但是毕竟父母在身边,有人依靠,听着这黄河水的激流声,木兰咬咬牙,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活着回去,尽快结束战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算了,这段我不讲了,意思就是胜利了,只是这仗打的太辛苦了,当个毛线个官啊!快把老娘的马给老娘牵来,我得马上回家去找我的小哥哥去了呢!这十多年来他不知道咋样了,不会被别人抢跑了吧!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太累了,我不编了,大家还是去看戴建业老师讲的吧!他讲的比我编的好一仟倍!我睡了!太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