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优秀侦察机的出色截击机不是高品质不锈钢——МиГ-25пд(MIG-25PD)
ICM的72177,貌似是新开的模具,老版没有接触过,看模友的制作过程真是酸爽,从水贴到板件质量是一言难尽。很庆幸自己制作的是新版,但是也只是相对庆幸,因为ICM开模的方式和其他厂家相比实在是独树一帜。整套板件组合度一般,其中尾喷口组合度略低,前期假组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水贴给了三个国家(苏联、伊拉克、利比亚)四种涂装,水贴质量总体不错,大块的很好贴,小块的实在是太小,稍有不慎就可能自卷废掉,而且这些密密麻麻的小机身标识贴了有些太花哨,不贴又有些细节不足。由于是纯截击机,板件里只给了空空弹,且只给了R-40R,另外一种R-40T我是从小号手的MIG-31BM上移植过来的。另外用第三方金属空速管替换板件的零件。


制作过程
机头内部加配重
丽华包ICM的MIG-25RBT说明书提到加25g配重,但是ICM本家的说明书没有写,这里我参考丽华的说明书加配重。(视频链接放文尾)

虽说是新版,但是组合度仍旧东欧风格,再加上零件开的碎,组合度问题就更加明显,补土用量虽不算大,但是需要用的地方不少。



底漆
先喷1500灰补、接着喷光泽黑、然后喷C8银、最后预制阴影(EM08黑铁+红,没有比例看个人感觉调色)。


面漆、水贴、旧化
在喷好预制阴影的基础上浅色部分喷C306,深色部分喷C305,局部光泽黑;发动机部分金属色面积可大可小,实机金属裸露面积大小不同的情况都有,看个人喜好了,这部分用到了C8银、MC213不锈钢、EM08黑铁、SM04超级不锈钢;空空弹部分在1500灰补和光泽黑后EM08黑铁和白色做出分色;风挡前端和垂尾的天线用水性银色笔涂。水贴大块的好办,很容易就能完成,剩下的都是又碎又细的细节贴,有些水贴还只给了一个,但是说明书标示需要两侧对称贴。水贴完成后喷光油。接着是旧化,这个步骤没有拍过程,用到了旧化液和旧化土,先旧化液调整整体色调顺带完成渗线和突出铆钉的细节,接着用黑色、尘土色、湿土色旧化土擦拭尾喷、发动机、机背,最后喷涂半光泽完成制作。



总体制作完的感受是——没有选择的选择,MIG-25PD这个型号1/72比例的只有ICM出了,老版不一定能买到,买到那质量还不如选这版新版上市的。

定妆照及机体背景介绍

本作为苏联空军第8独立防空集团军第19防空师第146航空团蓝色56号机,驻地位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基辅州瓦西里基夫空军基地。1960年3月根据苏联防空部队总参谋部No. omu/1/454690指示在基辅防空军的基础上组建第8独立防空集团军,指挥部设于基辅,1989年第8独立防空集团军改组,改组后第146航空团隶属第8独立防空集团军第49防空师。1992年6月1日该集团军划归乌克兰军事武装力量,1993年6月1日第8独立防空集团军裁撤。

MIG-25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型闯过“热障”的有人驾驶飞机之一,首飞于1964年,最大飞行速度2.83马赫(当然,它也能以3.2马赫速度飞行,代价是落地后换一套新发动机),最大飞行距离2575千米,作战半径1860千米(0.9马赫)/1630千米(2.35马赫),实用升限24000米。在20年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共生产近1200架,其中截击型占比30%、侦查型占比60%、双座教练型占比10%,可谓十分“不务正业”了。碍于当时苏联钛合金加工工艺能力上的不足,MIG-25使用不锈钢制造,但这并不影响MIG-25的高空高速性能,正如1998年美国洛克希德战术战斗机(ATF)系统分部前项目经理巴特·奥斯本在一次采访中所说——With enough power, you can make a brick fly(只要推力大,板砖也能飞上天)。






实机参考及其他参考







注:以上参考图片来自于网络,网站地址见图片水印,侵权删;视频引用B站用户VIC56_CC发布的视频,侵权删;机体背景介绍资料来源网络,根据个人收集、理解、整理所得,如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讨论和分享,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