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桥口之战:明军敌情不明导致广西防线被清军突破
参加1658年滇川黔桂会战的清军东路军以原先驻防南京的征南将军固山额真赵布泰率领的满洲八旗军为主力,固山额真赵布泰军由南京出发到武昌,后来又到达湖南衡州,清廷经略洪承畴派其标下的原左良玉旧部、现任左路总兵张国柱带领部下3000名官兵支援赵布泰部,该路清军从湖南南下广西汇合仍在广西活动的总兵线国安等定南王孔有德残部约8000官兵,然后再由广西攻入贵州。

考虑到南京驻防的满蒙八旗兵在顺治初年只有2000人,洪承畴派出的左路总兵张国柱麾下的兵力也只有3000名,所以该路清军的主力仍旧是孔有德的残部。总计兵力绝不会超过两万人。而在广西的明军呢?按照清军击败明军之后抓获的俘虏交代:驻扎在南宁的“正贼”有5000人,“余丁”“小丁”共10000人,仅仅在南宁的明军总数就有15000人,统兵将领为南明晋王李定国麾下的“伪宝康伯贺九义(仪)”。

贺九仪,湖广郧县人,永历末年获封宝康伯,早年参加了张献忠部,张献忠阵亡之后,又为孙可望部将。永历五年,贺九仪、张明志等人带领5000人马进入南宁保护永历皇帝,击杀了阻止孙可望封王的永历朝臣。第二年他和孙可望一起进攻贵州、四川一带的南明军阀,击败明遵义府总兵王祥,夺取了遵义府,王祥在逃跑的路上被杀死。

后来,贺九仪又奉李定国的命令驻扎广西,孙可望谋反的时候,曾经命令贺九仪出兵进攻云南,贺九仪没有附逆,或许是不愿意做谋反的逆贼,也有可能是畏惧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孙可望失败之后,贺九仪获封宝康伯,依旧镇守南宁。

但不幸的是,宝康伯贺九仪拒绝孙可望命令的行为,并没有让他活到战争结束之后抑或是堂堂正正地战死于抗清前线,而是死于李定国之手:当李定国在云南溃败时,贺九仪的家眷全部在昆明被清军俘获,清军以贺九仪家人的性命胁迫其降清,贺九仪内心不愿意降清,但又不得不考虑家人的性命,正在犹豫之际,李定国害怕贺九仪降清,于是先发制人,将贺九仪逮捕之后乱棍打死,贺九仪部官兵对李定国的行为十分不满,纷纷逃出军营。

按照清廷钦差巡抚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营粮饷盐法、都察院右都御史于时跃的揭帖记录的顺治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清军提督线国安的塘报中引用的驻扎宾州领兵左协中营游击刘彦明、右协左营游击李明塘报称:顺治十五年三月十八日,驻守南宁的明朝宝康伯贺九仪发兵3000人,内有骑兵五六百人以及宾州附近明军将领李哑部400人,来宾州攻击清军,刘彦明、李明二人见明军距离自己的营盘只有六、七里,决定先下手为强。

两部清军合计3000人先分左右两协,然后又变换队形为六股人马向明军杀去,一同参战的还有清驻防宾州游击将军景文通、麾下的千总李报国以及都司彭万珍、陈维藩带领的乡兵,其总人数恐怕是要多于明军的。明清两军最终交战于丁桥口,从清晨一直打到正午,明军战败,官兵被活捉了数百人,明军俘虏内“语音不明”者被当场斩首,其他人被押回营内审问,所谓“语音不明者”可能是明军在广西当地招募的官兵,由北方而来的清军听不懂广西当地方言,于是索性将其全部杀害。

刘彦明、李明二人所部之绿营兵实际上是线国安、丁时跃等人派出的先锋,为后至的赵布泰的满洲八旗军开路“大兵进取贵州,因蒙经略札付,酌议进兵道路,由宾南一带进发。彼时南宁逆贼贺九义,正在猖獗于宾州、横州地方,因准贵院咨移,有进取官兵,量先遣发一、二员,带领官兵二三千,前去扑遏,以张进取声势,俟大兵前进,可以前途会合”。

而明军战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按照明军俘虏的交代,李哑给贺九仪的汇报是:到达宾州的清军实际上只是都司彭万珍的少量乡兵,所以贺九仪仅派右营总兵曹友、贺九仪标坐营总兵王得功带领马步兵3000人来堵击,但实际上此战清军总兵力需要稍稍超过明军的。情报不明,最终惨遭失败,赵布泰指挥的清军东路军早在三月初五就到达广西,结果线国安的先锋仅3000多人就突破了明军的阻击,清军顺利突破广西防线由南丹州、那地州(那地州,在今天广西省南丹县西南)等地北上进入贵州,和清军西路、中路军汇合。

清军中路军由湖广正面突破,主力是宁南靖寇大将军固山额真罗托以及固山额真济席哈外加驻扎于湖广的由经略洪承畴节制的汉军绿营兵,中路清军人数最多,除了罗托、济席哈率领的满洲八旗兵之外,协助作战的还有洪承畴麾下的左 标提督李本深、右标提督张勇,李本深是高杰的旧部,后来投靠了吴三桂,在三藩起事之时重新投入了抗清斗争之中,张勇是原先左良玉的旧部,康熙年间镇守陕甘一带,在三藩战争中始终站在满清朝廷一边。二人控制的兵力高达一万余人,此时攻克了辰州。

偏沅巡抚袁廓宇领总兵李茹春、王平、南一魁、陈德等人带领一万一千名绿营汉军先后攻克武冈、新宁、城步、绥宁等地,到三月底已经杀入贵州,先后攻破镇远、黄平、平越州等地,到四月初,一举攻陷贵阳。一直到五月,三路清军已经齐集贵阳,贵州境内的清军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之多,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意味着对贵州的反攻已经很难奏效了。

很明显,这些地方的孙可望旧部和重庆明军一样并没有进行什么有效的抵抗,清实录记载“宁南靖寇大将军固山额真罗托等疏报、克复湖南沅清等处。进取贵州省城,及平越镇远等府,先后共招降伪官兵丁四千九百九十余人,男妇九千八百余名口,获马一千四百余匹,象十二只”前后投降的明军有4990人,到这个时候三条战线上投降的明军已经达到了两万人,这些官兵大多数都是从前的孙可望旧部。永历朝廷在西南地区的失败已经无可避免了,李定国由于猜忌孙可望旧部的原因居然把前线大将调回昆明最终导致西南前线的明军几乎不战自溃。

到永历十二年(1658年)的七月,南明永历朝廷的实际掌权人、晋王李定国才奉天子令乘黄钺出兵,发动了对于贵州的反击,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此时集中于贵州境内的清军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之多,这次反击注定不会有什么效果。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