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灰域从何而来:存在,否定与引力

2023-07-25 22:12 作者:御代ショコ  | 我要投稿

灰域是游戏里提及次数最多的设定词,除四大支线的文本外,全文本一共提及了三百一十九次。在收废品店和书店里分别有这样两段对话:

— “灰域是什么?” 

弗利多店员 — “你知道的......”她耸耸肩,没兴趣做进一步解释。

— 灰域是什么

超自然书架 — 这本书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很少——这些知识就像是理所当然一般。

可见,尽管玩家还对这个词一头雾水,但对于极乐世界而言,灰域不是黑话,相反,是白的不能再白的不证自明的常识。因此,它对应的现实原型也一定包含某项我们熟悉到几乎要忘记其定义的事物。

那么,灰域是什么?乔伊斯在码头的帆船上告诉我们:

“灰域是世界上最显性的地理特征, 警探——它是洲之间的分离薄纱。它是跨洲的聚集体。”以及“灰域覆盖了表面大约 72%的面积。......”

这两句话很直白地表面了灰域的原型之一是海洋。

— “那伊苏林迪是......” 

乔伊斯·梅西耶 — “一座海洋洲。主要是由水组成的。蒙迪是最大的,卡特拉是最冷的,伊苏林迪是最蓝的。我能说什么呢......

需要强调的是,海洋和灰域同时存在于极乐世界。在玩家的理解中,两者不同点在于没有灰域的海洋只存在于洲的内部。

洲本身是被灰域所定义的,即笼罩了整个星球的灰域里,如同孤岛矗立其中的才被叫做洲,而海洋只是洲的内部的海与河。

— “我觉得我还没有了解全面情况。” 

乔伊斯·梅西耶 — “哦,你想要这个世界的一张*相片*?”她把手指举到唇边。 “暂时还没有完整的相片呢,亲爱的。他们在进入轨道这方面遇到了一些麻烦。” 

— “为什么?” 

乔伊斯·梅西耶 “伟大的事情是很难实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在内部观察这个世界——间接的。” 

— “间接从内部观察?那这个世界是什么*形状*?” 

乔伊斯·梅西耶 “我们曾经以为它是一个球体,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 这种可能性似乎显得越来越小了。从小报上不会了解到的,不过 ORG 国家自30年代起,一直在向低电离层发射气象气球......” 

博学多闻【成功】 — ORG:奥西登-瑞瓦肖-格拉德。 

乔伊斯·梅西耶 — “图像正在慢慢稳定地增加。在三个为科研作出贡献的大国之间,他们拼凑出一个深灰色的星冕。” 

— “一个深灰色的星冕?” 

乔伊斯·梅西耶 — “是的。”她停顿了一下。“灰域覆盖了表面大约 72%的面积。它们是灰色的耀斑和日珥,甚至是整个洲上的弧线......图像是模糊的,不过如果里面有一个球体的话,看起来肯定是很久以前就断裂了的样子。” 

— “我的天啦,等等——你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乔伊斯·梅西耶 — “你好像被吓到了。不用这样。”她的语气变得平常而镇定, 让这一刻静静过去。 

— “灰域......?还有你说的*星冕*是什么意思?” 

乔伊斯·梅西耶 — “他们说我们星球的黑暗圆环周围包裹着一层稀薄的物质。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依然生活在一颗星球上面的话。或者,说得更明白一些, 想象一片被虚无分裂的广袤大地。”

冕的含义是帽子,星冕的天文学含义是环绕在恒星周围的等离子体光环。根据以上文本,我们可以想象极乐世界的宏观样貌:一个深灰色的盘状天体。

天体的绝大部分都被灰域覆盖,仅剩的,孤立的洲的上空,亦存在着日冕状的稀薄物质。从太空中看,这一天体的外表将会类似于灰化的土星:表层是气态的,并且环绕着连接到天体表面的星环。

— “它有什么物理特征?” 

乔伊斯·梅西耶 — “很难描述—或者甚至是测量—某种基本特性是悬停特性之存在的东西:物理学上的,认识论上的,语言学上的......“越深入灰域,悬停的程度就越陡峭。甚至直到数学,*数字*也停止了作用。还没人能穿越数字的阻碍,但它兴许可能。”

— “好吧......那这个灰域是*什么样*?” 

乔伊斯·梅西耶 — “无色,无味,毫无特征。灰域是物质和生命的敌人。它*不像*其他的东西——或者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它是存在到虚无状态的过渡。”

— “对立面。” 

乔伊斯·梅西耶 — “没错——存在的对立面。”

灰域的特征是无,或者说,特征的悬停。即灰域的特征难以被描述出来。

这让我想起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对于自在存在的三条描述:存在存在,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以是。除此以外,我们就不能再对存在做什么描述了;因为自在存在,这一存在它自身过于充实,以至于我们在它面前语言匮乏。在这一描述中,我们通过普遍的存在,可以揭示具体的存在物,如“这块石头是存在的”,然而普遍的存在却缺乏另一个普遍的存在去揭示它自身。

存在也无法用能动和被动来形容,能动的是主体,当我们讨论主体这一概念是如何能动时,主体就已经先于这一讨论存在了,否则这个讨论便无法进行;被动的是客体,当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时,客体也必须先是存在的,否则影响就无从施加。

因此说,存在既超出了人的认识,又是认识的基础,由此,最终导向萨特那句极为著名的论断:存在先于本质。

你 — “你提到了*灰域*。灰域是什么?” 

乔伊斯·梅西耶 — “从严格意义上讲,灰域,不是现实的一部分。”

如果将这段文本中的“现实”理解为“具体的存在物”,那么上述就说得通了,毕竟在绝大多数的概念中,现实就是指代一切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可以用语言描述的存在之物,甚至在很多时候,现实就是指代金钱和物化。

在此,我可以认定,灰域的原型之一是自在存在。人们已经完全习惯了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以及人们自身都可以被归纳为存在物,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强调存在物的存在这一特性,自然也就习惯性忽视了自在存在。


此外,文本中,对灰域的定义还有另外两项:存在到虚无的过渡阶段,也即存在的对立面;物质和生命的敌人。

存在到虚无的过渡阶段与存在的对立面,从字面意思而言,是消失的进行时。后者以及“物质和生命的敌人”尤其将主体性赋予了让客体消失的那个伟力:人是被消失的客体,而掌握让人消失的伟力的则另有存在,这一存在在和人的关系中表现为不可置疑的主体,以至于要用敌人一词来称呼它。

存在和虚无是逻辑学的两个开端,是先于任何规定性的一对孪生兄弟,存在的对立面不是虚无,而是直接体现规定性的规定以及规定的反面——否定。

然而,否定的内容实在过于丰富,以至于很难说否定这一范畴其实是灰域的原型,这无异于指着父亲说像孩子。因此只能概括为:灰域拥有绝对的,毁灭性的否定性。它从一切物质层面上进行破坏,当然也包括最核心的符号层面。


再回到前两段的文本中,除了特征的悬停,还特别提到了物理学的特征的悬停,以及数字的失效。这两点是在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描述,都指向同一个东西:亚空间。广义相对论将引力场描述为时空的弯曲,欧式几何不再适用,两个坐标之间不再是直线最短等等。

亚空间在现实中的原型只有黑洞或是脉冲星一类的极端质量天体。但如果简单地将这些极端天体视为灰域的原型,从逻辑上无法自洽,一颗和地球质量不会差太多的固态天体上,怎么会拥有大片能包裹整个天体的,并且密度堪比黑洞的物质?

我在游戏后期的文本中找到了可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线索:

乔伊斯·梅西耶 — “给灰域强加维度是有可能的——在现代,我们甚至可以压缩它的界限,将无线电波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缩短路径。”

以及......

露比,教唆犯 — “灰域维度压缩机是用来更好地控制灰域的。如果有很多这玩意,你就能把一个无线电信号网格强加在灰域上——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压缩它的距离。” “信号通过一系列中继站来完成传递。”她停顿了一下。“驻守在那些中继站里可不是什么有意思的工作,人类独自呆在灰域之中的话,不需要几年就会失去理智的。”

这里引申出了灰域维度压缩机这一神奇机器。

以三维和二维空间举例,蚂蚁在三维空间中沿着一根竖着的圆柱体向上螺旋状攀爬,它从底端爬到顶端所经过的距离一定比圆柱体本身的高度要小。而圆柱体本身的高度又可以理解为蚂蚁在二维空间的圆柱体中移动的距离。这就可以解释文本将维度压缩机的作用解释为压缩距离。

由维度压缩机这一命名也可以简单地想到,灰域是一种高维的物质。在超弦理论中,引力来自于闭弦的震动,在跨越维度的过程中,引力会变小;而弦在多维空间中纠缠的结果就是黑洞。或许我们可以猜测,灰域的物理学原型之一是高维空间的黑洞,它穿越维度来到极乐世界时,引力已经坍缩到了肉体难以感知的程度。

此外,黑洞也无比符合“物质和生命的敌人”这一描述。黑洞几乎就是宏观上毁灭性的否定性的代表,它们将在漫长的时空中消灭一切存在之物。

尽管有人会说,超弦理论还没有被证实,但一个作品的灵感,恰恰来自于那些新奇的现实理论。它们还没有被证实,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艺术的手段之一本就是将可能性的原点拓展开来,就像一台维度扩大机。

下一篇文章会讲灰域的机制的现实对应。

灰域从何而来:存在,否定与引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