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伽玛射线衰减测算“宇宙背景光线”(下)
NASA的费尔米太空望远镜第一次探测了从遥远的耀变体喷发的伽玛射线,在伽马射线中产生了衰变现象,耀变体喷流的观测结果检验了理论预测,从遥远耀变体产生的伽玛射线衰减量大于临近的耀变体。2012年11月30日,《科学》杂志发表了费尔米太空天文台的观测成果,2013年的5月24日,《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了EBL演变的研究成果,观测和研究的成果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科学家探索了EBL数量的间接测量方法,第一次测定了50亿年时间伽玛射线的衰减量。
时间的箭头向后推移了50亿年,观测到的耀变体位于遥远的区域,科学家对EBL的测量延伸到了宇宙的早期阶段。EBL的间接测定法分为多个步骤,科学团队比较了不同望远镜对相同耀变体的观测结果,包括了费尔米伽玛射线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观测卫星、斯威夫特太空望远镜、罗西X射线定时探索者、XMM——牛顿望远镜、其它的低能辐射探测太空飞行器和地面望远镜收集了观测数据,科学团队计算了耀变体初期释放的伽玛射线能量,最初的伽玛射线没有发生能量的衰减,不同耀变体的初始能量有所不同。

科学团队比较了不同能量的水平,从地面天文台直接测定了没有发生衰减的伽玛射线,收集的伽玛射线反映了实际流量,最初的伽玛射线流量逐渐发生了衰减,从遥远耀变体发出的伽玛射线到达了地球大气层,这些伽玛射线与空气分子发生了撞击,在大气层的上方引发了“击爆”现象,大量带电的亚原子粒子腾空而起,形成了小喷流,好似水花四溅的小瀑布,粒子在小喷流中加快了飞驰的速度,超过了光在空气介质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低于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击爆现象类似于声学的音爆现象,这种特别的或“击爆”的光线被物理学家将称之为为“契忍可夫辐射”。
可以通过大气契忍可夫望远镜的成像系统(IACTs)探测契忍可夫辐射,比如:纳米比亚的高能立体系统(HESS)、加那利群岛的大气层伽玛成像的契忍可夫(MAGIC)、亚利桑那州非常高能辐射的成像望远镜阵列(VERITAS)。可以比较两种观测和计算的结果,分别是没有发生衰减的伽玛射线和实际接收的伽玛射线,科学团队得到了不同天文距离的耀变体发出的伽玛射线和X射线衰减量,测算了EBL在宇宙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数量。

科学团队将EBL的发生时间回溯到了50亿年前,当时的宇宙红移量大约为0.5。科学团队能够测定的最大时间或最远距离为50亿年,目前的天文测量技术只能做到这点,有更加遥远的耀变体,科学团队无法探测到更遥远的耀变体发出的高能伽玛射线。抵达地球的高能射线可能衰减到很低水平,但目前最好的检测仪器缺少相应的敏感度,探测不到隐隐约约的微弱信号。
科学团队第一次对“宇宙伽玛射线界域”进行了测定和计算,耀变体50亿光年的距离达到了宇宙半径的1/3。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伽玛射线在时空穿越中发生了衰减,测定衰减量的大小有助于人们理解宇宙背景光线(EBL)的变化过程,科学团队的测定方法受到了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比如:很多星系的伽玛射线在到达地球时已经变得十分微弱,科学团队难以测量微量的衰减,除了耀变体以外,还有其它的射线的来源,比如:太阳一类的恒星发出了一定数量的伽玛射线。

(编译:2021-5-30)
https://weibo.com/u/632049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