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湘精神科医生:孩子的健康睡眠要避开哪些误区?不要再中招了!

刘菊湘
40余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刘菊湘,中共党员,优眠临床部主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病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40余年,曾多次在北京医科大学、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天津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多次受邀赴国内外学习交流与研讨,就临床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擅长领域
擅长情感性情绪障碍、心因性情绪障碍、癔症性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恐惧症、强迫症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适应性障碍、老年期情绪及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精神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使众多患者获得康复,深受同行和广大患者认可好评。
行医格言:我要求自己对患者倾听、倾听再倾听,细心、细心再细心,作为医生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

睡眠对一个人来讲尤其重要,对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讲也必不可少。拥有一个吃了睡睡了吃的天使宝宝更是很多妈妈的梦想,但看到自家孩子整天呼呼大睡时,又担心孩子睡眠过多。其实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比成年人想象的多,父母要了解孩子关于睡眠的一些基本问题,避免踏入误区。
孩子的健康睡眠要避开哪些误区?
1、白天不睡觉,晚上才更容易入睡
很多人认为孩子白天不睡觉,晚上才更容易睡觉,就克制孩子白天睡觉的时间。但其实孩子清醒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疲劳,在晚上入睡的时候更难。在白天适当入睡,晚上的睡眠会更好。
2、孩子玩得正起劲,是没有想睡的念头
孩子一整天没有睡觉,但仍然玩得起劲,不是不想睡,而是环境充满刺激,缺乏睡眠条件。这时将孩子带离嘈杂环境,放置于安静放松的环境下,孩子会因为疲劳快速入睡。
3、孩子玩累了自然就会睡
也有不少妈妈认为孩子再到身体极限,特别疲劳时就自然会睡觉。但其实积累的疲倦会让孩子处于兴奋状态而无法放松。在入睡时也会因为大脑皮层过于兴奋而无法入睡,哭闹不止。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在孩子消耗一定精力时要让自己入睡。
4、环境越暗,孩子睡得越好
有不少父母为了孩子在白天能睡久一点,而拉上厚厚的遮光窗帘,认为黑暗的环境能让孩子睡得越好。确实黑暗的环境可以延长睡眠时间,但注意白天的睡眠和夜晚睡眠不同。白天小睡只是让孩子暂时休息,释放疲劳。若白天和黑夜的睡眠环境相近,会让孩子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从而出现睡眠颠倒。若是白天睡觉,只要拉上轻微遮光的窗帘即可,让孩子更好调节日夜模式。
5、幼儿睡醒后就不会再睡了
一般比较小的幼儿睡眠是由深度睡眠和监督睡眠交替进行的,每个睡眠周期大约在45分钟左右。一般时间到后孩子会有轻微清醒的状态,这时是增进睡眠在交替,孩子会再次进入睡眠。这个时候只要在孩子有动静时轻拍哄睡,就能让孩子再次睡着。
温馨提示:要知道越小的孩子睡眠时间越长,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刚出生的孩子一天睡眠大概在20小时以上,足够的睡眠可以促进发育,不要因为孩子睡眠时间过长而而打扰孩子,破坏孩子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