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个字的知识要讲半小时?知识付费合理吗?
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知识就是力量。
这是个信奉知识的年代,然而知识却从不以它最本质的形态出现。
本人,有幸再次回到考试大军之中。
回看复习过程,最让我疑惑的就是明明几个字的知识点,却可以让带课大师讲到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做了以下设想,并在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1、知识,知识内核短小,但考试内容呈现多样化。
2、理解,各人理解能力不同,为保证理解,讲解降维到平均值以下。
3、做题,刷题很快,但讲解很慢,刷题也容易漏题。
4、讲解,讲解照本宣读,出现明显套用。
5、卖课,为保证经济效益,多集化和时长策略。
6、出品,非权威出品,仅以淘汰经验,附加成功学包装。
7、观众,实际需要与心理安慰。
8、危害,老板学了奇怪的课,并作用在工作和管理上。
9、共享,知识共享的目的不再单纯,学习只是为了缓解压力。
总结,出品人与学生各怀鬼胎,韭菜为理解能力付费,知识需要付费,但更需要新的评价标准,毕竟点个餐也要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