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玉露》 宋 罗大经 (二)
1 不久前赵紫芝有诗句说“一瓶茶外无只待,同上西楼看晚山。”诗界都认为这词句太好了。但杜甫也有句“莫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跟赵紫芝词句的意思差不多。 杜子野有诗句“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诗界也以为是佳句。但唐代有诗句说“世间何处无风月,才到僧房分外清。”也是在表达这个意思。 想要超出古人的意境,到古人未到达的境界,别不服气,真没有。 2 赵紫芝又有诗句说“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诗界也认为是佳句。可我有次在读《文苑英华》所载的唐诗,这两句里面都有,只是不放在一起。 唐代有个僧人的诗说“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另一僧人嘲笑他抄袭回说“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偷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这诗句虽然是讥讽戏言,但道理确实如此。 写诗的人怎么可能故意去窃取古人的词句,然后当成自己说的!我觉得应该是触景生情,偶然出现要表达同一个意思。因为自开天辟地到如今,风还是那个风 花还是那个花 雪月也是如此,都是这样的人情世态。 3 黄山谷(庭坚)题《玄真子图》词,说“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这句已经非常玄妙了。 但张仲宗有词说“钓笠披云青嶂晓,橛头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翁拍手樵童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素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这语意尤其飘逸。 张仲宗四十岁时辞去官职,后来因为作了一首词送给被贬新州的胡澹庵(胡铨),忤逆了秦桧,因此词被定罪。 这么标致的人,怪不得能通达玄真子的道理。 4 杜甫有诗句说“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下面那一句真不知道在说什么。有人说“天棘,就是柳条。”或有人说“是天门冬,梦,可解为弄。”这些说法都没办法得到考证,而且意境也短浅。 谭浚明曾经对我说“这是出自佛教的书藉,说终南山有位长老在入定时,梦见天帝赐给他青棘之香。也就是俗说的江莲之香。所以这句是说如梦中的天棘之香啊。此诗是杜甫在赋僧人齐己(唐朝诗僧),因此才引出这样的句子来。” 我听了非常赞同谭浚明的说法,但依然不知道这说法是出自哪本书。近来在翻阅叶石林(叶梦得)的《过庭录》,也说杜甫的这一诗句是出自佛教书藉,那浚明的说法可以信了。 5 杨诚斋(杨万里)《月下传杯》有首诗说“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领取青天并入来,和月和天都蘸湿。天既爱酒自古传,月不解饮真浪言;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 我十几岁时,跟家君(父亲)竹古老人去谒见诚斋,亲耳听到诚斋奉诵这首诗。并且还说“老夫这个作品,我个人认为仿佛李太白。” 徐思叔的《题贫乐图》诗的第一句是“乃翁画灰教儿书,娇儿赤骭玉雪肤;厥妻曝日补破襦,弊筐何有金十奴?” 杨伯子(杨长孺,杨诚斋的儿子)和这首诗说“三间破屋一床书,锦心绣口冰肌肤;自纫枯叶作裤襦,此君便是长须奴。” 王才臣也和了一诗说“大儿阻饥颇废书,小儿忍寒粟生肤;妇纵有裈无一襦,不敢缘此相庸奴。” 三首诗都写得很好,而最后一首很是奇特。 6 诗注重在乎有感而言,圣人的一些话,也是有感而言的。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梁䧳雉,时哉时哉”,这样的词句都是有感而言,所以也没有去考虑押不押韵。 所谓的有感而言,就是因为看见某件事而生起的感触,说的是这个事,但意思却是另有所指,只有细细去玩味才可了知其中的含义,不是那些譬喻、赋、之类的一看就明白要说什么事。所以,一般坊间流行的都是有感而言的譬喻、赋,但古诗也有不是感而言的譬喻、赋。 现在我拿杜甫的诗来举例吧,《发潭州》说“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这是借飞花燕语,说人情淡薄,送客人时说多留片刻,今天别走了之类的话,都是燕语与飞花这样的虚浮。这是赋,也是有感而言。 如果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纯粹是赋不是有感而言。 《堂成》说“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说因为飞乌燕语,它们有携雏卜居的喜悦,作者的快乐与它们相似。这是譬喻,也是有感而言。 如果是“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就是譬喻而不是有感而言。 7 杜甫有诗句说“色难臭腐食风香”。色难臭腐,是说仙家王方子的事。而这个“食风香”三字,有些解诗的也不注明出处。 我有次在看佛教的书籍时,有说凡是能被鼻子闻到的就是风和香(原句凡诸所嗅风与香)等,才知道杜甫是引用佛教的这句说法。 (注“色难臭腐食风香”近代是“色难腥腐餐风香”这诗留传到现代也是面目全非。) 8 叶石林说“杜甫的诗,对仗很严格,但在《送杨六判官》中说‘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这句单独不相互成对,我觉得应该把‘今日’改为‘令尹’,这是流传至今的讹误罢了。” 我觉得叶石林这个说法欠妥,杜甫此联对仗工整,正是以“云”对“日”,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意思,这正是诗人的用字活法,如果改为“令尹”,就索然无神韵了,有些人就是自以为是乱讲一气。 再说送别姓杨的人,用子云最为切题,怎么可能又泛然地用一令尹呢?如杜甫有句“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篇。”这一句,是假以“第”与“儿”,杜甫有很多这样用字。 (注:“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篇,”近代流传是“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 9 《诗经》中有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是指明亮。就是所谓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意思。世俗都以是“景仰”“景慕”来理解,这绝对是大失原文的意思。 有些人,更是乱说前“仰”是信仰“景”,因为景是取前古圣贤的名姓,然后有些人用这个“景”来取自己的字,如景周、景颜之类的,真是大失水准哟。 前史王景略,近代的范景仁,何尝以景来当信仰呢?真西山以前字叫景元,后来了解到《诗经》“景”字的原义后,改字为希元。 10 杜甫有诗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句中的“万里”是说离家乡很远。 秋,说当时境况很凄惨。 作客,是说自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 常作客,离开家乡很久了。 百年,老了。 多病,身体越来越衰弱。 台,高处。 独登台,身边无亲人好友。 十四个字,八个涵义,而且对仗工整。 11 诗句有一句叠三字的。 如吴融《秋树》诗说“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就是一句叠三字的。 也有一句连三个字的,如刘驾说“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就是。 有两句连三字的,如白乐天说“新诗三十轴,轴轴金玉声。”就是。 有三联叠字的,如有一古诗说“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就是。 有七联叠字的,如韩昌黎《南山》诗说“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就是。 不久前李易安写了一词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开头连叠七字,一个妇人家有这样的的创意,真是奇人啊。 (注,吴融的“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近代是“一声南雁已先红,神女霜飞叶叶同。”刘驾的“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前一句是刘驾的《晓登迎春阁》,后一句是刘象的《春夜二首》,这回估计罗大经谬了。) 12 有人问我杜甫的诗说“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是什么意思? 我对他说“这是杜甫在叹息自己的词句。说明当时杜甫非常贫苦的在过日子,身子如鸟被关在笼中,心漂泛于乾坤间,就如水上的浮萍。这本是一句形容凄凉的话语,杜甫故意将它写得很豪气。就如苏东坡的《雪》这首诗中一句‘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这类的。” 13 “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这句议论我们这些后辈的文章。文章,是了解道理的手段,这是议论古人的文章。 天呢,以云汉 星斗写成文章;地呢,是以山川 草木写成文章。这些都是一元之气所要表述的道理,古人的文章和天地所写的文章很相似。妇人巧手绣图,要绣到精妙绚丽才会拿出来让人欣赏;如果才刚绣没几天,图案粗糙就拿出来,这样的东西根本没什么用处,这样的行为,跟我们这辈人写文章很相似。 14 杜甫的诗《病楠》说“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这是杜甫在感叹一些贤圣的人才,挨到老弱病残依然得不到重用。 又说“种榆水中央,成长何容易;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畏。”说一些少不更事的小孩,根本没有什么涵养,但却被赏识提拔,并委以重任,国家若靠这种没气力,腐朽的庸才,是非常危险的,可大家何尝畏惧过。 又在《舟中上水遣怀》的诗中说“篙工密逞巧,气若酣杯酒;歌讴互激烈,回斡明授受;善知应触类,各藉颖脱手;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这是诗人在感叹一般的行舟人在控制他的小舟,都能操控自如,而那些自称能秒天秒地,怎么就没见到他们有什么才能。 杜甫晚年有这样的感叹,是因为他年轻时,虽然国家也不太平,但人才济济,这在他的诗《洗兵马行》可以读到“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又说“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诗中庆幸虽然世态出现变化,依然有人在扭转世面。 杜甫晚年,作了《八哀》诗,在当时英雄豪杰老的老 死的死,而接替他们的人,没有一个能担起大任。杜甫的病楠、种榆之叹、舟师熟练的操控技术之叹,真是意思写得婉转,但仔细一读词句中充满哀伤。 (注:《舟中上水遣杯》“歌讴互激烈,回斡明授受。”近代“歌讴互激远,回斡明受授。”) 15 朱文公(朱熹)对陈同父(陈同甫)说“真英雄人,都是从战战兢兢 就如在悬崖边、走薄冰那样的心态下做出英雄事迹来的,如果一味像血气方刚的糙汉,那可是一点都不英雄。”这个说法对于陈同父来说,无异于脑门被拍入一针。 16 孟子的言论都是要求人家放心,但康节(邵雍)邵子说“心要能放下”这二种说法,真是天差地别。 因为所谓的放心,是指心自由奔放。 心要能放下,是指我能放下。 放心的说法,犹如鸡、猪向往出栏,但这个必须有求才能有得。 心要能放下呢,就如老鹰飞翔在天空,但被主人的绳子所牵制。 一般人的心容易自由奔放,而圣贤的心是能放下。心容易奔放自由的人比较不靠谱,而能放下心的人比较豁达。不靠谱的人,就是起假誓。豁达的人,能守住自己让言行一致。 17 《周礼》说“大厨师作的菜和人们在祭祀时用的祭品都是好羞(原句庖人共祭祀之好羞)。”郑康成(郑玄)有批注说“好羞,就是平常我们吃的美食”。就如荆州的蟹鱼,杨州的蟹胥。陆德明释音说“蟹,就是酱”黄山谷(庭坚)诗说“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注:羊腔,指羊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