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我在某个Ark自制评论区给官谱Ark评了7/10的一些事情

2022-05-07 11:38 作者:HyFNz  | 我要投稿

首先那层楼我一共给出了三个评分,分别是自制的5.5(2/2/1.5),官方的7(3/2/2),以及我给自己以前的一个作品评价的5.5(2.5/1.5/1.5)。分别对应采音/配置/结构,满分分配比是3/3/4。想来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很熟悉的评分方式。

然后这个评论无疑是引起了小范围内的较大的争议(已知的关注这个评论的人一共就四个,吵架吵了整整20楼)。当然这件事本身影响不算大(不过我估计这篇专栏发出来后会被我自己把事情往大了捅……)争议是很正常的,然而一方面评分这个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争议,给出来的分数似乎也确实会引发很大的争议,以至于吵到最后已经完全不知道双方究竟是因为评分这一行为本身在吵,还是因为给出的分数实在过于不堪而在吵。就我个人而言期望是后者,不然恐怕就要开一期专栏来谈谈社区内合适言论的判断标准问题了(这算是利用争议来引流吗?希望不会是)(然后我“开专栏谈问题”本身又可以开一期专栏谈谈专栏的问题,然后无限套娃(bushi   

那么第一个先来说一下关于这个……疑似有点逆天的分数。

首先在经过反思之后我确信自己给低了。原本3/2/2,配置扣一分结构扣两分,然而现在我更想评3/3/2。本来配置的一分全扣在侧打段,当时不成熟的想法是“用一个和其它游戏形式高度重叠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后来反复倒带发现自己漏看了很多细节,再加上游戏形式的重叠本来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这样的话唯一的问题就全出在结构上了。

考虑到一般phigros玩家评价谱面从来不会考虑结构,只看“手感”和“演出”,也就是配置和动效,我想我这个切入点反倒能规避很多争议点。如果诸位读者之前没考虑过何为谱面的“结构”,也可以看看我的一些观点,了解一下这个全新的概念和切入方式(不一定能了解透就是了,因为这篇专栏的目的算是自述,也没那个空间解释谱面结构这个过于抽象的概念),至于是否认可并无所谓,欢迎讨论。

以下这段话是从我qq空间复制过来的,因为我懒得重新组织语言了。首先叠个甲,之前没考虑过结构的玩家可能会觉得乍看之下有些莫名其妙或者吹毛求疵,我个人希望看完之后先想想这些地方仔细研究的话是不是有种“差那么点味道”的感觉:

稍微反思了一下,可能问题不是出在给自制的5.5上而是给ark的7(3/2/2)上

有一说一7似乎确实给低了,配置3分我自评的时候压了整整一分,而且唯一的原因还是因为侧打,现在想来是不是我自己对这个配置本身不太能接受的缘故

但结构4分只给2分我是不会变的

130combo截止后配置倒流居然还没倒完实在过于难受,两个本来分明的段落因为倒流没倒干净像用了笔刷在两个大色块中间刷了一笔一样被强行粘在了一起,如果后面真的想保留151之后那个双押的伪自由下落在150 flick划完的一瞬间跟随背景判定线一起在那个位置震出来不就好了

426那一段因为动效舍去了第一个音的采音,这个问题我没算在采音里同样算在了结构内。有一说一会出现这种为了动效让步导致小节采音不完全的失误本身就说明了设计出了问题。425就不应该采长条(没有可以表现的延长音却采长条我只能认为是为了强行和前边的长条凑成整体,在“形式”上保持一致,然而很明显段落是否完整不止是看形式,这里并没有回到长条自身的作用上去设计只看表现效果就是会有这种误区),而且这一拍响起的一瞬间中间的三个drag就该往屏幕两侧移动了,延后四拍(有一说一这就真的有点逆天)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错误的长条,导致不得不为了避免信息量过大而延后了位移发生,进而导致采音的妥协

440长条结束后判定线下来提前准备好完全没问题,但是背景信息为何凝滞掉了?整整一个小节四个拍子的绝对静止,插在前后动效还都挺足的段落之间,多少有些如鲠在喉。正巧不是长条接完之后四个drag花了一拍的时间漂上去了吗(正好也在同一拍判定线下来),正巧下一段中间不是也有箭头上升吗,这原本静止的一拍你让之前漂上去的四个drag从两个侧边花上前3拍的时间加速掉下去不也可以起到衔接的作用么

594后那一段过渡动画,16分底鼓里边重音有五下,而飞过去的只有三组>加一组:刚好一拍一组。四对五,虽然不细看看不出来,但细看了就会觉得莫名难受。实际上底鼓节奏型应该是xxXx | xXxx | XxxX | xxXx | x(均为十六分,竖线代表一拍)。简化或者说模糊采音没啥问题,但这里动效也简化,而且还是五简四……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待商榷。当然这个不会是大头,这一点最多算是小细节,扣的两分里可能占0.2分(?

696开始的那一段交互没有混fr也算是一个扣分点,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但在我看来鼓点这个硬度的话每组16分交互开头那个音不甩开出去区分一下是非常降低表现力的,反正我打这段突然加入的交互前后之间就有一种很明显的割裂感。这个十六分该采吗,它确实该采,但kick也不能把它完全扔掉,扔掉了前后就断开了。这里有一说一不出现一点龙交互是说不过去的(当然这个属于开玩笑了,不考虑对称的情况下甩开一个并不一定就会演变成龙交互)

(PS:混fr的概念我自己最近被好几种说法给冲昏了所以稍微区分一下。这里指的是采16分鼓然后通过排布表现其它音轨。据说这个词本意是混合phrase,而且一般是双音轨缩混(?    )(感觉似乎其实是一个意思?这里的例子的话就是鼓组自混)(倒是可以看出来应该是借用的作曲里边的专属名词,毕竟涉及到了音轨的概念。乐理和做谱还真的是时时刻刻不分家……)

719-725这六个drag就完全属于不知道是在写什么了,如果是最后的淡出那么前面两小节没采姑且不提你这两个小节采了一个半就甩开了属实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能认为又是为了判定线动效让步。偏偏还不好修改,因为这个用三条判定线表现的那个音确实挺好,无疑是加分项,删了表现力确实会下降许多,那就只能顶着大动效带来的大信息量把没采的半个小节的音在原来的位置上留条判定线给它采上了再随着那几条演出线一起淡出,考虑到配置信息量低也许倒还真可以容错一下。至于前面舍掉的两个完整小节……按道理来说应该也采成drag,但这个drop段收尾的方式我也实在不知道如何调整。一种或许可行的方式就是根据采音写几个竖着的演出drag给它从屏幕底下发射上去,仿照着719的几个drag加速。想来比什么都没有应该还是要好点,可惜我没空实践,有心人可以试一下。

(PS:关于上面这一点我又想了想似乎在信息量上反而会出问题,总之挺烧脑子的。对比719的drag的话从底下跨屏移动大概要三拍多一点的时间,缓动似乎调3即可,不像的话就试试5)

最后结尾的演出,有一说一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愣了一下。就是说为什么最后那一下的判定线是两根平行展开而前边的是单独一根随机角度乱序显示?这个展开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换成竖着的一根在中线位置固定闪烁一下保持一致不就行了吗。当然这个也算细节问题,扣分的时候甚至没算进去,不过既然说到了那也顺便拿出来说一下。

(PS:如果说有什么地方真的算吹毛求疵的话那这个我觉得确实可以算一下)

总的来说采音和配置都很舒适的一张谱,然而却在衔接上多次膈应人,只能说……就挺难受的

以上。总的来说结构算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对于phigros的游戏机制而言因为演出的原因比一般不涉及动效的音游要多一个表现维度因此结构如果出了问题也会暴露的更明显。不过我看到的是不是就是正确的……这个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产能低下的写谱萌新,光凭平时到处看和问积累的那点感悟能有多高的含金量恐怕是没法保证的……至少现阶段官方绝大多数时候应该是能把我吊起来打(偶尔有特例)。

第二个是为什么我会扔下一个评分然后就走了。原因当然是……评论区地盘太小写不下。(我打到这一行的时候看了看右下角,嗯,3000多字,确实塞不下)

该作品做为ark的自制同人,而且时间是是后于官方出的,感觉应该是一个类似于提供第二思路的试验品,如果要展开来说的话和官谱互相作比较自然是少不了的环节,那评论区可真是要塞不下了。倒不如就留一个分数,有疑惑的留着过来看专栏或者干脆自己问,多好。虽然这一行为引发了争吵,这倒是在意料之外。

第三点是关于自制和官方做比较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种比较行为本身并无不妥;事实上,没有比较也就找不出差距,自制谱的质量也就很难有长足的进步。然而需要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是,现阶段所有自制谱的质量可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2.0以后官谱的所有谱面的质量。采音配置结构三大件不用提,拼动效拼不过别人的干脆利落,拼表现力拼不过别人的设计感,况且在“结构”仍然被忽视的情况下想要提升质量本身就有问题。写差分谱本身可以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现在太多看客对于差分谱面的评判标准依然是唯手感论,可以说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情景。毕竟音游谱面本身是可以脱离游戏机制和游戏本身存在的艺术形式,其第一服务对象应该是音乐本身而非玩家;甚至根据其被写出来的目的,也许其服务对象压根不会包括玩家。不知道这个基本的认知的普及需要多久,我想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音游基本的认知甚至是颠覆三观级别的命题,某种意义上也挺可悲

就这样,又是一篇想到哪说到哪的无逻辑小“短”文,看个乐就好。我向来说话不爱打草稿,好处是写文章当记日记,缺点就是字数难以控制,文章结构可能过于冗杂,比如这篇其实不太能算专栏的专栏。也许下次碰到合适的话题,会先好好想一想,再认真写一写。这次就算了。

关于我在某个Ark自制评论区给官谱Ark评了7/10的一些事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