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Lex:卡迪亚

这里是卡迪亚,你这个傻瓜!卡迪亚!正杵在混沌的门口,位于一切的中心!邪恶无孔不入,我每个月起码要镇压一百个活跃的邪教!这鬼地方像滋生浮渣的池塘一样孵育着惯犯。这就是卡迪亚——恐惧之眼的门扉(Gate of the Eye)!我们审判庭就在这儿干那些该死的脏活!
——高级审判官尼芙(Inquisitor-General Neve)

卡迪亚曾是位于“恐惧之眼”边缘的类地行星堡垒世界。这颗星球在被命名为“卡迪亚之门”(the Cadian Gate)的太空区域内,而“卡迪亚之门”是唯一可以稳定且永久出入“恐惧之眼”的通道,宽阔得足以允许战舰通过。因此,卡迪亚能够有效抵御混沌来犯,并经常沦为“掠夺者”阿巴顿发起的黑暗远征的目标。

1 物理特性
卡迪亚是卡迪亚星系的第四颗行星,距其恒星约1.32AU(即1.97亿公里)。卡迪亚拥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可呼吸大气,平均气温20℃,表面重力1.12G。星球表面覆盖着各种各样的地形,从霜冻的苔原、风蚀的荒野到高耸的密林。
1.1 卡迪亚尖塔(The Cadian Pylons)
卡迪亚最重要且最不寻常的特征恐怕是那些神秘的尖塔,这些起源不明的建筑在人类来此殖民以前便已存在。5810座尖塔分布在卡迪亚表面,另有约两千座要么被掩埋,要么无人维护。没有任何两座尖塔拥有相同的设计,但每一座都精准地攀升至500米的高度、向地下则延伸了250米。每一座尖塔内置细长、蜿蜒的隧道,不比人的头宽,恰好250米长。
机械神教对于尖塔的研究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鸟卜仪完全无法扫描其表面,而通过机仆绘制隧道地图的尝试总会丢失探测器。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尖塔是“卡迪亚之门”存在的最初缘由。在第13次黑暗远征期间,随着亚空间风暴“巴佛麦尔”(Baphomael)逐渐扩张、吞噬了卡迪亚星系的边缘,这些尖塔同时开始以一种几不可察的频率发生共振,表面则出现了细小的裂隙。人们发现尖塔的共振幅度与盖勒力场相近,它们都是为了对抗入侵的亚空间风暴。
尖塔一般禁止入内。若非有足够高的军衔,获准参观尖塔便是一种极罕见的特权。
在第13次黑暗远征末,大贤者贝利撒留·考尔与太空死灵领主塔拉辛(Trazyn)合作激活了全部的尖塔、推开了“恐惧之眼”。然而阿巴顿最终将黑石要塞“永恒意志号”的碎片砸向卡迪亚表面,摧毁了正在苏醒的尖塔。在毁灭性的连锁反应中,被摧毁的尖塔导致卡迪亚被拖入了亚空间。

2 历史
在帝国殖民以前,卡迪亚是一个崇拜混沌四神的失落人类文明的家园世界。“荷鲁斯叛乱”前四十年,“怀言者”军团发现了他们。因为“恐惧之眼”呈现紫色,民众中广泛存在的紫眸现象被认为是“恐惧之眼”造成的变异的标志。“怀言者”原体罗嘉·奥瑞利安正是在卡迪亚初次见到“神选者”英格塞尔(Ingethel the Chosen),从而沦为污秽混沌势力的仆从。该文明最终被旋风鱼雷(Cyclonic torpedoes)彻底抹除。
第32个千年早期,第1次黑暗远征直接导致卡迪亚不得不重新安顿。卡迪亚早期的城防相当薄弱,因其主要城市均按照传统泰拉风格建造,井然有序的宽敞大道毫无自保之力。第2次黑暗远征后,行星防御工事得到有力提升,城市被重建为现在的模样。
2.1 毁灭
第13次黑暗远征期间,卡迪亚遭受了自“荷鲁斯叛乱”以来规模最大的混沌侵略。沃斯卡尼重甲兵团(Volscani Cataphracts)突然倒戈,攻陷了卡迪亚最高指挥部,乌萨卡·E·克里德(Ursarkar E. Creed)不得不接任堡主(Castellan)之位、挑起卡迪亚最高军事及行政指挥官的大梁。
历经激烈的战斗,只剩卡斯尔·克拉夫(Kasr Kraf)堡垒依然矗立不倒。然而由于艾达灵族与塔拉辛的介入——他们试图重新激活卡迪亚尖塔以阻挡亚空间——战争局势几近扭转。在最后一场地下战斗中,随着尖塔逐个醒转,阿巴顿被迫撤退,但他将黑石要塞“永恒意志号”的碎片重定位到了这颗星球。尖塔摇摇欲坠,卡迪亚崩解碎裂、被亚空间彻底吞噬。堡主克里德与卡迪亚第8军团自愿殿后掩护撤离,他们的结局如何现在仍是未知数。
只有少数居民在“山阵号”的率领下逃脱,幸存者不足其人口的300万人。
尽管卡迪亚主星最终因阿巴顿的袭击化为一片燃烧的焦土,但在更加广阔的卡迪亚星系,其他世界仍在英勇奋战、努力剿灭“掠夺者”阿巴顿向内部安插的先锋。“卡迪亚大迁徙”(the Great Exodus of Cadia)见证了帝国防御武装再部署至其姐妹世界的过程。
“大裂隙”成型后,禁军统领图拉真·瓦洛里斯命令一小支快速移动部队前往卡迪亚废墟。任务内容严格保密,甚至对内也是如此,不过同行者还有数名自暗影守卫(1*Shadowkeepers)抽调而来的战士。
【1*Shadowkeepers:“暗影守卫”乃禁军盾卫连之一,负责把守帝国宫殿下方“旧夜时代”遗留的恐怖邪祟。】

3.军事
作为帝国疆域最具战略意义的行星之一,卡迪亚配有宏伟的军事力量。卡迪亚舰队(Battlefleet Cadia)为星球提供轨道保护,并可召集邻近星区的舰队,譬如阿格里皮娜舰队(Battlefleet Agripinaa)、科罗娜舰队(Battlefleet Corona)和斯卡鲁斯舰队(Battlefleet Scarus)。卡迪亚表面分布着无数轨道防御系统,空中时时有帝国空军(Imperial Aircraft)巡逻,任何无法传递日常通行密码的民用飞船都可能被直接击落。
作为一个堡垒世界,卡迪亚的全部人口皆隶属于帝国军队的某一分支,其中最著名的兴许是卡迪亚突击队(Cadian Shock Troopers),一支为帝国卫队服役而创建的部队。突击队士兵公认是全帝国最优秀的战士之一,乃至备受星际战士尊重。卡迪亚人以其森严的纪律、精妙的枪法和坚毅的自我牺牲精神闻名遐迩,是经常为其他兵团效仿的榜样。
卡迪亚的行星防御武装又称“卡迪亚内卫”(Cadian Interior Guard),同样是最为出色的军事组织之一。究其原因,每十个卡迪亚人就有一人无视技能、天赋直接纳入内卫服役,以致某些杰出的战士在卡迪亚度过了他们的整个军旅生涯。
因为毗邻“恐惧之眼”,卡迪亚也依靠内卫应对混沌异教的活动。鲜少人知情卡迪亚内卫中还有部分恶魔审判庭(Ordo Malleus)的成员,这些审判官已永久借调至卡迪亚军队,频繁使用合法灵能者(Sanctioned Psykers)协助工作。

4.社会
卡迪亚社会高度军事化——其总人口的71.75%被武装起来,出生率与征兵率大致相等。卡迪亚的孩子们在学会读写以前就学会了如何拆解、组装和使用激光枪,并在步入青春期前统一于“创造月”(Month of Making)期间送到卡杜卡德斯海(Caducades Sea)的孤岛荒野求生,是以绝大多数的孩童十岁左右便能进行步兵野战演习且精通杀戮的技巧。所有卡迪亚人都会加入青年军[又称“白盾军”(Whiteshields)]与正规士兵一同接受训练,并在卡迪亚的荒野里互相模拟作战。男女平等、一律派至前线,在混合兵团和单性别兵团内服役,但所有的女性兵团均倾向于留守卡迪亚内卫而非远赴其他世界。总而言之,约半数的健康的卡迪亚人会加入突击队、被运往其他遥远的星球作战,而他们中只有千分之一的幸运儿有机会返回自己的出生地。
卡迪亚处于永久戒严状态,因此与其他帝国世界相比大有不同。卡迪亚的行星总督为军政角色,亦被称作“总督首席”(Governor Primus),是卡迪亚最高指挥部(Cadian High Command)的领导人。若危急情况下总督首席无法履行职责,卡迪亚的堡主领主(Lord Castellan)这一特殊军阶可经公众同意后接任卡迪亚军队的总指挥官。此外,卡迪亚未设法务部,维护居民治安的任务落在了卡迪亚内卫的身上。
这种军事主题扩及卡迪亚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民服装采用迷彩图案,饰以城镇与荒野的各种色调,而无论贫富其住宅均由抵挡袭击的装甲加固。至于卡迪亚的城市——当地方言唤作“卡斯尔”(Kasr)——它们本身就是堡垒。每座卡斯尔都有强力的虚空护盾保护,可承受连续多日的惩罚性轨道轰炸;外围隔着内护城河包绕着一圈宏伟的土木工事,墙头布满军火组(weapon battery)与炮台。跨越护城河进入城内的通道由液压浮桥控制,每座浮桥又有全副武装的外堡(barbican)驻守,众多装甲工事与棚屋(shatrovies)自上方俯瞰防御。卡斯尔内部的街道规划成精细的几何图形,从高空看去仿佛错综复杂的拼图,每栋建筑都能充当城市防卫战的战略要点——储存在面包店地堡的弹药库,公共礼堂上的炮台,支撑结构加固、窗户带观察口的生活区,兼做碉堡的起居室,屋顶为着陆点的棱堡,等等等等。鉴于卡迪亚人尤擅城市战争,这种布局使他们能在外围防线陷落的情况下坚守数月乃至数年。人口稠密的卡斯尔内活跃着数以万计的不同犯罪团伙,由这类人提拔的突击队队员身上常见黑帮刺青。
卡迪亚的社会阶层由军衔决定,这反过来又导致卡迪亚兵团的上层指挥系统极度阶级化——某人是否出身军事家庭或血统如何,竟与其个人的军事能力同等重要。
混沌入侵造成的高死亡率外加可用土地有限,推动了《可辨认法》(Law of Decipherability)的实施——卡迪亚每片墓地都由当地牧师负责维护,他们定期检查烈士的碑文是否依然清晰。如若不然,这些墓穴便会被腾空,骸骨移入公共的大坑。因为这些死者的姓名已无人知晓,纪念他们不再重要,不如将空位留以待用。
绝大多数卡迪亚人的眼睛都是紫色的——此乃该星球的遗传性状。

5.经济
卡迪亚高度工业化,拥有海量致力于生产军事装备的熟练工人,因此卡迪亚突击队只使用最精良的装备。卡迪亚的生产速率与生产规模使它成为了该区域最大的武器及弹药出口方。

出处:https://wh40k.lexicanum.com/wiki/Ca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