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角色形象分析和塑造目的分析
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说香菱代表的是一种钝感力,代表我们需要迟钝来抵御生活的苦难。包括欧丽娟老师的分析,我依然只认同一半。 从英莲(应怜)到秋菱,香菱的人生近乎是一种纯粹的悲剧,她的人生注定是“平生遭际实堪伤”,她的灵魂归处,她纯粹的幸福,是“致使香魂返故乡”。无论被拐失去小姐身份、卖给了薛蟠这种小人的意外之悲,或者是被押妾被虐待的注定之悲,包括没被毒死缺难产的无常之悲,苦难萦绕着她的生命。高鹗续本虽然屡受批判,但结局很少自己多做处理,毕竟香菱结局显而易见,两地生孤木者(夏金桂)使她香魂返故乡。 苦难就是苦难,麻痹了自己也是苦难,再如何歌颂也是苦难。是,香菱确实有苦中作乐之能,几乎每次出场香菱都笑嘻嘻的,不自苦;嫁给薛蟠,薛蟠对她不好但她对他是真当丈夫;学诗之时,三番五次硬生生钻研……脂砚斋评香菱:“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杜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风流如何?但是香菱的钝,不改温恤,娇憨天真等等,她的苦中作乐在我眼里是真实苦难的反衬,不是说迟钝可以让我们如何忍受苦难,而是告诉你:不要相信傻人有傻福,不要相信钝感力——迟钝,不会让你拿到免死金牌;迟钝,不能让你摆脱命运的悲惨。有人觉得,小姐里宝黛湘云,丫鬟里晴雯袭人,谁不是性格鲜明,一念起来就有了形象,反而提起香菱,除了苦难和学诗所谓的坚持和隐隐流露的呆板没有别的特色。不然,这样子圆润的性格,其实离不开从小到大生活对香菱的影响,也许没有这些苦难一个小姐不会弱于大观园其他小姐太多,不过评此无意,有了这些苦难,让香菱用以顺服换取生活这一步的安泰,用麻痹来在今日感受暂时的快乐,但这种性格如我前面所说,一定不是被作者所提倡的,一定不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东西。按照中国传统,如果想要传递这种思想,应该给香菱一个好结局才对。 甚至可以说,比起宝黛湘云四春等等人的悲剧,香菱的悲才是那个时代下女性的大多数。而且有一点绝对如此,相比于聪明个性的黛玉湘云,甚至可以比宝钗,香菱更接近温柔的典型传统女性形象,严重点来说,是最好的、木偶一样的贫家妻子富家小妾。如果说宝黛是宝玉(作者化身)的人生选择的化身,代表了叛逆和顺从两条结局都是堵死的胡同,香菱才是大多数人,他们没有选择,如果不把死胡同的墙打碎,你如何迟钝,一条路必然会撞死在墙。在撞死之前如何嚎啕一辈子隐忍,一辈子温和,一辈子没干过坏事,绝无用处,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无情! 所以最首先,草蛇灰线里,香菱是千红一窟里无常命运的代表。其次,时代背景下,顺丈夫顺主母顺天顺地的顺,面对种种变故的隐忍,来自礼教对她的洗脑,顺者正确,傻者有福,是为礼教摧残者;最重要的一点,她是所有人面对无法选择的,在封建时代里的代表,他无情碾压,任你温不温和,管你钝不钝感,除非你奋起反抗,可惜起码对于香菱,也是以卵击石。 我想在她和夏金桂看似呆呆被拿捏的对话里 或多或少有她真实的期盼和反应: 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