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务员面试热点】 | 拒绝大数据杀熟

2022-08-09 17:58 作者:公考余思君  | 我要投稿

【时政新闻】

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针对这些算法不合理应用导致的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定》对算法推荐服务作出全面规范,向各种算法乱象伸出“利剑”。《规定》明确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模拟预测】

平台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从不正当的途径获取利益,国家出台算法管理规定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表明态度

平台这种杀熟行为,是违反了国家信息管理条例的,国家出台管理措施,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好的。

2.分析意义

(1)保护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之前在强势的算法面前,网民失去了信息多样性的接收机会,成为了被收割的流量群体。而如今网民可以选择关闭算法,就避免了算法根据个人喜好进行私人定制、个性推荐,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接收信息的机会。

(2)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规定》的出台给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安上了“紧箍咒”。《规定》要求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将有力遏制“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歧视,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维护网络空间的主流价值导向。

3.分析问题

(1)利用大数据“杀熟”。电商平台获取用户购物记录、手机型号乃至性别等数据后,就可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实现同一件商品“千人千价”,明明是同样的商品,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看到的价格高。

(2)编织“信息茧房”。打开手机视频APP,都是你“爱看”的短视频;新闻客户端上,都是你“爱读”的消息;购物APP上,都是你“想买”的东西……算法通过为用户量身打造、主动推荐信息服务限制了用户的视线范围。

(3)网络舆论屡被带偏。数据抓取在前、内容审查后置的机制,导致虚假信息漫天飞舞,偏激仇恨等内容被推上榜单,网络舆论屡被带偏,影响了正常的传播秩序,有悖公序良俗,歪曲了网络空间的主流价值导向。

4.提出对策

(1)推进算法公开,统筹协调知识产权保护与用户权利保障。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运行机制等。同时,公开范围不应涵盖全部算法内容的底层逻辑,以合理保护算法开发者的知识产权。

(2)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建立良好算法生态环境。根据算法推荐服务的内容类别、用户规模等对算法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根据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五类常用内容算法推荐方式,以有序的分级分类管理,促进算法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完善页面版面生态管理,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积极呈现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内容。

(3)提高技术监管能力,探索算法态势感知和动态监测。算法监管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也应积极适应算法智能化发展特点,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优势,提升监管的效率和精准性,实现“以技术管技术”“以算法管算法”。既要建立算法人工审查制度,也要着重利用技术手段防范算法滥用的风险。


【公务员面试热点】 | 拒绝大数据杀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