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高血压圈的10条“潜规则”!
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3亿人口,其中有1亿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只有14%的人成功控制了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虽然减少却一直存在。
现如今仍然有很多患者一直接受着所谓的高血压“潜规则”,而耽误了正确降压的时机!
1.凭感觉判断病情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因此根据自己的头晕、头痛症状来估计血压高低,是不可靠的。其次,以“沉默的杀手”来称呼高血压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血压高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没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个持续的无声无息的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俗称“中风”)、冠心病、肾病、眼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其引起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所以凭感觉用药是很危险的。

2.测血压只去药店
高血压患者应自备家庭电子血压计,最好每天都要监测;只去药店偶然测量,首先血压数值可能并不真实,有走路等情绪波动影响,还有可能会有血压计不准、白大衣高血压等现象。
3.降压越快越好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
4.自己加药减药
中长效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一般要在4〜6周才能真正显示出来。如果患者频繁随意更换降压药,难以观察出某种降压药的实际疗效,也给医生在确定降压药的选用上带来难度,这样对患者的血压控制并不利。
其次,各类降压药都有一些特殊适应证,如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适用于年轻人高血压、高肾素型、伴冠心病的患者,而钙拮抗剂则主要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以及伴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者等。因此,由专科医生选择的降压药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等因素综合、全面考虑后才确立的,患者应坚持服用,一般情况下不要自行更换降压药,以防耽误治疗。

5.依靠保健品降压
有很多人为了不吃药宁愿相信道听途说的保健品,保健品的降压功效并没有经过科学临床认证,即使没有危害,但却有可能耽误正确降压治疗。
6.拒吃西药有副作用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但根据个人体质,不是没个人都能有副作用反应。和不服药造成的高血压危害比较,降压药的副作用是微乎其微。
7.食疗偏方包治百病
什么花生泡醋、香蕉皮煮水等等,即使这些食疗偏方真的对降压有一些帮助,但靠这些就可以根治高血压的话,简直想得太简单了,食补归食补不能与治疗高血压病混为一谈。
8.只要吃药就没事
降压光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必须配合生活干预,吃药控制的再好,生活饮食不健康并伴有吸烟饮酒等陋习,也会使血压反复升高,增加危险度。

9.降压药吃后会上瘾
降压药不是成瘾药物,不是药会依赖,而是高血压会依赖;治疗高血压是控制而不是根治,有效的控制好血压,也可以慢慢停药观察,不是说用了降压药就必须吃一辈子。
10.低盐饮食就是不放盐
炒菜少放盐只是低盐的一部分,其他的酱油、耗油、松花蛋和腌制食品以及零食、话梅等都含盐量很高,也要注意食用。
随着压力的增加,无论年龄大小都有发生高血压的可能,不要因为没有症状、自认身体好就否定危险性,高血压必须尽早发现,积极控制,把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都扼杀在摇篮里。
来源:皇隆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