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制·视角】 摩擦纳米发电机
初原载于 爱学习的 青春材制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各位看官小时候是否看过神奇宝贝

emmm对,就是只会“皮卡~皮卡~”和“皮卡~丘~”的皮卡丘今天我们讲的就是一种可以使“人人变成皮卡丘,人人变成充电宝”的一个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
所以什么是纳米发电机呢

摩擦纳米发电机是纳米级能量收集器,当两种不同的纳米材料相互摩擦时,它们可以发电。摩擦作用是由机械能提供的,因此摩擦纳米发电机是机械到电能的转换器。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材料主要为氧化锌,氧化锌具有半导体和压电的双效应,其中肖特基势垒(肖特基势垒是指具有整流特性的金属-半导体界面,就如同二极管具有整流特性)保证了氧化锌的可以向外输出单向电流的能力,因为半导体与金属接触时,氧化锌的电子逸出功小于铂电极,电子从氧化锌流入探针(铂电极),氧化锌显示正电,形成了类似于PN结的形式。另外提一句PN结,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通过扩散作用,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通常是硅或锗)基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就形成空间电荷区称为PN结。
当外界电场方向从铂电极到氧化锌,内部电子可以流动,输出电流。氧化锌线弯曲时会产生两侧的电势,由于氧离子与锌离子相对移动,导致在压缩的地方显示负电,在拉伸的地方显示正电,铂探针可以看作零电势。只有探针放在压缩的一侧时,产生的电势差显示正电,相当于PN被导通,在外电路产生电流。反之,相当于PN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电流较小,不能产生电压输出。
分类:摩擦纳米发电机有四种形式:
(1)接触-分离模式(Contact-Separation Mode)
(2)水平滑动模式(Lateral Sliding Mode)
(3)单电极模式(Single-Electrode Mode)
(4)独立层模式(Freestanding Triboelectric-Layer Mode)
所以问题来了,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能量来自哪里?
既然是摩擦纳米发电机,肯定只要能摩擦,就会发电,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能够将各种形式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或电信号,实现能源的转换和收集。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应用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应用
一.振动能的收集
目前摩擦纳米发电机收集的振动能用于发电比较困难,但也有很大的应用,如在汽车尾气方面,可以利用振动能产生的电场吸附汽车尾气,从而减少pm2.5的排放,如下图所示

二、风能的收集

提到风能,我们就能想到大风车,但大风车(风力发电机)也有弊端,因为风力发电机的本质还是利用发电机的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加剧了全球变暖,纳米发电机可以解决这些弊端。(上图所示,只要微风拂过,房顶上的纳米材料就会摆动,机械能就可以无污染地转化为电能)
三:海洋能的收集
海洋中有无数的资源,矿产,始终翻滚的海浪,也可以带来无穷的能源,想象下图的纳米球成千上万的覆盖在海面上,海水的流动将带动纳米球的运动,海浪将拍打着纳米板,那将是24小时的无污染的能源。


四:人体运动能源的收集
纳米材料的好处,就在于材料的的便捷性,可以是像布一样的柔软材料,所以可以贴敷在衣服上或放在鞋里当鞋垫,也就是说,平常走路,跑步的能量都可以收集,以后的世界,每个人都将是移动的充电宝.


摩擦发电机输出功率密度已从最初的每平方米仅3.67毫瓦,提高到最高每平方米500瓦。据王中林教授介绍,他的科研团队还成功克服了摩擦发电机输出电流小、电压高、难以直接给用电器有效充电的缺陷,将输出电流提高到3毫安,最高平均稳定输出功率达1.5瓦,实现对小型电器实时供电。虽然摩擦纳米发电机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但或许不久的将来,你只要正常走路,安在你鞋里的摩擦发电机就能随时为你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充电,该研究成果不仅让人们看到摩擦发电机正迅速迈向产业化,更有望从微小能源领域跻身于大规模应用的绿色新能源之列。纳米发电机原理上是成立的,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器件,而且器件的效率在逐步提高。它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发电机完全不同,它们不能互相取代。由于现在器件纳米化、小型化、自动化的趋势,纳米发电机的应用前景必然十分广泛。

参考文献:
1、《先进材料》
2、搜狐百科词条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9320073&fromTitle=%E7%BA%B3%E7%B1%B3%E5%8F%91%E7%94%B5%E6%9C%BA&rcer=QNz_akmo1hXgwB2To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9320073&fromTitle=%E7%BA%B3%E7%B1%B3%E5%8F%91%E7%94%B5%E6%9C%BA&rcer=QNz_akmo1hXgwB2To

撰 稿 人:科技协会科创部 杨育斌 马浩然
责任编辑:科技协会主席团成员 于世龙
执行编辑:融媒体微网平台 杨羽帆
总 编 辑: 李晓萌
投稿请发送至:fmmsat@163.com